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展开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学 科
小学语文
册 级
四年级上册
课 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统编四年级第八单元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人文主题:历史传说故事
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1.内容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课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 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李苦”。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 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戎”“诸”等易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冷静分析的品质。
3.教学过程设计
一、链接旧知,引入古文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读故事,是不是?这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出示图片)
(1)第一张图片:骆宾王七岁,能作诗。这首诗家喻户晓,我们大都会背。
(2)这个故事我们二年级时学过,谁知道?(PPT出示:曹冲七岁,能称象。)
(3)这个故事是?(PPT出示:司马光七岁,能砸缸救友。)
2.这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七岁,都很聪明)是的,他们都是古代聪颖机智的孩童,关于他们的美谈流传至今。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他的名字叫做——王戎。他的聪慧在于——(齐读课题)
“戎”是生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右上的“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左下的“十”指的是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后引申为战争,争斗。所以,军人一生从军作战,我们就说他们是“戎马一生”。文中是王戎的名字。
3.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提醒:横画稍稍右上斜,再写一横和一撇,斜钩劲挺往下展,一撇一点不能忘。
王戎七岁,——(齐读:不取道旁李。)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补全课题,生连起来读课题。
4.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题目的意思?
(王戎没有去摘道路旁边的李子)
5.李,指的是李子;不取,就是不摘。
瞧,文言文的语言就是这样精练。那么王戎为什么没有摘道路旁的李子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篇短小精练的文言文。
二、链接旧知,引入古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读。(目标:读准字音)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展示一下?(指名读:评点,正音。“诸”是翘舌音,“竞”是后鼻音,提醒学生读正确)
(2)二次读。(目标:读出停顿、读好停连)
①我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借助注释,读好停连。哪些地方可以停呢?在表示人物、时间、地点的词语后面停一停,句子表达的意思就清楚啦!我来读,你们跟我读,好不好?
②师,边读边一句一句出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读,生读 (问:我为什么在“尝”后面停顿呢?尝是曾经,有一次的意思,表示时间,所以停顿。“尝”现在的意思是品尝。古今意思不同,我们要特别注意)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③现在大家根据屏幕上的停顿,自己练练。要想读得像古人那样好听,还要注意,在停顿的地方要声断气不断、音断情不断。如,王戎——七岁。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提醒边读边摇头晃脑,学着古人的样子读,读出情趣。
点评:读小古文就要像这样有节奏感。
三、理解关键字,为讲好故事作铺垫。
1.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这篇文章讲了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吗?(知道)那我要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弄明白了没有?
2.理解字义环节。
(1)“诸小儿”的诸,注释里没有解释,它是什么意思?可以组哪些词语(诸多、诸位)(哪个词语是“诸”的意思——诸多,也就是许多)?
那么“诸小儿”“诸儿”的意思就是许多的孩子。所以生活中“各位”可以说——诸位。第一句的就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很多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多子折枝”这个词有点难?谁知道它的意思。
预设:很多李子把树枝压弯了。也会有学生说李子多得将树枝压断了。也可能会说,很多孩子把树枝折断了。
①先理解“子”古今异义。现在的“子”指的是孩子,儿子,古代指的是果实,文中指——李子)
②(联系生活中果子成熟,压弯枝头的经验来理解)
引导:李子成熟的季节到了,瞧,枝头挂满了果实。(出示图),看着这样的情景,你会想到了哪些词语?(果实累累、硕果满园、满园飘香)看着这满树红艳艳的李子,老师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的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弯了,压低了。那么,道边李树果满枝,什么压枝低呢?谁来填一填?(PPT出示:道边李树果满枝,___________压枝低。)千个万个,千颗万颗
“千个万个”李子都把枝条——压低了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出示)
折枝的意思不是折断,而是压弯了的意思,和现在意思不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
预设“竞走”。
什么意思?争着跑过去,“竞走”中哪个字的意思是“跑过去”?(走)看来古代的走表示跑是吧。记得我们积累过的哪句诗中的“走”字是也跑的意思?
