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共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措施的影响。2.运用地图,了解《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金、南宋、西夏形势图》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时间更迭,并以此为基础,了解北宋边疆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知道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3.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具体的时空下,在老师引导下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会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难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时间】1课时 课程概况: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两宋更替等基本史实,了解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作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历史的深远影响,能够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等内容。【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宋初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但造成了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统治者进行了王安石变法,但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南宋统治者继续北宋的国策,用金钱买和平,偏安一隅。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特点及评价【温馨提示】建议教师通过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特点和评价,理解这一措施带来的边疆危机和“三冗”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两宋政治的全面认识,提高他们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或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关系: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3.财政危机原因: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加上给辽和夏的岁币。【温馨提示】建议教师运用教材里的《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加强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另外,建议教师明确指出宋代的财政危机根源于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弊端,而不是冗兵、冗官的出现。三、王安石变法【温馨提示】⑴建议教师向学生明确指出王安石变法没有针对加强中央集权所导致的官僚机构的臃肿问题,而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改革的层面上,因此,改革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⑵建议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明白王安石变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四、南宋的偏安1.宋金和战 2.靖康之变:北宋灭亡3.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定都临安,史称南宋。4.南宋与金的战和——岳飞抗金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战果5.绍兴和议:双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温馨提示】建议教师结合靖康之变、岳飞抗金等典故讲述南宋为什么要偏安?(南宋在东南方建立)--为什么能偏安?(岳飞抗金)--偏安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绍兴和议订立),并且建议教师明确指出绍兴和议之后,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确定下来。【知识拓展】理解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主要体现为分权制约与崇文抑武。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主要表现 【教后反思】教材的四个目录间有着严密的历史逻辑关系,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指出: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主要体现为分权制约与崇文抑武,带来了第二个目录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为解决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所以才有了第三个目录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才有了第四个目录——靖康之变、南宋的偏安。另外还建议教师对两宋政治和军事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概念,例如,三司分权、通判、杯酒释兵权、守内虚外等等,通过设置相关材料,加以历史解释,以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角度措施特点评价中央(1)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2)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3)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4)扩大科举的规模(1)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加强监察制度(2)中央直接掌控地方部分权力(3)崇文抑武(1)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地方行政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监察(1)设立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2)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背景目的措施结果(1)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2)庆历新政失败(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富国方面(1)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主要表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虚衔转运司负责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互相牵制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各级机构权力,枢密院调兵,三衙统兵四监司监控各州;州增设通判,制约知州崇文抑武 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崇文抑武士人地位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