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84258/0-16996668065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84258/0-169966680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84258/0-16996668066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的溶液中,含硫粒子数之和为0,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四章,选择性必修3。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氧化钙作吸氧剂和干燥剂B.碳酸镁和氢氧化铝均可作抗酸药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2.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的溶液中,含硫粒子数之和为0.1
B.与NO反应生成1ml 时,转移电子数为3
C.通常状况下,0.2ml由与HF组成的混合物中电子数为2
(标准状况)完全溶于水后溶液中分子数为0.5
3.某同学欲配制480mL 0.1的溶液。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应选择480mL规格的容量瓶
B.称量时,可以使用托盘天平称取12.50g胆矾
C.实验开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残留,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m)恢复了磁性。“钻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B.“钴酞菁”分子具有丁达尔效应
C.“钴酞菁”分子不属于胶体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O与稀硝酸反应:
B.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将少量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D.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6.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0.1的氨水中:、、、
B.在0.1的氯化钠溶液中:、、、
C.在0.1的醋酸溶液中:、、、
D.25℃时,pH=1的溶液中;、、、
7.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的、、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溶液B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可能变为血红色
B.将固体A投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生成,则溶液B中可能含有大量和
C.若溶液B呈蓝绿色,则固体A中一定不含铁元素
D.若溶液B无色透明,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Zn粉
8.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均正确的是
9.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池不断涌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型化学电池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B.锂离子电池C.铅蓄电池D.乙醇燃料电池
10.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电极一定为正极
B.该电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蔗糖溶液
C.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铝电极表面有气泡生成
D.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11.某小组利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法处理含苯甲醛的废水,获得苯甲醇和苯甲酸,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池中B处为正极,通入的气体是
B.甲池中由铂Ⅰ电极移向铂Ⅱ电极,乙池中由石墨Ⅱ电极移向石墨Ⅰ电极
C.若甲池消耗2.24L (标准状况),则理论上处理0.4ml
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12.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W同主族,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Z单质是生产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WB.X与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D.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13.依据下列含硫物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B.C.D.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溶液和溶液
B.钠、钾两种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分别为紫色、黄色
C.侯氏制碱法中,应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D.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是由于氯气的漂白性
15.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
B.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饱和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胶体
D.若某铁的氧化物可表示为,则该氧化物中
16.将使用过的废铝热剂(主要成分为,含少量Fe、)再生制取金属铝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沉铝”时,可以用足量HCl代替
C.冶炼金属铝的方法为热还原法
D.该流程中各步均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7.碳、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和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B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的结构
C.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高温下,能分别与C、、发生反应
18.下列与氯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鲜花褪色
C.氯气杀菌消毒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19.NO与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均为酸性氧化物B.、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
C.该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的催化剂是
20.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高温煅烧时,另外一种产物为
B.反应②可以说明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元素
C.做反应③实验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以用清洗
D.反应④中当生成1ml硫时,转移电子为2ml
21.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医疗上可用作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22.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与葡萄糖(多羟基醛)是同系物
C.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不含立体异构)
D.1ml该物质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1.2L
23.某合成药物的中间体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X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C.X可以与反应生成D.1ml X最多与8ml 发生加成反应
24.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X含有苯环且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则X的种类数为
A.1种B.3种C.4种D.5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3分)
含氯消毒剂、医用酒精、过氧乙酸()、氯仿()等均能有效灭活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漂白粉B.医用酒精C.过氧乙酸D.氯仿
(2)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的电子式为 。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不可与酸性清洁剂(主要含稀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
(4)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取氯仿(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为1.48,沸点61.3℃)。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收集时锥形瓶中放适量水的目的是 。
③从锥形瓶的收集液中获得氯仿的操作方法是 。
26.(12分)
如图为雷雨时节,雨水中硝酸的形成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物质X为 (填化学式),转化①、②、③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2)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俗话说“雷雨发庄稼”,一些植物的根可以将空气中的转化为,与雨水中的反应,形成氮肥。这种氮肥加热至230℃分解,产生两种常温下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容积为50mL,充满和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满水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最终有5mL气体剩余,假设反应前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和温度均不变,则反应前试管内和的体积比可能为(写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
27.(12分)
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少量和CaO等。铁黄(FeOOH)主要用于涂料、水泥制件等。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制备铁黄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操作A为 。
