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docx、高一地理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2023年4月26日(农历初七)NASA
片。完成1、2题。
1. 推测摄影师拍摄该照片时的日期及大致朝向是
A.4月4日 东
B.4月20日 西
C.4月26日 西
D.5月4日 东
发布的最近一次傍晚拍摄到的满月照
2. 下列能正确表示4月26日的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杭州秉承“绿色、智
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展现城市形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
题。
3. “亚运之城”杭州城区的某大型购物中心在选址时,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BDS C.GPS D.GIS
4.“绿色亚运”的主要措施是节能减排,空气中的CO₂含量增多导致全球变暖是因为
A. 反射①减少 B. 吸收③增多
C. 吸收④增多 D. 反射⑤增多
“渔光互补”是指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通过在水面上设立太阳能电池板
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完成5、6题。
5. 有关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B. 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 释放的能量扰乱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
D. 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6. 我国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果最差的是
A. 海南岛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东北平原
2 /8
第四纪
题。
7. 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震级相同的点连接成等震线 B. 震源越深,对地表的破坏越大
C.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 从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
源深度
8. 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避险措施,正
确的是 浙考神墙750
A. 迅速离开房间,乘坐电梯撤离
B. 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
C. 进入地下室躲避,等待他人救援
D. 下载地震预报软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
里,震中位于25.35°N,99.28°E。下图为附近居民接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7、8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后,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地质时
期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 白垩纪前期,地球大气含氧量增加,原因最可能是
A. 藻类生物繁盛 B. 被子植物繁盛
C. 裸子植物繁盛 D. 蕨类植物繁盛
10. 地球演化史中,中生代
A.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活跃 B. 末期原始鱼类全部灭绝
C. 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D. 出现始祖鸟
3 /8
地震预警
地震波已到达
发震时刻23:27:23,预警时间3秒
预估烈度4.9 预警震级 震中
震感强烈 5.2 云南隆阳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预警网或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
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读图完成11、12题。
11.溶洞内莲花盆体量巨大的原因有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长期流水侵蚀
③石灰岩层较厚 ④人类破坏较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与莲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形态有
A. 溶沟、残丘 B. 石笋、钙华
C. 石芽、石林 D. 溶洞、石柱
潮汐三角洲,分为涨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是涨、落潮流进出潮汐通道时分别在 其进、出口处因水流扩散,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三角洲。月湖,位于山东半岛最东
端荣成湾沿岸。天然形成的沙坝横亘月湖东侧,使其成为一个平均水深不足2米的半封
122°33'E 122°34'E 122°35'E 122°36'E
闭性海湾鸿湖,读图完成13、14题。
13. 沙坝属于
A. 流水沉积地貌
B. 海水沉积地貌
C. 海水侵蚀地貌
D. 风力沉积地貌
14. 图示潮汐三角洲的成因
A. 涨潮时的海水沉积作用
B. 退潮时的海水沉积作用
C. 涨潮时的湖水沉积作用
D. 流水沉积作用
2022年5月6日,我国科考队完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臭氧垂直探空实验。实验 共放飞了十次探空气球,最高一次气球飞升至距地面39千米的空中。下图示意刚放飞的
探空气球。据此完成15、16题。
15. 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记录到大气
A. 臭氧含量不断增加 B. 水汽含量增多
C. 气压不断降低 D. 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16. 此次实验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在的大气层
A. 臭氧含量高,大量吸收红外线,使气温升高
B. 存在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C. 氧气、杂质含量高,天气多变
D. 气流较稳定,利于航空飞行
4 /8
2023年3月15日至16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影响面积 达到46.6万平方千米,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同时北京也 观测到了极为罕见的“蓝太阳”现象。据此完成17、18题。
17. 受沙尘天气影响北京出现“蓝太阳”的原因是
A. 大气中沙尘颗粒散射作用增强 B. 大气中水汽量含量增多
C. 云层反射作用减弱 D. 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18. 与晴天相比,沙尘暴发生当日
A. 最低气温降低 B. 昼夜温差较小 C. 逆温显著 D. 狂风暴雨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市热岛效应强度 在夜晚较强,白天较弱,局地风向受到地形、海陆分布、城市建成区等的共同影响。夏 季,杭州主城区东侧风向全天相对稳定,西侧风向昼夜基本相反。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
