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4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5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7页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习题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习题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填核心主干落实,三国鼎立,造船业,诸葛亮,练基础向下扎根,练综合向上攀登,练拓展勇攀高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官渡之战:(1)时间:公元 _____年。(2)交战双方:曹操和______。(3)结果:______以少胜多,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赤壁之战:(1)时间:公元_____年。(2)交战双方:曹操军队和______联军。(3)结果:曹军大败,为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1)政权建立。(2)经济的发展。①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______。②吴:________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_的联系。③蜀汉:在丞相 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地区的开发。【易错字】官渡、赤壁、诸葛亮、曹丕、夷洲
    【点迷津】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发生在东汉末年而不是三国时期,曹操也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人物。2. 230年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建思维】
    知识点一 官渡之战1(2分)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末期的曹操采取哪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发起官渡之战B.招揽人才C.实行屯田D.把汉献帝接到许【解析】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2(2分)下图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战死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军火烧袁军粮草【解析】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不是公元前200年;袁绍战败而非战死;三国时期始于220年曹丕建魏;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军火烧袁军的粮草。
    知识点二 赤壁之战3(2分)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公元207年,他在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此时的“壮心”指的是(  )A.废汉建魏B.统一北方C.统一全国D.三足鼎立【解析】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发动赤壁之战,试图进一步统一全国,可见当时曹操的“壮心”是统一全国。
    4(2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巨鹿之战B.楚汉之争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208年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的故事均出自赤壁之战。
    5(2分)(2023•贺州期末)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该诗反映的事件(  )A.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B.为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奠定基础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解析】由题干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战于赤壁,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2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与水有关,官渡之战在黄河,赤壁之战在长江。两大战役的共同点是(  )①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形成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官渡之战,结局是少数兵力的曹操打败了袁绍,官渡之战使曹操势力强大起来,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曹军与刘备、孙权联军展开赤壁之战,少数兵力的刘备、孙权联军打败了曹军,赤壁之战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7(2分)(2023•盐城开学考)《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曹操的劣势)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据此,诸葛亮认为曹操失败的原因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B.指挥失当,采用的战术失误C.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D.极易冲动,被胜利冲昏头脑【解析】由材料“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可知,诸葛亮认为曹操失败的原因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知识点三 三国鼎立8(2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解析】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吴三国各自建立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北方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在西南称帝建立蜀汉;229年,孙权在东南称帝建立吴。
    9(2分)《三国志·吴书》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对这段史料认识正确的是(  )A.诸葛亮派卫温去夷洲B.卫温去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C.三国时候魏国派卫温去夷洲D.夷洲是今天的澳门【解析】材料“(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指的是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所以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10(2分)(2023•钦州期末)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①赤壁之战 ②曹丕废汉帝,称帝建魏③官渡之战 ④孙权称吴王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②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③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④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
    11(2分)学史使人明智,某同学学习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感慨地说:“200年曹操以三四万人打败了袁绍十万大军;208年率二十多万大军却败给了只有五万人的孙刘联军,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该同学明白的道理是(  )A.只要兵多就会打败仗B.要想统一就会打败仗C.没有合作就会打败仗D.骄兵必败【解析】官渡之战中袁绍被曹操击败的主观原因是骄傲轻敌。同样,赤壁之战中,曹操依仗兵多将广,骄傲轻敌,最终导致失败。
    12(2分)(2023•佛山期末)三国鼎立时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逐步缩小南北方的经济差距B.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C.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三国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
    1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人众多,其中有很多人物在历史上评价不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1)材料一中的“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1分)这次战役有何影响?(1分)答:官渡之战;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2)材料一这段话是诸葛亮对谁说的?(1分)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核心观点。(2分)答:刘备。曹操雄踞北方,难以抗衡;要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抗曹。材料二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胡曾《咏史诗·赤壁》(3)材料二这首诗评述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哪次著名战役?(1分)有人说,这首诗的第一句“烈火西焚魏帝旗”存在历史知识上的错误,他为什么这样说?(2分)答:赤壁之战。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因此,“魏帝”应该是曹丕而不是曹操。所以,赤壁之战时不能说“烈火西焚魏帝旗”。
    材料三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易中天品三国》(4)材料三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3分)答:示例: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赤壁之战前,他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治理蜀国,大力发展经济,与吴国结盟,维持了三国鼎立局面。(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最终以弱胜强战胜袁绍,因此材料一中的“操遂能克绍”说的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第(2)题据材料一“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可知,材料一这段话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其核心观点是曹操雄踞北方,难以抗衡;要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抗曹。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这首诗评述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因此,“魏帝”应该是曹丕而不是曹操。所以,赤壁之战时不能说“烈火西焚魏帝旗”。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赤壁之战前,他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治理蜀国,大力发展经济,与吴国结盟,维持了三国鼎立局面。
    14观察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识读地图,指出该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答出两点以上)(2分)答: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都城、政权部族统治界线;三国周边少数民族分布状况;重要战役发生地点等。(2)有人指出,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相比,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是一种进步。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2分)答:同意。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政治局面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关课件

    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局势百姓苦,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盘踞黄河以北,盘踞黄河以南,两场战役定格局,袁绍VS曹操,曹操胜,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基,官渡之战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示范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骄兵必败,三国鼎立的形成,曹魏重视农耕,三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