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七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七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读拼音,写词语。
(1)每每看见白鹭gū dú( )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yōu rán( )。
(2)我记起了母亲从前的dīng zhǔ( ),教育孩子们从小不要lǎn duò( ),不要dǎn qiè( ),也不要说huǎng huà( ),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3)漫步园中,有如màn yóu( )在天南海北,bǎ lǎn( )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在幻想的jìng jiè( )里。
【答案】 ①. 孤独 ②. 悠然 ③. 叮嘱 ④. 懒惰 ⑤. 胆怯 ⑥. 谎话 ⑦. 漫游 ⑧. 饱览 ⑨. 境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嘱”“懒”“漫”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瞌睡(kē) 拗不过(niù) 眸子(móu) 榨油(zhà)
B. 勤恳(kěn) 己亥(hé) 享受(xǎng) 鹰隼(sǔn)
C. 箩筐(kuàng) 震惶(huáng) 谴责(qiǎn) 诺言(nuò)
D 剔透(tī) 嗜好(sì) 悲哀(āi) 海域(y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B.己亥(hé)——hài,享受(xǎng)——xiǎng;
C.箩筐(kuàng)——kuāng;
D.嗜好(sì)——shì。
故选A。
3.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兴高( )( ) ( )( )忘形 ( )( )马乱
呕心( )( ) ( )珍( )宝 ( )心积( )
上面词语中,形容一个人为工作、事业等方面费尽心血的词语是______:形容一个人千方百计地盘算的词语是______。这两个词语都有“费尽心思”的意思,但一个属于褒义词,一个属于贬义词。我知道上面词语中还有一对类似的词语,其中褒义词是______,贬义词是______。
【答案】 ①. 采 ②. 烈 ③. 得 ④. 意 ⑤. 兵 ⑥. 荒 ⑦. 沥 ⑧. 血 ⑨. 奇 ⑩. 异 ⑪. 处 ⑫. 虑 ⑬. 呕心沥血 ⑭. 处心积虑 ⑮. 兴高采烈 ⑯. 得意忘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充与理解。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勃勃,情绪热烈的样子。
得意忘形: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的现象。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结合词义,形容费尽心血的词语是“呕心沥血”;形容一个人蓄谋已久的词语是“处心积虑”。
结合词义,“兴高采烈”和“得意忘形”的相同点:都是表示一个人非常高兴。不同点是:“兴高采烈”是一个褒义词,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高兴的状态符合公众的喜好程度,“得意忘形”是一个贬义词,其形态超出了公众接受程度,为人们所讨厌。
4. 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 ①. yīn ②. 口 ③. jū ④. 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部首查字法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喑”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音节“yīn”。用部首查字法,“喑”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先查字的部首“口”,再查这个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除去部首笔画剩9画。
“拘”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J”,再查音节“jū”。用部首查字法,“拘”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先查字的部首“扌”,再查这个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除去部首笔画剩5画。
5. 用成语概括下面句子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陶渊明辞官回乡后,过着安逸的生活。他每天在园子里种种菜,喝喝茶,生活十分清静自在。
A. 游手好闲B. 悠然自得C. 不思进取D. 无所事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A.游手好闲:形容游荡懒散,好逸恶劳。
B.悠然自得:形容安闲舒适,自得其乐的样子。
C.不思进取:不想努力上进,不想有所作为。
D.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情也不干。
结合题干“陶渊明辞官回乡后,过着安逸的生活”“生活十分清静自在”可知,“悠然自得”符合句意。
故选B。
6. 按要求写句子。
(1)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按排比句式补写句子)
我喜欢家乡的风光: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我喜欢。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3)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扇子越做越讲究□有圆形□三角形□弧形等□种形状的扇子摆放在柜台上。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环绕在家乡的炊烟
②. 随风摇曳的野草
(2)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3)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损失。
(4)扇子越做越讲究,有圆形、三角形、弧形等,种形状的扇子摆放在柜台上。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排比句式补写句子。
排比句式: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结合例句格式仿写。
如:我喜欢家乡的风光:环绕在家乡的气候宜人我喜欢,永不逝去的历史悠久我喜欢。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造句。
结合语境可知,“建筑宏伟”和“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递进关系,使用“不但还”递进关系关联词造句即可。
如:圆明园不但环境优美,还历史悠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
首先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如“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等;然后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接下来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最后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即可。结合语境可知,需要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加上双重否定词“不能不说”。
可改为: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损失。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句子可知,“圆形、三角形、弧形”是并列词,之间的停顿使用顿号;一句话未说完用逗号。
故加标点符号后句子应为:扇子越做越讲究,有圆形、三角形、弧形等,种形状的扇子摆放在柜台上。
7. 课本回顾。
(1)读了《牛郎织女》故事后,到了每年的七夕节,你会吟出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
