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A. 产生语言B. 直立行走C. 火的使用D. 缝制衣服
2.下面表示的是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 )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A. ①B. ①②C. ③④D. ②③④
3.石油勘探需要钻地采样,所采集到的地层样本往往会发现一些生物化石.随着钻入的地层加深,下列哪一类化石最早消失?( )
A. 单细胞生物B. 腔肠动物C. 软体动物D. 鱼类
4.新型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关系是( )
A. 竞争B. 寄生C. 共生D. 捕食
5.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草地B. 一条河流C. 一群蚂蚁D. 我们的校园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城市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生物圈D. 海洋生态系统
7.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煤B. 铁矿C. 天然气D. 森林
8.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它的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发后,随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插入泥滩后,很快就能成长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 无土栽培B. 扦插C. 有性生殖D. 无性生殖
9.下列实例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部分宠物犬盛夏脱毛B. 北方的杨树入冬会落叶
C. 城市绿化改善了空气质量D. 雨露滋润禾苗壮
10.某天,大兴安岭工作人员在野外架设红外相机,在同一地点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等。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安排专人跟踪保护
C. 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D. 安装隐藏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11.如图是小北学习了“蝗虫的生殖和发育”后绘制的发育过程简图。已知丙为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代表蛹B. 甲会蜕皮
C. 甲的运动能力比乙强D. 此图也可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
1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时,其特点是( )
A.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B. 单向传递,逐级递增
C.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D. 循环流动,逐级递增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维护好水库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保护水中野生动植物资源B. 周末去库区野炊、钓鱼、洗衣服
C. 在水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D. 践行公民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
14.无性生殖的意义是( )
A.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B. 产生的种子和果实可耐受不良环境
C. 有利于种子的传播,扩大分布范围D. 使后代具有亲代双方基因,适应能力增强
15.善于在夜晚出来捕食的眼镜猴的眼睛又大又圆;而在黑暗的地下洞穴中活动的鼹鼠眼睛非常小,几乎失去视力。对这两种动物眼睛进化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器官越使用越发达,不使用则退化B. 鼹鼠视力不好属于不利变异
C. 为了适应环境,眼睛产生了变异D. 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而被选择
16.“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落地娘心宽。”下列结构中,与区分“顺产”(正常分娩)和“剖宫产”有直接关联的是( )
A. 阴道和子宫B. 胎盘和脐带C. 卵巢和子宫D. 卵巢和输卵管
17.下列能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是( )
A. 转基因技术B. 杂交育种C. 诱变育种D. 克隆技术
18.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毒素情况如下表,那么该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 )
A. ④→②→③→①B. ④→①→③→②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
19.基因是DNA中“特殊”的一段,这段DNA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基因的理解不正确是( )
A. “特殊”是指具有遗传效应B. 在所有细胞中基因都成对存在
C. 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D. 每条DNA上含有多个基因
20.遗传学家摩尔根与表妹婚后生育了三个孩子,儿子智力低下,两个女儿也因莫名其妙的遗传病而夭折。造成这种不幸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和表妹从家族里继承了共同的
A. 家庭财产B. 饮食习惯C. 生活方式D. 致病基因
21.在一朵桃花中,精子与卵细胞相遇的场所是( )
A. 花粉管B. 胚珠C. 子房壁D. 花柱
22.“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蚕吐丝的阶段是( )
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
23.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因为( )
A. 能产生生殖细胞B. 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C. 能分泌性激素D. 能促进身高生长和产生生殖细胞
24.小羊“多莉”的诞生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发酵技术B. 克隆技术C. 转基因技术D. 组织培养技术
25.香蕉不宜在北方种植,苹果不宜在热带种植,这说明生物的生活受什么影响( )
A. 空气B. 温度C. 土壤D. 水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雨燕主要栖息在适宜建巢的古建筑物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它每窝产卵2~4枚,雌燕和雄燕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1~23天。雏鸟需亲鸟喂养,一对20日龄的雏鸟一天可吃3000多只昆虫。近20年来,古建筑物的减少导致雨燕栖息地缩小,使北京雨燕数量明显减少。
材料二:黑斑蛙在我国多数省区均有分布。其蝌蚪期为杂食性,成体期以昆虫为食。黑斑蛙4~7月繁殖,每次产卵3000粒左右,栖息于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
(1)与黑斑蛙相比,北京雨燕的产卵量极少,但是这样少的产卵量足以保证其种群的繁衍,原因有:鸟卵结构复杂,鸟类进行体 ______ (选填“内”或“外”)受精,使受精过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亲鸟还有 ______ (至少写出两种)等繁殖行为,保证了鸟卵的孵化率和雏鸟的成活率。
(2)与北京雨燕相比,黑斑蛙除了产卵数量多以外,其在生殖和发育方面还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你写出两点: ______ 、 ______ 。
(3)结合材料和自身经验,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北京雨燕? ______
27.某品种蛙类因环境污染造成了基因改变,使得此品种蛙类后肢的“蹼”发育不全,游泳能力下降。经研究发现,正常蹼与异形蹼受一对基因控制,其中正常蹼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异形蹼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如图为某对蛙的蹼形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 发育。
(2)图中,子代正常蹼蛙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异形蹼蛙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3)为确定某只正常蹼雄蛙的基因组成,可在图中的子代中选取一只蹼形为 ______ 的雌蛙与之交配。若后代出现异形蹼,则这只雄蛙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若后代不出现异形蹼,则这只雄蛙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28.高山倭蛙生活在青藏高原,用皮肤辅助呼吸。其皮肤在应对高原低温、低氧、强紫外线辐射等极端环境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采集与高山倭蛙亲缘关系较近的,分布在不同海拔的蛙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见下表。
(1)成年高山倭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______ 。
(2)高山倭蛙的皮肤具有皮肤表皮层 ______ 和毛细血管相对含量 ______ 的结构特点,提高了其气体交换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了皮肤辅助呼吸的功能,从而适应高原 ______ 的环境。
(3)高山倭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其皮肤中色素相对含量 ______ 其他两种蛙类,这不仅能吸收外界环境的热量,也能减轻紫外线辐射的伤害,从而适应高原 ______ 、 ______ 的环境。
29.小明和几个同学在假期调查了某片森林,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 。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 ______ 关系建立起来的。
