![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84163/0-16996654206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84163/0-16996654207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984163/0-1699665420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共9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白色B. 难溶于水C. 可燃性D. 易撕碎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味B. 振荡试管C. 贮存氧气D. 倾倒液体3.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实验室不必备有灭火器等防火器材B. 浓硫酸沾到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C. 化学实验室空间较小,易燃易爆物跟其他物质可混存D. 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要进行4.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 ( )A. 等于5.0 mLB. 大于5.0 mLC. 小于5.0 mLD. 不能确定6.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7.分析人体从鼻孔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B.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C. 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 D.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8.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 )A. 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C. 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D. 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10.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A. 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B. 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C. 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D. 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11.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 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C.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D. 观察颜色12.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A. ②④①③⑤B. ③②①④⑤C. ①③②④⑤D. ①④②⑤③1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蒸馏B. 升华C. 爆炸D. 燃烧14.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1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 水B. 二氧化碳C. 水和二氧化碳D. 灰烬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4.5 mL蒸馏水,必须用到的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2)吸取和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1)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3)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纸的颜色、溶解性、易撕碎均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2.【答案】D【解析】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振动,而不是上下震荡;贮存气体应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故A、B、C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D。3.【答案】B【解析】A.化学实验中也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所以化学实验室也要有防火器材,故A错误;B.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会腐蚀衣物,木材,纸张,皮肤等有机物,所以要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弱碱性的碳酸氢钠溶液来中和,故B正确;C.任何条件下易燃易爆物都不可跟其他物质混存,故C错误;D.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可以采取封闭式体系进行,故D错误。4.【答案】D【解析】取用任何化学固体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以免将试管底部撞击破裂;粉末状固体的取用,如氯化钠、二氧化锰粉末,应先将试管倾斜,即一斜二送三直立。故答案应选D。5.【答案】B【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刻度,读数是偏小的,故量取水的体积是偏大的。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大于5.0 mL。所以答案应选B。6.【答案】D【解析】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应乳胶头朝上,以免药液腐蚀;取用完液体时,瓶口应用瓶塞盖紧;托盘天平使用完毕,砝码应放回原瓶;试管用完洗净后应倒放,既可以沥干水分,又可以避免沾上灰尘。所以答案应选D。7.【答案】C【解析】A、根据吸入空气的成分比较可以知道,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故A结论正确;B、通过生物学原理,我们知道,人体吸入的氧气不仅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还参与构成细胞,交换二氧化碳,并分解有机物,因而只有部分进入血液中,故B结论正确;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仍为78%,而氧气为16%,CO2为4%,两者的体积之和仍小于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因而当稀有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其体积分数仍然会增大,因而呼出气体中稀有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并非是体积增大,而是其占的比例增大,故C结论错误;D、比较呼出的气体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占呼出气体的4%,而呼出气体中的水汽最多占1%,小于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故D结论正确。8.【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进行时人体吸收掉一部分氧气呼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同时随气体排泄出一定量的水蒸气,当人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9.【答案】C【解析】A项中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B项不能直接将块状固体放进试管中;D项应该选用10 mL量筒来量取9.3 mL液体,这样误差最小,另外视线也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所以答案应选C。10.【答案】C【解析】A.实验开始前,认真听老师讲解,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避免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故错误;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带出实验室是错误的;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是正确的;D.实验结束时,要整理好仪器再离开实验室,而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的做法是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故答案应选C。11.【答案】C【解析】根据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解答。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B.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C.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故选项正确;D.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所以答案应选D。13.【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4.【答案】D【解析】蜡烛燃烧后,若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将烧杯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就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所以蜡烛能重新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是黄色火焰,故D错误。15.【答案】C【解析】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将烧杯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6.【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17.【答案】(1)5 mL量筒 (2)胶头滴管【解析】量取4.5 mL蒸馏水,需要量筒,为了减少误差,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越好,所以选用5 mL量筒。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应用胶头滴管。18.【答案】(1)少;(2)多 (3)少【解析】(1)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少(2)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故答案为:多(3)人体要通过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故答案为:少19.【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20.【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21.【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