东西向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9、20题。
19. 杭州主城区西侧昼夜的风向的判断及分析原因正确的是
A. 白天盛行偏东风 B. 白天盛行偏西风 C. 夜间盛行偏东风
D. 夜间盛行偏西风
白天山坡增温快,形成明显的谷风
白天城市热岛环流盛行,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
夜晚山坡降温快,形成明显的山风
夜晚城市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
20. 西部山区夏季对杭州主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体现在
①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②山风带来的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③通过白天来自西部山区的风,带来湿润水汽
④白天盛行海风,利于主城区污染物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选择题IⅡ (本大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3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2年10月9日发射升空的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已观测到
200多次太阳表面局部异常“增亮”现象。完成21、22题。
21. 该现象及所在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A. 日珥 B. 耀斑 C. 色球层 D. 光球层
22.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
A. 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 可能影响运行中的“天宫一号”与地面的联系
C. 导致全球各地洪涝灾害多发 D. 北极地区出现极光
5 /8
2023年暑假浙江某科学老师在杭州崤山野外考查中发现了很多古生物化石,经相关 地质专家辨认、分析后确认,这些化石中有珊瑚、贝类、角石等化石。完成23、24题。
23. 推断崤山的岩石主要类型及该岩石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分别为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清澈温暖的浅海 D. 温暖湿润的森林
24. 下列有关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B. 前寒武纪的地层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铁矿
C. 中生代的地层中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
D. 一般情况下,先形成的沉积岩地层处在后形成的地层之上
某校学生们开展地理模拟实验,下表为实验准备及相关过程。完成25、26题。
25. 本实验可模拟的地貌是
A. 海岸地貌 B. 冲积扇地貌 C.“V” 型谷地貌 D. 三角洲地貌
26. 模拟实验中直接改变的是
A. 流量 B. 流速 C. 输沙量 D. 坡度
下图分别示意杭州市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景观和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中
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完成27、28题。
实验
用品
木板和木条制成的可升降水槽(如下图所示);掺杂少量沙子(颗粒粗细
不一)的土壤;矿泉水5瓶;量角器与直尺各一把
实验
步骤
1.在木槽A面铺上一层较厚的土壤 浙考神墙750
2.将倾斜角度调至30°,取1瓶矿泉水,从斜面A顶端缓缓倒水,使水流
呈线状,观察并记录水槽面A、B砂层的变化
3.同时倒入2瓶矿泉水,其他操作同步骤1、2
4.同时倒入2瓶矿泉水,将倾斜角度调至40°,其他操作同步骤1、2
27. 每年夏季,杭州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
薄膜或者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削弱到达地面的① B. 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 削弱到达地面的③ D. 阻挡②保温效应更强
28. 在草莓垄上贴地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A. 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B. 减少膜内光合作用,抑制杂草滋生
C. 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膜内温度 D. 截留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
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
材料二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区域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图中罗布泊地区有众多沟槽、残丘等“魔鬼城”地貌组合,它们称为 地
貌,其形成主要受风化、流水冲刷和 等作用。(4分)
(2)图示绿洲地区广泛种植长绒棉,受当地降水 ,大气对 辐射的削弱作用
较弱的影响,当地光照强,利于有机质积累。(4分)
(3)图示绿洲多分布于 (填地貌类型),与上游地区相比,该地貌的边缘地区,
由于土壤颗粒较 ,地下水位较 (填深或浅),利于农耕。(6分)
(4)简析当地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4分)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下图1
为雅鲁藏布江河谷经常出现山谷风的某山地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1
图2
(1)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乙地区的地壳厚度较 ,对流层厚度较 。 ( 4 分 )
(2)图1所示为该山地 (白天或夜晚)的等压面和等温面分布状况;此时, 同一海拔高度,山坡温度较山谷 , 故 (山峰或山谷)地区常出现降雨。 (6
分 )
(3)图2中,甲地区山高谷深,峡谷幽深,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成因主要是地 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且受长期的 作用;乙地区湖泊众多,按湖盆
成因,大多受 作用形成。(4分)
(4)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请从
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简析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4分)
8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北斗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杭州北斗联盟地理试卷高一docx、杭州北斗联盟地理答案高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