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小彭从飞机上跳下做跳伞运动,他感觉到自己静止不动,他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静止的飞机B.张开的降落伞
C.地面D.静止的云层
2.(2分)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36.8℃
B.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0℃
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
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音调升高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4.(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5.(2分)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中取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熔化导致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6.(2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过A点以入射角i=45°照射在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则光斑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固定不动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2分)中国“复兴号”动车组代表中国速度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以列车为参照物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2分)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18次振动,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因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Hz到20000Hz。
9.(2分)小明在1000长跑比赛中,成绩是3min20s,他的平均速度为 m/s。小明感觉跑在他前边的小刚离他越来越近,此时 (选填“小明”或“小刚”)的速度较大。
10.(2分)医院用B超检查病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中考时,在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 减弱噪声。
11.(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场的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通过加压使气态二氧化碳 (选填“汽化”或“液化”),然后减压使它从周围的介质(水)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以达到制冷的效果。
12.(2分)北方的冬天,家里靠近 的玻璃上出现“冰花”(选填“室内”或“室外”),“冰花”是水蒸气发生了 形成的。
13.(2分)冬天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熔化时 热量,此过程中雪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4.(2分)如图是小勇同学做的手影,手影是由于 形成的。若将手靠近点光源,墙壁上的手影会变 (选填“大”或“小”)。
15.(2分)黑板反光太强晃同学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 ;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画面,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三、计算题:(每小题0分,共10分)
16.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则海底深度是多少?
17.如图为小明爸爸驾车通过某段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若他们驾车通过这段20km的路程用时为20min,则车速为多少km/h?超速了吗?
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8.(2分)在一根充满水的近千米的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耳朵贴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能够听到几次响声?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19.(2分)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计时,还是听到枪声时计时
20.(2分)现在吉林省进入深秋了,同学们早上跑步时嘴里会呼出白气,请说明这“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五、实验探究题:(除特殊标注,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21.(2分)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度数。
22.(4分)(1)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秒表的示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某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三个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则该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23.(4分)(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 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一位粗心的护士给小明测完体温后忘甩了,又接着给小华、小刚测,三人测量结果相同,示数是 ℃,则小明 (选填“可能”或“一定”)发烧了。
24.(7分)如图,甲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节并固定位置 (选填“A”或“B”);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由于视线不水平(如图甲)造成读数不准确 ;
(3)如图甲中,同学在读数时发现P点有刚刚形成的水滴,此小水滴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4)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许多
① ;② ;
(5)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
(6)通过学习,小红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鸡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25.(3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如图甲所示,此时反射角大小是 ;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的左半部分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的右半部分
D.改变EO与ON间的夹角
(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的是 。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26.(4分)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敏同学用小车、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小车经过间距均为40.0cm的ABCD四个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沿斜面滑下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在测量时间时,若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则测得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小时间误差的是 。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分)小彭从飞机上跳下做跳伞运动,他感觉到自己静止不动,他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静止的飞机B.张开的降落伞
C.地面D.静止的云层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静止的飞机为参照物时,说明小彭是运动的;
B、以张开的降落伞为参照物时,说明小彭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时,说明小彭是运动的;
D、以静止的云层为参照物时,说明小彭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具体实例,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分别进行判断。
2.(2分)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36.8℃
B.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0℃
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变化幅度很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
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2.6dm。
故选:A。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音调升高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人才能听到;
(3)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4)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A错误;
