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0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1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1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19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22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26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56/0-169969230431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共15页。
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知识体系建构答案:①元谋人 ②河姆渡人 ③半坡居民④华夏族 ⑤禅让 ⑥大禹典型真题抢练1 (2分)(2022•云南中考)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如图所示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解析】据所学可知,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B2(2分)(2022•新疆中考)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打制技术逐步提高”等,可判断北京人会制作工具。 A3(2分)(2022•聊城中考)“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B.河姆渡文化时期C.半坡文化时期D.尧舜禹时代【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最早是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A4(2分)(2022•邵阳中考)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解析】北京人时期尚未出现原始农业,排除A;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不能说明出现农业生产,排除C;传说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最可信的,排除D。B5(2分)(2022•烟台中考)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半坡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北京人、山顶洞人不会建造房屋,住在山洞里;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D6(2分)(2022•江西中考)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粟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解析】骨针、骨锥和纺轮都属于纺织工具,据此可知半坡人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B7(2分)(2022•金昌中考)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地理与气候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居住房屋与种植作物的不同。A8(2分)(2022•杭州中考)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河流域”可排除④;通过关键信息“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可判断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①;通过关键信息“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判断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C9(2分)(2022•河南中考)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解析】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的姓氏约占99%,由此可知,中华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百家姓氏,皆自炎黄”的说法过于绝对;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D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B10(2分)(2022•益阳中考)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尠,乃教稼穑。聚货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神农”并结合所学可知,“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B11(2分)(2022•重庆中考)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五帝的远古传说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这说明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远古传说中包含着一些历史线索,不是主观臆造的,排除A;B内容与题干材料相悖;C说法过于绝对。D12(2分)(2022•赤峰中考)“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 000多年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红山人随葬品随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出现差异,反映了阶级分化的出现;B、C说法错误;题干与生产力水平无关,排除D。A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