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质量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当堂检测题
展开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新乡)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从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口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便逐渐结束了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C )
A.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新航路开辟失去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正是处于传统商路的优势地位和世界贸易中心,才有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重大文明成果,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意大利逐渐失去了地位优势,由此走向衰落,故选C项;A项和B项是其衰落原因,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工商业衰退是由C项导致,故D项排除。
2.(2023·江苏淮安)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C )
A.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
D.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政策
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时通过“马尼拉大帆船”,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中国的大量商品也传到了美洲地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对中国的贸易,体现不出侵略,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就已经存在了,排除B项;当时中国海禁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山西大同期末)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B )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提高关税,加强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深刻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合作的必要性,从而才有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故选B项;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合作的产物,不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排除C项;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关贸总协定作为国际贸易协定与其无关,排除D项。
4.(2023·山东临沂)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 C )
A.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C.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
D.成为欧洲反封建的武器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中华文化传到西方,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中国热”,材料中的“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和“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即体现了这股“中国热”,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更谈不上“无与伦比”,排除A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排除B项;成为欧洲反封建武器的是火药,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山西大同期末)如表中国人关于“秒”的记录主要反映出( B )
A.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B.西方计时体系影响中国
C.西学东渐促进思想解放
D.近代中国时间观念增强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体系为时刻制度,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中国记时体系向时分秒转变,西方计时体系影响中国,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思想解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方计时体系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没有体现人们时间观念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河北邯郸)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艾灸在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流行。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 )
A.东方知识丰富欧洲医学研究
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补性
C.中国医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艾灸等中医知识从中国传入欧洲,使得欧洲医学领域出现了崇尚中医诊疗的风尚,丰富了欧洲医学研究,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文明传播具有互补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领先世界”,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故选A项。
7.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后,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等,反映了中国民间服饰的变革。服饰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D )
A.晚清政府大力倡导
B.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
C.中国的传统服饰异彩纷呈
D.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冲击
解析: 由材料“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后,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等”可以得出,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受西方服装和文化的影响较深,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倡导作用,A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服饰的变迁,与改革开放无关,B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项。
8.(2023·山西运城)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D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西方文化对上海产生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可得出,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上海产生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巴黎已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C项错误。故选D项。
9.(2023·安徽滁州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的概念源于唐代的茶马互换交易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
——摘自郭志清《历史上的茶马
古道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由康巴地区传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我国仅云南独有,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据史料记载,约在1世纪初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
——摘自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
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到18世纪末,饮茶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
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古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分析17、18世纪欧洲“饮茶热”出现的原因。
答案:(1)作用:内地与西南地区文化及商品传播的主要途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佛教文化相交汇,推动宗教多元化发展。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网络的逐步完善;宫廷贵族追捧的影响;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社交的需要;提升妇女地位的需要等。
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一“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知,内地与西南地区文化及商品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材料一“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可知,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根据材料一“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可知,促进佛教文化相交汇,推动宗教多元化发展。
(2)原因:根据材料二“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网络的逐步完善;根据材料二“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可知,宫廷贵族追捧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可知,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根据材料二“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可知,社交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可知,提升妇女地位的需要等。