B、物体振动,若在真空中,故B错误;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故C错误;
D、相同温度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人耳的听觉范围等知识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4.(2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5.(2分)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中取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熔化导致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
【解答】解: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故B错误;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加快了空气的流动,故C正确;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内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6.(2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过A点以入射角i=45°照射在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则光斑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固定不动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和镜面不变,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不变,液面变化后反射光与原反射光平行,据此确定光斑移动时水位的变化。
【解答】解:一束激光过A点以入射角∠i=45°照射在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入射角不变,则反射光与原入射光平行,则反射光右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2分)中国“复兴号”动车组代表中国速度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以列车为参照物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若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以列车为参照物,则树木是运动的;
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则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运动;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目。
8.(2分)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18次振动,人类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因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 Hz到20000Hz。
【分析】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解答】解: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做了18次振动,人类不能听到该声音。
故答案为:不能;2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次声波和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9.(2分)小明在1000长跑比赛中,成绩是3min20s,他的平均速度为 5 m/s。小明感觉跑在他前边的小刚离他越来越近,此时 小明 (选填“小明”或“小刚”)的速度较大。
【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定速度的快慢。
【解答】解:s=1000m,t=3min20s=200s==5m/s;
小明感觉跑在他前边的小刚离他越来越近,这表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变小,这表明小明的速度大。
故答案为:8;小明。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大小的比较,属于基础知识。
10.(2分)医院用B超检查病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中考时,在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2)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医院用B超检查病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故答案为:信息;声源处。
【点评】了解声波与能量的传递、以及噪声的防治等可顺利解答此题。
11.(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场的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通过加压使气态二氧化碳 液化 (选填“汽化”或“液化”),然后减压使它从周围的介质(水)中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以达到制冷的效果。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放出热量;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将二氧化碳通过加压的形式让它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以达到制冷的效果。
故答案为:液化;吸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属于基础性题目。
12.(2分)北方的冬天,家里靠近 室内 的玻璃上出现“冰花”(选填“室内”或“室外”),“冰花”是水蒸气发生了 凝华 形成的。
【分析】凝华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花形成的,由于北方的冬天外面窗子冷,所以汗或冰花出现在玻璃室内。
【解答】解:冰花是水蒸气变成冰,即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所以产生在内表面。
故答案为:室内;凝华。
【点评】解决此类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际分析题目,要结合物态变化现象进行分析。
13.(2分)冬天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熔化时 吸收 热量,此过程中雪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熔化吸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雪熔化吸收热量;雪是晶体。
故答案为:吸收;不变。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掌握情况以及晶体熔化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如图是小勇同学做的手影,手影是由于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若将手靠近点光源,墙壁上的手影会变 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1)沿直线传播的光被手挡住,在墙上光线照不到的地方会形成手影;
(2)在手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手影的大小与台灯到手的距离以及手到墙壁的距离有关;台灯到手的距离越大,手到墙壁的距离越小,所形成的手影越小。
【解答】解: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台灯保持静止,手逐渐靠近光源时,光源与手的距离变小,手到墙壁的距离变大。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大。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手影考查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要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5.(2分)黑板反光太强晃同学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 镜面反射 ;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画面,是由于光发生了 漫反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画面,是由于光被反射向四面八方。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
【点评】把握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关键要记住,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由于反射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而使最终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三、计算题:(每小题0分,共10分)
16.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出信号,则海底深度是多少?
【分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v=计算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
因为v=,所以此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8s=4500m。
答:此处海水的深度为4500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知道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总时间的一半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如图为小明爸爸驾车通过某段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若他们驾车通过这段20km的路程用时为20min,则车速为多少km/h?超速了吗?