(2)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多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浪费时间,沉迷于游戏,我们可以用陶渊明的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来劝导他们。
(3)爱国情怀,亘古不衰。陆游在临终前仍不忘“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愿望:龚自珍担忧社会现状,发出“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喊,这更是爱国。
(4)《落花生》这篇课文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七夕今宵看碧霄 ②. 牵牛织女渡河桥 ③. 及时当勉励 ④. 岁月不待人 ⑤.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⑥. 我劝天公重抖擞 ⑦. 人要做有用的人 ⑧. 不要做只讲体面 ⑨.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与古诗的识记与理解。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意思是: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书写时注意“霄”“渡”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励”“待”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定”“擞”的正确写法。
(4)《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8. 口语交际。
第三单元我读了有趣的民间故事,课外我还读过民间故事《______》,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拷问青石板 ②. 包公 ③. 包公外出办案时遇到一个卖油炸糕小孩向自己哭诉钱袋被偷,于是包公假装拷问青石板,借机让百姓将钱投入水缸中,从而根据水面上是否有油花,从围观群众中找出了真正的小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结合自身知识的积累,将自己读过的民间故事,想想其中哪些人物是最具有特点的,选择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及故事情节介绍给大家。
示例:课外我还读过民间故事《宝莲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沉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圣母与刘玺成婚,生下沉香。圣母之兄惩于其违犯天规,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得武艺劈山救母,凭借救母的信念,终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最后全家团圆。
四、阅读天地。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9. 用“_____”画出文中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艺术价值的句子。
10. 画“ ”的句子揭露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两大罪证: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
11. 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B. 这个事件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C. 这个事件说明英法联军武力强大。
D. 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野蛮的强盗本性。
13. 朗读文段时,我们应该带着( )的感情。
A. 感伤、无奈B. 悲壮、痛惜C. 悲伤、哀愁 C.悲伤、厌恶
【答案】9.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0. 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拿不走的东西就任意破坏、毁掉
11. 从这些词语中我知道了当时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和无耻。 12. C 13. B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可知,从“瑰宝”“精华”可以看出这句话体现了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艺术价值。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画线句子“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可知,画线句子由三个并列分句构成,前两个分句讲述的是英法联军如何带走能拿得动的东西;后一句讲述的是英法联军如何对待不能带走的东西。即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两大罪行一是掠夺,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二是任意毁坏,拿不走的东西就任意破坏、毁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本题,要联系语段明确这些词语的描写对象,并结合词义及上下文语境体会出其所塑造出的人物特点及表达的感情。
结合句子“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可知,从句中的“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可以读出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之情,突出八国联军的可恶,体会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野蛮,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语段可知,主要描述的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抢夺圆明园珍宝并烧毁圆明园这一事件。从事件的结果上看,它造成了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事件的本质上看,它是以英法联军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本性的暴露;从历史上看,它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不可磨灭的罪证。
C.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可知,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野蛮的强盗本性,这是完全非正义的侵略行为。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段朗读感情基调的能力。
注意结合文意分析作答。从该段记叙的内容上看,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极为可惜的,是令人悲痛的。因此,在朗读时应带着悲壮、痛惜的感情。
故选B。
课外阅读。
冬不拉
①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②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
③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④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发现了瞎熊的足迹。
⑤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喀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⑥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⑦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⑧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
