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3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4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5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7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共24页。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复习知识体系建构答案:①221   ②嬴政    ③度量衡    ④货币⑤小篆 ⑥蒙恬 ⑦推恩令 ⑧尊崇儒术 ⑨盐铁 ⑩张骞 ⑪光武 ⑫蔡伦⑬张仲景 ⑭五禽戏 ⑮史记 ⑯佛典型真题抢练1(2分)(2022•北京中考)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解析】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D2(2分)(2022•河南中考)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 )A.秦朝疆域 B.秦朝制度C.秦朝工程 D.秦朝暴政【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得出是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B3(2分)(2022•北部湾中考)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 ( )【解析】据所学可知,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C4(2分)(2022•贺州中考)如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据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C.实施“推恩令” D.采取“尊崇儒术”【解析】观察题干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根据“郡”“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B符合题意;A出现在西周时期;C、D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B5(2分)(2022•株洲中考改编)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 D.黄巢起义【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B6(2分)(2022•梧州中考)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为巩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C7(2分)(2022•天津中考)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等,可判断汉文帝勤俭治国。A8(2分)(2022•泸州中考)《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汉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时间上不相符。A9(2分)(2021•桂林中考)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使得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 ( )A.推行休养生息 B.实施盐铁专卖C.确立正统思想 D.削弱诸侯实力【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D10(2分)(2022•重庆中考)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解析】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11(2分)(2022•泰州中考)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 )A.巩固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发展小农经济【解析】为巩固大一统,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A12(2分)(2022•潜江中考)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解析】据所学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C13(2分)(2021•桂林中考)《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 )A.辽阳 B.西域 C.荆楚 D.江南【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B14(2分)(2021•柳州中考)“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交融的加强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解析】依据材料“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15(2分)(2022•怀化中考)蔡伦,湖南耒阳人,东汉前期的宦官,负责监造各种器物,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活字印刷术C.发明指南针 D.发明火药【解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A16(2分)(2022•郴州中考改编)“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A.扁鹊 B.张仲景C.华佗 D.司马迁【解析】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B17(2分)(2022•连云港中考)某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C.华佗 D.李时珍【解析】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C18(2分)(2022·贺州中考)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 )A.《论语》 B.《资治通鉴》C.《史记》 D.《伤寒杂病论》【解析】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C19(2分)(2022·邵阳中考)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解析】秦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进一步巩固大一统王朝,故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符合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20(2022•贺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3分)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3分)答:共同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影响: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盛世局面(或出现“文景之治”局面);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的粮仓充盈起来,社会呈现盛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