(3)如图是小明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同学认为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请你在图上补充完整。
(4)小明了解到,在某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其他鸟类,造成该食物网中 ______ 的大量繁殖,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距今约1000万年~2 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后来随着气候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古猿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分化。大部分古猿灭绝了;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和制造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故人类进化的历程为: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也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故比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更早的是直立行走。
故选:B。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
2.【答案】D
【解析】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①,即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此过程说明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而②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③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④从原始生命进化出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
故选:D。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是解题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选项中最高等的是鱼类。因此随着钻入的地层加深,鱼类生物的化石最早消失。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
了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即可正确解答.
4.【答案】B
【解析】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病毒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新型冠状病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的细胞中生活,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寄生。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明确病毒的生活方式只能是寄生。
5.【答案】C
【解析】解:A、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
C、一群蚂蚁,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环境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我们的校园,既包括了校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6.【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答案】D
【解析】解: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煤、铁矿、天然气、石油等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是不可再生资源;森林、土地、水资源等在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属于可再生资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不可再生资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8.【答案】C
【解析】解:A、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A不符合题意。
B、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红树林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的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发后,随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插入泥滩后,很快就能成长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
D、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9.【答案】C
【解析】解:A、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是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寒冷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符合题意。
D、雨露滋润禾苗壮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0.【答案】A
【解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可见,保护原麝、猞猁这些野生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1.【答案】B
【解析】解:A、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根据题意可知:丙是卵、甲是若虫、乙是成虫,A错误。
B、甲是若虫,有外骨骼,具有蜕皮现象,B正确。
C、乙成虫的运动能力比甲若虫的运动能力强,C错误。
D、蝴蝶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若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此图不可以表示蝴蝶的发育过程,D错误。
故选:B。
昆虫的发育可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12.【答案】A
【解析】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
故选:A。
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解答即可。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
13.【答案】B
【解析】解:保护水库的生态环境,要做到在水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践行公民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保护水中野生动植物资源;机动车驶人环库道路要减速慢行,给野生动物让路。而去库区野炊、钓鱼、洗衣服会破坏水库的生态环境。
故选: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4.【答案】A
【解析】解:AD、无性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可以保持亲本的原有性状,繁殖速度快,抗病虫能力强,A正确,D错误。
B、由于无性生殖不易发生变异,产生的果实、种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差,B错误。
C、无性生殖的繁殖方法不如有性繁殖简便,不利于种子的传播。C错误。
故选:A。
无性生殖的优点有:1、有利于植物快速、大量繁殖;2、有利于保持优良的品种;3、能防止植物受到虫害干扰。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性生殖优点和缺点。
15.【答案】D
【解析】解:A、“器官越使用越发达,不使用则退化”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对生物进化提出的“用进废退”的观点,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A错误;
B、眼睛需要光才能看清物体。较大的眼睛,通常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在黑暗的地下洞穴中活动的鼹鼠眼睛非常小,几乎失去视力,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属于有利变异,B错误;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生物不可能“为了适应环境“,主动让”眼睛产生变异”,C错误;
D、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在不断适应和变化的过程中进化的,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生物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可见“眼镜猴的眼睛又大又圆,鼹鼠眼睛非常小、几乎失去视力”都是生物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实例,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他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物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自然选择的内容,会利用自然选择解释具体的生物进化现象。
16.【答案】A
【解析】解:“顺产”(正常分娩)指胎儿经阴道自然娩的方式,宝宝通过阴道生产出来;“剖宫产“,是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取出胎儿,因此与区分“顺产”(正常分娩)和“剖宫产”有直接关联的是阴道和子宫。
故选:A。
1、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2、阴道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管道。
解答此题要掌握女性的生殖结构及功能。
17.【答案】A