14.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_________。
15. 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 ”,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________的品质。
16. 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
B. 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 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 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17. 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排比 非常艰难(困难)
15.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英勇无畏(勇敢) 16. D
17. 本文讲述的是哈萨克族一种叫“冬不拉”的民族乐器名字的由来。
18. 国王焦急地问老牧民:“你知道王子的下落吗?”“国王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让它告诉你吧!”老牧民说着拿出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过……”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由句中“翻过”、“涉过”、“穿过”可知,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困难重重。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第⑤自然段“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可知,这些句子写出了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现了王子有着不怕危险、英勇无畏的品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⑧自然段“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可知牧民弹琴是为了赞美和怀念王子,而不是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一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找出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局);第二步:具体分析主要人物是谁?中心事件是什么?第三步:在形成的思路基础上,整理语言,用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最终的答案。
通读文章可知,作者通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种民族乐器“冬不拉”的由来。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想象写话。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发挥想象,编写故事。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老牧民和国王的对话可围绕“王子的下落”展开来写。
如:国王问老牧民:“你来这里做什么呢?看没看到我的儿子在哪里呢?”,牧民不慌不忙地拿出一种乐器,低声说道:“就让我手里的琴声告你吧。”说完就坐下,静静地弹了起来。
19. 写作园地
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
要求:想一想,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有什么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变化……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答案】例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今天,我决定使用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的时光飞机,飞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看。
到了村口,我发现一切都变了,金碧辉煌的大门上写着我们村的名字,那名字给人大气但不失亲切的感觉。我往村口一站,我的朋友老徐走来,向我张开了怀抱,他带我参观了整个村子:溪水清澈见底,里面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鱼。正当我纳闷时,一个得意的声音向我传来:“这些鱼,有的是真鱼,有的是垃圾处理器,它们可以随时处理小溪中的垃圾,维护生态平衡。不过现在人们的素质提高了,小溪里的垃圾并不多,这些处理器便成了可供观赏的景色。这可是我的专利。”我不禁向他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的赞赏,也表示对科技进步的称赞。
后来我和朋友告别,想回家看一下父母,可是回到家时,却找不到大门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红外线,随后一个摄像头转向我,说道:“识别正确,欢迎主人回家。”这难道就是“夜不闭户”的景象吗?走进家门,我的父母正在后花园里干活。二十年了,我的父母还是那么勤劳,那么尽职尽责,他们已经变得苍老了,但是幸运的是,有好几个机器人在帮他们分担工作,他们只需要按动手里的遥控器便可以指挥机器人工作了。父母一看到我,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微笑着向我走来。我们一起聊着现在的生活,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
正当我沉浸在欣赏家乡的变化之中时,时光飞机提醒我穿越时间已到,我只能恋恋不舍地回到了现实。我走出时光飞机后,和同学们分享了我的经历,我可真向往二十年后的家乡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家乡会有哪些发展和变化,环境有什么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变化?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二十年后归来的游子,尽情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倾吐与亲人、故友见面时的浓浓亲情、友情。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开头:可以用穿越式或者梦境式的开头,想象自己来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
正文:围绕“变化”这两个字,大胆进行想象,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以自己归乡后的行踪为线索,写出故乡行的所见、所闻、所感。
结尾:可以呼应开头,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或者期盼之情。查带点的字
音节
部首
万马齐喑
___
___
不拘一格
___
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一读,再按要求分类写下来, 我会拼,我会填, 看图补充音节, 看图,写反义词, 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看拼音写字词, 加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照样子,写一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词语,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按要求写句子, 读一读,填上诗词或名言警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词语, 照样子,写字并组词, 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知识回顾, “屏”的解释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