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6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6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7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75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78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82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84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0/0-169969228386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共22页。
第四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知识体系建构答案:①西晋 ②东晋 ③北魏 ④北朝 ⑤南朝 ⑥孝文帝 ⑦江南典型真题抢练1(2分)(2022•怀化中考改编)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解析】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2(2分)(2022•永州中考)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 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3(2分)(2022•内江中考)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 ( )A.魏 B.蜀 C.吴 D.晋【解析】据所学可知,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吴。C4(2分)(2022•南通中考)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隋朝 D.唐朝【解析】据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A5(2分)(2022•广东中考)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英儒毕集”等,可判断苻坚这一举措有利于民族交融。D6(2分)(2022·盐城中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①处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北齐【解析】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B7(2分)(2022•张家界中考)“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时期,吴国都城建业,也就是今南京;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建康即今南京。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即今南京。D8(2分)(2022•扬州中考)《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 B.南方条件优越C.对外交往发达 D.民族交融加强【解析】材料反映了东晋后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生产力的发展。A9(2分)(2022•河南中考)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B.环保意识的增强C.水利工程的兴修D.自然条件的优越【解析】根据材料“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可知,材料体现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故A正确;C、D也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排除B。A10(2分)(2022•济南中考)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汉化措施。如果用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表述,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5世纪初D.公元5世纪末【解析】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这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个世纪为100年。一个世纪的末期通常指后20年。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故494年属于公元5世纪末。D11(2分)(2022·资阳中考)中华成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可知与淝水之战有关。383年,前秦苻坚不顾一切反对,征集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打败,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D12(2分)(2022•河池中考)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民族交融C.增强了军事力量 D.削弱了北魏实力【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推行包括改鲜卑姓为汉姓在内的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B13(2分)(2022·孝感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解析】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故题干材料表明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A、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14(2分)(2022•海南中考)《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解析】根据题干“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综合性强。D15(2分)(2022•北部湾中考)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这项成果所属领域是 ( )A.数学 B.历法C.医学 D.文学【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是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A16(2分)(2022•昆明中考)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 ( )【解析】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被后人誉为“书圣”。A17(2021•昆明中考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交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据张植荣著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1分)(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2分)答:原因: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人物:黄帝和炎帝。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请结合所学,说出一个“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1分)请从材料二中概括“胡”“汉”交融的表现。(2分)(不能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答:民族:匈奴、鲜卑、氐、羌(任写一个)。表现: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统治方式、农业技术和汉语,而汉族则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等。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1分)答: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题,第一问通过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可知,原因是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第二问,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第(2)题,第一问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氐、羌等;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可知,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统治方式、农业技术和汉语,而汉族则学习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等;第三问从材料二可知,“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