生答:“儿童急走追黄蝶”评:这一句中走是跑的意思。(PPT出)
还有成语“奔走相告”中“走”都表示“跑”的意思。“竞走”在这篇文章中指“争着跑过去”。跟我们今天的“竞走”是一样的意思吗?
接下来,考考你们更难的。有个字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之”(映红)。大家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看看三个“之”分别指什么?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两个“取之”指李子;“问之”指王戎不摘道旁李子这件事)
这么多的古今异义的现象和一字多义现象都被我们留意了,那么课文的意思明白吗?(明白)那好,那我们现在就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
四、讲好故事。
1.说之前,老师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三个自然段。看一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
(起因、经过、结果)
2.好的,那你们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请按我们平时分好的三人小组在组内讲一讲。一人讲原因,一人说经过,一人说结果,同学说的不好的地方,可以随时补充。时间3分钟)
3.指名讲。
(评价1:及时地指点。总结:要讲好故事,老师提醒你们,重要信息要——讲完整)谁再来讲?
(评点2:生讲,师提醒:李树上果子多得怎么样?小朋友边跑边说什么?怎么取之呢?“人问之”怎么问的?取之后怎样?在这些地方加上加上自己的想象补充就会——更明白)
(记住这两个讲故事的法宝哦,谁再来,不要老师的提示就能讲清楚,讲完整和讲明白)
生讲: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上,结了很多的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跑去摘,边跑边喊:“哇,好多的李子啊,大家快来摘啊!”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王戎回答说:“这棵树长在路边,却还有着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小朋友有点不太相信,摘来一尝,的确如此。(PPT展示)
4. 故事讲到这,你知道王戎是个怎样的人吗?(聪明、机智)PPT展示,那么在课文中,哪个地方一眼就让人看出王戎比别的人聪明?
(预设:生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你这是从王戎说的话中听出来的。注意,我说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预设:生答:“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引导:要看王戎比其他人聪明,非这句莫属。板书:诸儿竞走 唯戎不动)当其他小朋友争着去摘果子的时候,只有王戎一动不动。去掉“唯”可不可以?(不可以,说明只有王戎一个人没去摘,其他人都跑去摘了)
拿其他小朋友和王戎对比,衬托出他的聪明。像这种用对比的方式衬托人物的方式,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司马光》一文中也有,是哪一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用其他小朋友衬托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5.引导讨论:
对比手法能衬托人物品质。但请大家再来思考一下:王戎真的没有动吗?(是的)(不是)王戎身体没有动,其实什么在动?
眼睛在动,在观察。
(他和诸儿观察的不一样,他们眼中是李子,而王戎眼中却是道边,人来人往的的行人,说明他——细心观察 板书)
他心里也在动,在思考,课件出示:想象王戎的思考过程
若是甜李,人必 之,树在道旁而 子;
若是苦李,人必 之,树在道旁而 子。
预设:
若是甜李,人必取 之,树在道旁而 少 子;
若是苦李,人必不取之,树在道旁而 多 子。(PPT出)
细细一品味,王戎的思维独特,和常人不一样,他在——冷静分析)
6.读重点句。
诸儿竞走,唯戎不动。只有他在细心观察、在冷静地思考、分析和推理。当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果子时,他会怎样说呢?
(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预设:他会淡定地说、坚定地说、自信地说、自豪地说)指名读,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觉一起读.
7.当王戎这么说之后,有人去摘了一尝,果真如此,这时众小儿会怎样夸赞王戎?(生夸:王戎你真聪明,王戎你观察真的很仔细。)
8.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分析和推理。难怪书中注释说他自幼聪慧。正因为他有着这样的一个好习惯,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9.在古代,古人写文章是这样写的,这样排版,你会读吗?
10.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记在心里。(男生背诵、女生背诵,齐背诵)
四、以文带文,课外延伸。
1.这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在这本书中,还有王戎的其他故事,如《王戎卖李》《王戎观虎》《王戎死孝》等。在这些故事中,王戎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另外,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孩童智慧的故事,比如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杨氏之子》、《咏雪》等,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推荐同学们去读一读,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3.作业
(1)讲:把这则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2)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古代名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 细心观察
对比衬托
唯戎不动 冷静分析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