【解析】解:A、转基因技术能有效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A正确;
B、杂交育种不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不能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B错误;
C、诱变育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产生突变,不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不能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C错误;
D、克隆技术不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不能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D错误。
故选:A。
1、诱变育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3、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4、克隆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解答此题要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
18.【答案】D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①0.05、③0.51、②7、④68.因此食物链是①→③→②→④。
故选:D。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有毒物质有机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
19.【答案】B
【解析】解:A、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因此题干中的“特殊”是指具有遗传效应。正确。
B、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错误。
C、基因上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正确。
D、每条DNA上含有多个基因,正确。
故选:B。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0.【答案】D
【解析】解: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所以,造成这种不幸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摩尔根和表妹从家族里继承了共同的致病基因。
故选:D。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掌握近亲结婚的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B
【解析】解: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因此,在一朵桃花中,精子与卵细胞相遇的场所是胚珠。
故选:B。
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花的结构受精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2.【答案】B
【解析】解: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蚕是在幼虫期吐丝的,B正确。
故选:B。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特点。
23.【答案】B
【解析】解: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4.【答案】B
【解析】解:研究人员先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再将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与母羊A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融合细胞,经组织培养后移植到母羊C的子宫内,胚胎发育结束后,母羊C产下了小羊多莉。因此小羊多莉的诞生应用的是克隆技术。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克隆技术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解答此题要掌握克隆技术的原理。
25.【答案】B
【解析】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而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香蕉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北方温度低,不宜在北方种植;苹果是温带水果,喜欢低温干燥的环境,不宜在热带种植。所以,香蕉不宜在北方种植,苹果不宜在热带种植,这说明生物的生活受温度的影响。
故选:B。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内 筑巢、孵卵、育雏 体外受精 变态发育 合理保护古建筑物(或为北京雨燕搭建筑巢塔或通过安置人工巢箱帮雨燕安家等)
【解析】解:(1)鸟类的生殖过程经历了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鸟类是体内受精,鸟类的受精过程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鸟类具有的孵卵和育雏行为,保证率鸟卵的孵化率和雏鸟的成活率。
(2)与北京雨燕相比,黑斑蛙除了产卵数量多以外,还具有体外受精,变态发育等特点。
(3)由题干可知:导致北京雨燕濒危的原因则可能有栖息地的缩小。因此,保护北京雨燕要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为北京雨燕搭建筑巢塔、通过安置人工巢箱帮雨燕安家等。
故答案为:(1)内;筑巢、孵卵、育雏;
(2)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3)合理保护古建筑物(或为北京雨燕搭建筑巢塔或通过安置人工巢箱帮雨燕安家等)。
1.鸟类的生殖过程经历了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
2.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掌握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变态 AA或Aa aa 异形蹼 Aa AA
【解析】解:(1)在蛙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已知正常蹼与异形蹼受一对基因控制,其中正常蹼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异形蹼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子代异形蹼蛙的基因组成为aa,则亲代正常蹼蛙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子代正常蹼蛙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3)正常蹼的雄蛙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为确定某只正常蹼雄蛙的基因组成,可以采取测交的方式,即与一只蹼形为异形蹼,基因组成为aa的雌蛙杂交,遗传图解如图:
若后代出现异形蹼(aa),则符合Aa×aa→Aa、aa这一杂交类型,则这只雄蛙的基因组成为Aa;若后代不会出现异形蹼,全为正常蹼(Aa),则符合AA×aa→Aa这一杂交类型,则这只雄蛙的基因组成为AA。
故答案为:(1)变态
(2)AA或Aa;aa
(3)异形蹼;Aa;AA
(1)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两栖动物的发育与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
28.【答案】肺 薄 高 低氧 高于 低温 强紫外线辐射
【解析】解:(1)高山倭蛙,蛙科倭蛙属动物,是西藏最常见的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2)①根据题干的表格数据分析:高山倭蛙的皮肤具皮肤表皮层薄(0.027毫米)有和毛细血管含量高(0.89)的结构特点,提高了其气体交换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了皮肤辅助呼吸的功能,从而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
②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如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高山倭蛙皮肤中色素含量高于其他两种蛙类,能吸收外界环境的热量、减轻紫外线辐射的伤害,适应高原强紫外线辐射和低温环境;
故答案为:
(1)肺;
(2)薄;高;低氧;
(3)高于;低温;强紫外线辐射。
1、两栖动物主要特征:是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解答此题要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9.【答案】绿色植物 捕食(吃与被吃) 鼠和昆虫
【解析】解:(1)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吃与被吃)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3)杂食性的鸟不但以昆虫为食,还以植物为食。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题中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共4条。
(4)在该食物网中,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鹰和其他鸟类,鼠和昆虫因失去天敌,短时期内会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故答案为:
(1)绿色植物。
(2)捕食(吃与被吃)。
(3)
(4)鼠和昆虫。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部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生物体
①
②
③
④
毒素含量(ppm)
0.05
7
0.51
68
种类
分布的海拔高度(米)
皮肤表皮层厚度(毫米)
毛细血管相对含量
皮肤色素相对含量
高山倭蛙
4500
0.027
0.89
0.47
双团棘胸蛙
1800
0.033
0.03
0.37
棘胸蛙
800
0.042
0.03
0.35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八年级生物冀少版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不属于性状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