(3)晶种制备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在反应前期(O~20min)溶液的pH随时间的延长而直线下降,是因为通入后,溶液中生成FeOOH晶种时发生反应 (写离子方程式),使溶液pH降低,同时NaOH与反应生成絮状物。
(4)二次氧化的目的是将和进一步转化为铁黄,写出转化为铁黄的离子方程式:
,此过程要使溶液的pH控制在3~4比较合适,如果溶液pH大于5,则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5)铁黄纯度可以通过产品的耗酸量确定。
Wg铁黄溶液b溶液c滴定
资料:,不与稀碱液反应
①写出铁黄溶解于硫酸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②加入的溶液必须过量,原因是 s。
28.(15分)
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为了较少空气阻力,速滑竞赛服的手,脚处均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成绩。有机物F是合成聚氨酯所必需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R为烷基为氢原子);
①不能稳定存在,会变为。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名称为 ;有机物F中含有的官能团为 (填名称)。
(2)有机物B的结构简式为 ;C→D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E→F的产物中,除F外的另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5)有机物G是F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G有 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分子内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是 (填结构简式,手性碳原子为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①分子内含有“”结构;
②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
陇西二中高三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CaO不能作吸氧剂,A项错误;碳酸镁和氢氧化铝均可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B项正确;活性炭只能除异味没有杀菌作用,C项错误;碳酸钡溶于胃酸,不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项错误。
2.C
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物质的量,A项错误;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生成1ml 转移2.4ml电子,B项错误;与HF均含10,C项正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碳酸为弱酸,部分电离,11.2L(标准状况)即0.5ml 完全溶于水后溶液中分子数小于0.5,D项错误。
3.D
没有480mL的容量瓶,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B项错误;未定容前,容量瓶中有蒸馏水对浓度无影响,C项错误;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项正确。
4.C
分散质“钴酞菁”分子的直径(m)介于1~100nm之间,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大,A项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钻酞菁”分子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B项错误,C项正确;“钻酞菁”分子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D项错误。
5.C
会被硝酸氧化成并生成NO,A项错误;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离子方程式:,B项错误;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成,又因为少量,溶液中仍存在,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正确;加入足量应生成,D项错误。
6.C氨水显碱性,会与、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氯化钠溶液中,与、与均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离子间不发生反应,C项正确;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D项错误。
7.C
若有,不可能得到固体,A项错误;溶液B中一定不含有大量,否则不可能有固体A,B项错误;若溶液B中有,则固体A中一定不含铁元素,C项正确;若溶液B不含铁元素和铜元素,则固体A中可能含有Zn粉,D项错误。
8.C
和HCl都能与饱和溶液反应,A项错误;乙酸与饱和碳酸钠能够反应,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降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以用饱和溶液,但是分离方法要用分液,B项错误;硫酸铜和硫化氢反应生成难溶的硫化铜和硫酸,过滤可除去硫化铜,C项正确;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D项错误。
9.C
铅蓄电池属于传统电池,C项符合题意。
10.C
若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铝电极为负极,A项错误;蔗糖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铝电极作正极,有气泡冒出,C项正确;碱性条件下,应该生成,D项错误。
11.D
石墨Ⅱ电极为阳极,甲池中铂Ⅱ电极为正极,B处通入的气体是,A项正确;甲池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铂Ⅱ为正极,乙池为电解池,阳离子移向阴极,石墨Ⅰ电极为阴极,则由石墨Ⅱ电极移向石墨Ⅰ电极,B项正确;甲池消耗2.24L (标准状况),转移0.4ml电子,阴极电极反应式为,苯甲醛转化为苯甲酸的反应为+2HBr,生成0.2ml苯甲酸和0.2ml苯甲醇,共处理0.4ml苯甲醛,C项正确;阳极电极反应式为,D项错误。
12.B
依题意推得X、Y,Z、W依次为O,Na,Si,S。简单离子半径:(Y<X<W),A项错误;X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有共价键,B项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即W>Z,C项错误;能与氢氟酸反应,D项错误。
13.D
气态S的能量比固体S的大,所以气态S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放热反应的△H为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A项错误;反应④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H数值小,B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②×2+③=④,,C项错误;[③×3-④]/2-⑤,D项正确。
14.C
澄清石灰水与、溶液、溶液均会生成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A项错误;钠、钾两种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分别为黄色、紫色,B项错误;先通入以提高的吸收率,C项正确;氯气本身是没有漂白性的,是由于HClO的漂白性,D项错误。
15.A
Fe在中燃烧生成,与Fe生成,与、生成均是化合反应,A项正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项错误;饱和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沉淀,不能制取胶体,C项错误;设的物质的量为1ml,为x ml,为y ml,则有,,解得:,,,D项错误。
16.A
与NaOH反应,A项正确;足量HCl会使溶解,B项错误;冶炼金属铝为电解法,C项错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17.A
Si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A项错误;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的结构,B项正确;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高温下,能分别与C,、发生反应,D项正确。
18.D
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A项错误;干燥氯气能和鲜花中的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能使鲜花褪色,B项错误;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项正确。
19.D
CO、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项错误;该反应为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正确。
20.B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和,A项正确;不是最高价含氧酸,B项错误;硫可以溶解在中,C项正确;反应④中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1ml硫时,转移2ml电子,D项正确。
21.C
分子式为,A项正确;苯环上相邻的取代基不同,故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B项正确;分子中有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C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羧基,羧基的酸性大于,该有机物能与溶液反应生成,D项正确。
22.C
分子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A项错误;该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而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羟基,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若干个原子团,B项错误;该物质的分子式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故可写作,有4种结构,C项正确;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体积,D项错误。
23.C
X分子中含有甲基,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项错误;X分子中只含羧基和酯基两种含氧官能团,B项错误;X中存在羧基,C项正确;1ml X最多与6ml 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24.C
X可以为甲酸苯酚酯,也可以含有酚羟基和醛基,共4种,C项正确。
25.
(1)C;CD
(2);
(3)
(4)①直形冷凝管
②液封(防止氯仿挥发)
③分液
26.
(1);①
(2);1∶2
(3)
(4)7∶18或7∶43(每空2分)
27.
(1)、
(2洗涤、烘干或洗涤、干燥
(3)
(4);反应易生成和等杂质(表
达合理即可)
(5)①
②将完全转化为,防止与稀NaOH溶液反应而产生测量误差
28.
(1)甲(基)苯;羰基、醛基
(2);加成(或还原)反应
(3)
(4)HCHO
(5)6;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HCl)
饱和溶液
洗气
B
()
饱和溶液
过滤
C
()
气体
过滤
D
()
酸性溶液
洗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反应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PDF版附解析),共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