【分析】先明确标志牌的含义,已知路程和行驶时间,再利用v=计算车速,最后与该路段限速40km/h相比较做出判断。
【解答】解:
标志牌上“40”的含义:该路段限速40km/h;
已知路程s=20km,时间t=20min=h,
这段路程中的车速:v===60km/h,
因为60km/h>40km/h,所以;
答:车速为60km/h,超速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8.(2分)在一根充满水的近千米的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耳朵贴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能够听到几次响声?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
【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解答】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一根充满水的近千米的长钢管,空气最慢,钢管、水,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点评】本题考查声速问题,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速度一般不同。
19.(2分)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该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计时,还是听到枪声时计时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回答。
【解答】解: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走同样的路程知道,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是本题的关键。
20.(2分)现在吉林省进入深秋了,同学们早上跑步时嘴里会呼出白气,请说明这“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答:吉林省进入深秋了,户外温度很低,变成小水珠。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五、实验探究题:(除特殊标注,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21.(2分)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它的度数。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路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
22.(4分)(1)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中,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3.00 cm;秒表的示数为 337.5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某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三个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则该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14.51 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2.50cm对齐;
图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37.5s,即:337.5s。
(2)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物体的长度是:L=≈14.51dm;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8cm。
故答案为:(1)3.00;337.5;3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秒表的使用和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23.(4分)(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 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
(2)一位粗心的护士给小明测完体温后忘甩了,又接着给小华、小刚测,三人测量结果相同,示数是 38.5 ℃,则小明 一定 (选填“可能”或“一定”)发烧了。
【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平,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左右;高于37.3℃属于不正常;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答】解:(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由图甲可知,液柱的上表面在零刻度上方,液柱的上表面在零刻度下方,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
(2)同一体温计先后测量小明、小华,中途未经下甩、小刚的体温不会高于小明的体温,如图乙所示,每大格之间有十小格,故体温计的示数为38.5℃,体温计的示数高于正常人的体温。又接着给小华,液柱没有上升,故小华。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7;一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正确读数,是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24.(7分)如图,甲图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先调节并固定位置 B (选填“A”或“B”);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由于视线不水平(如图甲)造成读数不准确 大 ;
(3)如图甲中,同学在读数时发现P点有刚刚形成的水滴,此小水滴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液化 ;
(4)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许多
① 小明水的初温较高 ;② 小明水的质量较小 ;
(5)实验计时第7min,发现有一位同学的装置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如图丙所示情景,这位同学是 小红 (选填“小明”或“小红”);
(6)通过学习,小红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鸡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调为小火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分析】(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由此分析解答;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平,不要仰视或俯视读数。
(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少的原因。
(5)分析图象乙,小明的实验从5min开始沸腾,小红的实验从11分钟开始沸腾,然后根据沸腾时气泡的特点解答;
(6)液体沸腾时虽然要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炖汤时,汤烧开后,不论是大火还是小火,汤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所以炖汤时总是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
【解答】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最后安装温度计;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平。如下图:当俯视时;仰视时。
(3)读数时发现P点有刚刚形成的水滴,这是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
(4)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比小红水的初温高,另外小明水的质量较小。
(5)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因此丙图是沸腾前的现象,由图象乙可知,小红的实验从11分钟开始沸腾,小红的还没有沸腾;
(6)汤处于沸腾状态,而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也不能提高水温和使食物煮熟得快,浪费了燃料,就改用小火炖。
故答案为:(1)B;(2)大;(4)①小明水的初温较高;(5)小红。
【点评】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等。
25.(3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如图甲所示,此时反射角大小是 50° ;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D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的左半部分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的右半部分
D.改变EO与ON间的夹角
(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的是 B 。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
(3)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4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故D正确;
(3)让入射光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以看到反射光;
A.若将纸板B向后折,反射光线,后折不同角度不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则反射光线不在纸板平面内,但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
故选:B。
故答案为:(1)50°;(2)D。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6.(4分)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小敏同学用小车、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
(2)小车经过间距均为40.0cm的ABCD四个位置时,电子停表显示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沿斜面滑下时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在测量时间时,若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则测得平均速度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小时间误差的是 ABD 。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以知道所需测量工具;
(2)根据相等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3)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可比较速度的大小;
(4)为了减小时间测量误差,可以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或者选择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解答】解:(1)实验的原理是v=,根据速度公式可知;
(2)根据图中电子停表在不同位置显示的时间,可知小车在相邻两点之间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运动速度不相等;
(3)若小车碰撞挡板前提前按下电子停表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相偏大;
(4)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可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可以减小时间误差;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计时更困难,因此不能减小时间误差;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可以减小时间误差。
故选:ABD。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变速;(4)ABD。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小车的速度测量实验,从实验器材选取、实验操作、出现问题后的分析论证等,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