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图文课件ppt
展开“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什么是文明?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哪些?
旧石器时代(170万年前至1万年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分布广泛:多分布于大河、大江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良的区域
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约1万年)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BC2070年):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在距今约7000~5000年前,当时的人们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从事原始农业,并呈现出南稻北粟的种植倾向,生活逐渐稳定。
探究: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发展特点
于是,在中原龙山文化中出现了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的众多文化因.素,并且,这里是居天下之中,为八方辐辏之.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经验交汇融合,是其他各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早期国家雏形,文明曙光(权力神化;出现阶级分化、贫富不均;出现城墙)
私有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公共权力持续扩张,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必然会催生权贵阶层。为了攫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特权阶层必将运用公共权力进行扩张。
考古学证明,尧舜时期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遗址、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你认为什么是国家?国家产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公共权力的设立阶级分化的出现
私有制产生,并逐渐成为主体
出现阶级分化,公共权力的设立,早期国家雏形的产生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国家机器出现,原始社会解体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舜承尧位,这种做法被称为“禅让”。“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和考察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禹)治平水土,定千八百国。《淮南子》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进行直接管理,其他地区进行间接管理
3、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发兵讨桀,夏朝灭亡
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的概括,文明形成的标志是国家的出现。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探究:你认为夏朝是否存在?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结合,彼此印证
二里头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后世宫城直至明清“紫禁城”的源头)、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建筑群(都邑与建筑上的王权表征)、……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许宏《二里头的“中国之最”》
二里头遗址现在还不能确证是夏都,因为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 ——《寻找夏朝》
商朝:信史开端1、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王事、神事、民事、军事职官系统)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展开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以二重证据法的思维来看,商朝是信史。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礼记》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商王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记》
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1.诸侯承认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王对诸侯“授权、授土”,诸侯承担纳贡、朝觐述职、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等义务。2.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3.异姓封国包括功臣、姻亲和古帝王后裔等。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评价:(1)积极作用(前期):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③传播周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形成天下一家的认同观念。(2)消极作用(后期):①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最终走向地方割据;②没有根本上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特点:a.以血缘为核心 b.家国同构 c.嫡长子继承制 d.大小宗的相对性作用(意义):a.保障了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传承宗法观念,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认同。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簋(西周)是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礼乐制:是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准则, 是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礼乐制度示意图(举例)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思想和规定。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大盂鼎 大克鼎
(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与锡的配置比例。——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1)公元前841年,爆发“________”,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2)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人无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中国早期国家由尊神、事鬼神到重视人民,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和人文意识的萌芽。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政治: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2、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局面。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 1、青铜铸造; 2、土地国有制;3、工商食官;
思想: 1、从夏商到西周,鬼神崇拜相对淡化,提出敬天保民的人文思想。 2、学在官府,贵族通过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3、形成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4、开始形成统一的心里文化认同(华夏意识,炎黄子孙)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万邦”时代
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西周灭亡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曙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更替
2.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考古学家夏鼐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和中国考古学》把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据此可知( )A.神话传说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 B.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C.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 D.中国文化华夷之辨根深蒂固
1.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4.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远古时代的基本分期,古史传说三皇五帝,“万邦”时代,商亡周兴牧野之战,西周的政治制度,题目练习,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史,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特征,从部落到国家,三皇五帝,孤证不立,④分封内容,⑤诸侯权利,⑥诸侯义务,⑧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重难点,分布特点,③时代特征生产生活,②遗址分布及特点,④代表性遗址,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彩绘陶器,半地穴式圆形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