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59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5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59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599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601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60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606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85066/0-169969233608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共24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知识体系建构答案:①221 ②嬴政 ③度量衡 ④货币⑤小篆 ⑥蒙恬 ⑦推恩令 ⑧尊崇儒术 ⑨盐铁 ⑩张骞 ⑪光武 ⑫蔡伦⑬张仲景 ⑭五禽戏 ⑮史记 ⑯佛典型真题抢练1(2分)(2022•北京中考)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解析】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D2(2分)(2022•河南中考)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 )A.秦朝疆域 B.秦朝制度C.秦朝工程 D.秦朝暴政【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得出是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B3(2分)(2022•北部湾中考)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 ( )【解析】据所学可知,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C4(2分)(2022•贺州中考)如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据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C.实施“推恩令” D.采取“尊崇儒术”【解析】观察题干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根据“郡”“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B符合题意;A出现在西周时期;C、D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B5(2分)(2022•株洲中考改编)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 D.黄巢起义【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B6(2分)(2022•梧州中考)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为巩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C7(2分)(2022•天津中考)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等,可判断汉文帝勤俭治国。A8(2分)(2022•泸州中考)《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汉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时间上不相符。A9(2分)(2021•桂林中考)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使得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 )A.推行休养生息 B.实施盐铁专卖C.确立正统思想 D.削弱诸侯实力【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D10(2分)(2022•重庆中考)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解析】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11(2分)(2022•泰州中考)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 )A.巩固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发展小农经济【解析】为巩固大一统,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A12(2分)(2022•潜江中考)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解析】据所学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C13(2分)(2021•桂林中考)《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 )A.辽阳 B.西域 C.荆楚 D.江南【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B14(2分)(2021•柳州中考)“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交融的加强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解析】依据材料“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15(2分)(2022•怀化中考)蔡伦,湖南耒阳人,东汉前期的宦官,负责监造各种器物,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活字印刷术C.发明指南针 D.发明火药【解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A16(2分)(2022•郴州中考改编)“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A.扁鹊 B.张仲景C.华佗 D.司马迁【解析】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B17(2分)(2022•连云港中考)某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C.华佗 D.李时珍【解析】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C18(2分)(2022·贺州中考)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 )A.《论语》 B.《资治通鉴》C.《史记》 D.《伤寒杂病论》【解析】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C19(2分)(2022·邵阳中考)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解析】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进一步巩固大一统王朝,故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符合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20(2022•贺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3分)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3分)答:共同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影响: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盛世局面(或出现“文景之治”局面);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的粮仓充盈起来,社会呈现盛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