二、能力提升
10.(2023·吉林辽源)西方人解释“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大体先后提出过三种理论: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寻找黄金、香料说,强调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冲动;近期有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 )
A.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B.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
C.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
D.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
解析: 根据材料“地理大发现”“寻找黄金、香料说”“‘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等信息可知,西方人对“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多种因素产生的,即新航路开辟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A项正确;“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只符合材料中“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动机方面的不同理论,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无法得出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的结论,D项错误。故选A项。
11.(2023·浙江省宁波市)有学者认为:“对于西方(服饰)设计师而言,东方情调只是他们众多灵感来源之一,仅是偶尔借来一用的新鲜题材。无论是中国的水墨折扇,抑或是日本浮士绘和艺伎的装饰,在西方设计师的重新组合下都赋予了它们与原来存在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趣,他们并不挖掘那些东方传统艺术的深层含义。”该学者旨在说明( B )
A.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对东方文化元素并不尊重
B.西方服饰借鉴异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新时尚
C.东西方的服饰虽样式不同,但审美追求一致
D.中西合璧的服饰奠定了西方流行服饰的基调
解析: 根据材料“无论是中国的水墨折扇,抑或是日本浮士绘和艺伎的装饰,在西方设计师的重新组合下都赋予了它们与原来存在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趣”可分析得出,西方服饰借鉴异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新时尚,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善于借鉴其他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未反映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对东方文化元素并不尊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东西方审美追求一致,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善于借鉴其他文化元素进行创新,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2.(2023·湖北宜昌)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C )
A.标志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英国文化品消费逐渐大众化,这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等阶级购买力增强的结果。英国文化品消费繁荣有利于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提供条件,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开端,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17—18世纪)不符,排除B项;文化品消费大众化与人文主义思想下移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3·山东临沂)有学者认为:“在移民、全球经济交往、技术创新、跨国文化互动、社会习俗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历史模式继续在世界所有地方出现。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系统正在以瞬间的速度在全球传送信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向全球传播着同一种音乐、电影、食品和时尚。”该学者意在强调( A )
A.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层面加速发展
B.传统文化在交融中进一步完善丰富
C.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D.社会信息化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方向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下,除了传统的文化经济交流模式外,新的通讯技术正在以瞬间的速度在全球传送信息,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向全球传播着同一种音乐、电影、食品和时尚,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正在向更加深广的层面加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新的文化产业出现,而非传统文化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同一性发展更快,而非文明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故选A项。
14.(2023·福建南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文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
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答案:(1)变化:从漏壶计时到钟表计时;从十二时辰制到hms的时间观念(从十二时辰称呼到24小时称呼)。
原因:西学东渐;深受统治阶层的推崇;工艺的精湛;社会交往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影响。
(2)特点: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走自力更生道路);体现时代特色;大众化;致用务实(经济耐用),简洁质朴;讲求数量生产(降本增效),满足基本读时需求(功能单一)。
价值: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振奋民族精神;引导社会主义的主流审美;为钟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由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可知,明清时期,我国虽然对机械钟表有所关注,但是主要计时器是漏壶;由材料一“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可知,近代中国钟表计时器已经达到一定的普及率,因此,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之一是从漏壶计时到钟表计时;由材料一“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可知,近代中国计时方面的变化之一是从十二时辰制到hms的时间观念。第二小问,关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据所学可知,机械钟表是西方人发明的,在近代机械钟表不断涌入中国,它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同时近代中国统治者对西方钟表比较喜爱,西方钟表因工艺精湛而让国人心旷神怡,近代社交场所,钟表是必不可少的,工业革命时期,人们时间观念增强,机械钟表则是这一时期人们守时的体现。
(2)第一小问,关于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由材料二“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可知,我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之一是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走自力更生道路);由材料二“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可知,我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之一是体现时代特色;由材料“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可知,大众化;由材料二“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可知,致用务实(经济耐用),简洁质朴;讲求数量生产(降本增效),满足基本读时需求(功能单一)。第二小问,关于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由材料二“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可知,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为钟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材料二“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可知,引导社会主义的主流审美;据所学可知,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业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国际上钟表业巨头对钟表的垄断,随着国家钟表业的发展,振奋民族精神;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重要原因。
文献记录
出处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所生,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
《孙子算经》(魏晋南北朝)
以四刻为一时以便推算,每刻得一十五分,而以一分为六十秒,一秒为六十忽。
《清会典》(1670年)
雷艇试行一海里,得三分二十六秒。回行一海里,得三分十一秒半。
《欧游杂录》(1879年)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俄“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18世纪,西方学者利奇温曾说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