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10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11种树郭橐驼传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12石钟山记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共7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鲍 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元嘉三大家之一——鲍照鲍照(416?—466),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家境贫困,因而年少时曾从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随后依随宋孝武刘骏;大明五年(461),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466),刘子顼因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被杀时,鲍照于乱军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其诗雅丽,不避危仄;又创七言隔句用韵与中间换韵之法,对后世诗歌颇有影响。有《鲍参军集》。2.诗歌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3.参考译文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总是哀叹,又忧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4.诗歌赏析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_酌酒以自宽__,举杯断绝歌《路难》。(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 _泻水置平地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__”以“水”喻人,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3)《拟行路难(其四)》诗人以“ _人生亦有命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__”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苦闷之中求得解脱。(4)《拟行路难(其四)》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到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通过“ _心非木石岂无感__? _吞声踯躅不敢言__”吐出真情,表达内心的感情。阅读练习2.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解析】 D项,错在“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这个地方。选项对原因的分析错误。诗人“吞声”“踯躅”其实是因为社会政治的黑暗。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迫,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答案】 _“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__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2.诗歌背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50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3.参考译文房前屋后都是一波春水,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又归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从不打扫,今日为您而打扫,我家草门轻易不打开,今日为了您而打开。集市太远,盘中的饭菜实在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相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4.诗歌赏析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肯与邻翁相对饮, _隔篱呼取尽余杯__。(2)杜甫《客至》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的诗句是“ _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但见群鸥日日来__”。(3)杜甫《客至》写主人待客时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诗句是“ _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__”。(4)杜甫《客至》一诗写诗人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_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__”。阅读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实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平淡寂寞,与下联客人到访给诗人带来的人间温情互为反衬。B.颔联互文见义,“花径”只为君来才打扫,“蓬门”只为君来才打开。含蓄诙谐。C.颈联写诗人居住偏僻与家境的贫寒,这么写是一种谦逊,但与此同时也带着一种实在。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解析】 D项,全诗风格安闲恬静,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记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3.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_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虚写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实写客至,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__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2.诗歌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秋,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3.参考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那才是更好的归宿。4.诗歌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痴儿了却公家事, _快阁东西倚晚晴__。(2)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_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__”。(3)黄庭坚《登快阁》中连用两典与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类似,抒发自己无知音的慨叹,也表明自己志向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_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__”。(4)黄庭坚《登快阁》中诗人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到“ _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__”的景色。阅读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解析】 D项“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3.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答案】 _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愿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__临安春雨初霁陆 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2.诗歌背景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名作。3.参考译文近年来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作客京华?住在小楼上,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次日清早,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茗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4.诗歌赏析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_世味年来薄似纱__,谁令骑马客京华。(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光的句子是“ _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__”。(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罢官闲居山阴之“闲”的两句是“ _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晴窗细乳戏分茶__”。(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 _素衣莫起风尘叹__,__犹及清明可到家__”。阅读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诗与《书愤》同年创作,但二者风格不同,本诗清雅自然,而《书愤》豪壮苍凉。B.绵绵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明如春光,则在卖花中透出,写得形象而又深致。C.“闲”和“戏”写出诗人齐居京华以草书消遣以及在晴窗下品茗的闲适恬静的心境。D.诗人巧用修辞,“薄似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风尘”,一语双关,寓意深刻。【解析】 C项,“闲适恬静的心境”错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意思是,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结合作者的爱国思想及创作的背景,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多么无聊而可悲,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选项说“闲适恬静的心境”理解错误。3.有人说,阅读《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答案】 _“一夜”意为“整夜”。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了。__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鲍 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元嘉三大家之一——鲍照鲍照(416?—466),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鲍照家境贫困,因而年少时曾从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随后依随宋孝武刘骏;大明五年(461),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466),刘子顼因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被杀时,鲍照于乱军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其诗雅丽,不避危仄;又创七言隔句用韵与中间换韵之法,对后世诗歌颇有影响。有《鲍参军集》。2.诗歌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3.参考译文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总是哀叹,又忧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4.诗歌赏析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_酌酒以自宽__,举杯断绝歌《路难》。(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 _泻水置平地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__”以“水”喻人,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3)《拟行路难(其四)》诗人以“ _人生亦有命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__”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苦闷之中求得解脱。(4)《拟行路难(其四)》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到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通过“ _心非木石岂无感__? _吞声踯躅不敢言__”吐出真情,表达内心的感情。阅读练习2.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解析】 D项,错在“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这个地方。选项对原因的分析错误。诗人“吞声”“踯躅”其实是因为社会政治的黑暗。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迫,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答案】 _“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__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2.诗歌背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50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3.参考译文房前屋后都是一波春水,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又归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从不打扫,今日为您而打扫,我家草门轻易不打开,今日为了您而打开。集市太远,盘中的饭菜实在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相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4.诗歌赏析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肯与邻翁相对饮, _隔篱呼取尽余杯__。(2)杜甫《客至》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的诗句是“ _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但见群鸥日日来__”。(3)杜甫《客至》写主人待客时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诗句是“ _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__”。(4)杜甫《客至》一诗写诗人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_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__”。阅读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实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平淡寂寞,与下联客人到访给诗人带来的人间温情互为反衬。B.颔联互文见义,“花径”只为君来才打扫,“蓬门”只为君来才打开。含蓄诙谐。C.颈联写诗人居住偏僻与家境的贫寒,这么写是一种谦逊,但与此同时也带着一种实在。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解析】 D项,全诗风格安闲恬静,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记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3.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_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虚写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实写客至,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__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金华仙伯。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2.诗歌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秋,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3.参考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那才是更好的归宿。4.诗歌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痴儿了却公家事, _快阁东西倚晚晴__。(2)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_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__”。(3)黄庭坚《登快阁》中连用两典与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类似,抒发自己无知音的慨叹,也表明自己志向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_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__”。(4)黄庭坚《登快阁》中诗人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到“ _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__”的景色。阅读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解析】 D项“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3.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答案】 _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愿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__临安春雨初霁陆 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赏析示例 1.作者简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2.诗歌背景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名作。3.参考译文近年来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作客京华?住在小楼上,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次日清早,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茗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4.诗歌赏析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自主检测 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_世味年来薄似纱__,谁令骑马客京华。(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光的句子是“ _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__”。(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罢官闲居山阴之“闲”的两句是“ _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晴窗细乳戏分茶__”。(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 _素衣莫起风尘叹__,__犹及清明可到家__”。阅读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本诗与《书愤》同年创作,但二者风格不同,本诗清雅自然,而《书愤》豪壮苍凉。B.绵绵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明如春光,则在卖花中透出,写得形象而又深致。C.“闲”和“戏”写出诗人齐居京华以草书消遣以及在晴窗下品茗的闲适恬静的心境。D.诗人巧用修辞,“薄似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风尘”,一语双关,寓意深刻。【解析】 C项,“闲适恬静的心境”错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意思是,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结合作者的爱国思想及创作的背景,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多么无聊而可悲,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选项说“闲适恬静的心境”理解错误。3.有人说,阅读《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答案】 _“一夜”意为“整夜”。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了。__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