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5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6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7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新知突破•储素养,阶段性,2演化过程,有机质,多细胞,海陆格局,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两栖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对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及地球的历史。2.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3.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发展的历史。
    区域认知:结合地球的演化历史,从大尺度区域科学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变迁。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说明地壳与生命的演化过程。人地协调观: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认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通过地层观测,辨别动植物化石,推测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
    1.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2.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
    知识点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_______岩石。(2)特征: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_______构造。
    2.化石(1)概念: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生物的_______或_______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2)特征: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_______或者_______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_______、越_______生物的化石。
    [易错提醒]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并非所有沉积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3.地质年代表(1)划分依据: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_________。(2)具体划分:按照_____、_____、_____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
    问题探究材料一 地质历史上各种地质事件的结果和影响,都可在地层和岩石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因此,追溯地层和岩石的各种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就可了解地壳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而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抬升或下沉,地壳抬升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侵蚀作用,地壳下沉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沉积作用。下图是“A、B两地地层对比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综合思维)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有侵入地层的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据材料一判断上图中岩层A、B、C、D的新老关系。(2)(区域认知)据材料二可知,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并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起来。(3)(综合思维)试根据材料二分析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层的可能原因。
    提示:(1)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B→A→C→D。(2)具有。(3)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为山地,地势高,未发生沉积。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所在地层被侵蚀掉。
    归纳拓展1.地层层序法确定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地层层序法就是根据地层下老上新的规律来确定其相对新老关系的基本方法。沉积岩形成后,如未经剧烈的变动,则下面的岩层较老,上面的岩层较新,即有下老上新的规律。如图,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2.地层或岩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地表环境(1)岩石及其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2)化石及其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方法技巧]判断沉积岩的方法一看是否具有层理构造:成层分布。二看是否含有化石: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典例剖析    (2023·湖北天门月考)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3)题。(1)水平地层(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3)下列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的是(  )A.化石种类和数量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C.岩石的绝对年龄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解析] 第(1)题,水平地层埋藏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呈现下老上新,B正确,A、C错误;水平地层在海洋中常缺失,D错误。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水平地层埋藏越深,其形成的时间越早,岩层也就越老,A、B不符合题意;根据水平地层岩石组成不同,可判断不同岩层的发展阶段,C不符合题意;地层能判断形成的相对时间,不能精确判断形成时间的长短,D符合题意。故选D。第(3)题,化石种类和数量不能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A错误;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相同的地层,B错误;通过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岩石绝对年龄可用于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C正确;地层的埋藏深度不能反映地层的形成时间,故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D错误。
            读地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反映浅海环境的地层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第(1)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砂岩、石灰岩属沉积岩。第(2)题,石灰岩反映浅海沉积环境。
    知识点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________亿年的时间,约占地球历史的__________。
    2.古生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_______亿年。(2)环境变化:___________发生了多次大变迁,形成___________。(3)演化过程
    3.中生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_______万年。(2)环境变化:___________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_______。(3)生物进化①_______动物盛行,尤其是_______。②中后期,开始向_______发展;小型_______动物出现。③_______植物极度兴盛。(4)物种灭绝: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5)成矿情况:主要的_______期。
    4.新生代(1)时间:距今________万年至今。(2)演化特点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___________格局。②生物演化:③气候演化: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_______期。
    问题探究材料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 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区域认知)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距今约多少年?(2)(区域认知)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提示:(1)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6 600万年。(2)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说该时代的茂密植物,为我们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化石能源。
    归纳拓展1.地球的演化历程
    2.海陆的演变(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3.大气层的演变(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4.主要成矿期(1)前寒武纪,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期。(2)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期。
    5.图示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
    [拓展提升]地球演化的关键要点演化要点一:“生物进化特点”:总体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植物: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人类])
    演化要点二:“生命大灭绝事件”:地球已经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其中发生在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约9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中生代末期,即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恐龙和海洋中50%的无脊椎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演化要点三:“重要成矿期”:古元古代是地史上第一次十分重要的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矿床类型复杂著称,如中国这一阶段就有大量因古大陆裂解离散造山而产生的矿产,构成了铁、铜、铅锌、金、硼、菱镁矿、滑石等矿床成矿带。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晚古生代蕨类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演化要点四:“联合古陆分合与造山运动”: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到后期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成为联合古陆。中生代发生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典例剖析    (2023·山东潍坊期中)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 B.中生代C.新生代 D.第四纪(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解析] 第(1)题,复原图中显示,该地质时期动物以恐龙为主,因此该地质时期是中生代,选项B符合题意。古生代恐龙没有出现,排除A。新生代和第四纪恐龙已经灭绝,排除C和D。故选B。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复原图显示,该时期恐龙繁盛,恐龙属爬行动物,因此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选项C符合题意,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排除A。海生脊椎动物时代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排除B。灵长哺乳动物时代出现在新生代,排除D。故选C。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1)~(2)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哺乳类 D.新生代、鱼类(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环境 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环境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解析] 第(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第(2)题,“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说明该煤层形成时植物高大、茂密。四选项中只有湿热的森林环境符合此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
    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的方法1.根据地层岩石年龄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如果岩石年龄已经确定,则年龄越大的地层形成的时间越早,反之越晚。同时,还可对照地质年代表确定该岩石所属的地质年代。如距今5亿年的岩石形成的时间早于距今2亿年的岩石,对照地质年代表可知,前者形成于古生代,后者形成于中生代。
    2.根据地层分布确定地层顺序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居下,后形成的居上。这里的“正常情况”主要是指地层大致呈水平分布状态,岩石分布没有受到地质历史上剧烈地壳运动的影响。
    3.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化石是保存于地层中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且进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即每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一定种属的生物总是埋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故可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和相对地质年代。如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中生代,被子植物化石所在的地层属新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形成时间早于含有被子植物化石的地层。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 (1)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2)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解析] 第(1)题,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A层的化石为三叶虫、菊石化石,为结构最简单,分类最低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的化石有哺乳类动物化石,为结构最复杂、分类最高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完成1~2题。
    (说明:叠层石由蓝藻黏附沉积物形成)
    1.含有以上四种化石的地层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2.四种化石可以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海洋占优势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①是始祖鸟化石,出现在中生代中后期;②是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早期;③是叠层石,是由蓝藻黏附沉积物形成,出现在前寒武纪时期;④是蕨类植物化石,出现在晚古生代,故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第2题,始祖鸟和蕨类植物主要生存在陆地上,三叶虫和蓝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故当时的地理环境中海洋占优势的是②③。
    大约2.5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次生物大灭绝,而昆虫(典例:甲虫)得以存活。昆虫作为现今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在二叠纪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据此完成3~4题。3.2.5亿年前,地球经历的生物大灭绝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C.新生代末期 D.元古宙末期4.二叠纪甲虫繁盛期,地球上没有发生的现象是(  )A.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B.陆地上蕨类植物繁盛C.是重要的造煤期D.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盛行
    [解析] 第3题,由材料信息“大约2.5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次生物大灭绝”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古生代末期,A正确;中生代末期是距今6 500万年前,新生代是从0.66亿年至今,元古宙末期距今5.41亿年,B、C、D错误。故选A。第4题,由材料信息“大约2.5亿年前,地球曾经历过一次生物大灭绝,而昆虫(典例:甲虫)得以存活”及所学知识可知,二叠纪甲虫繁盛期是古生代末期,此时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陆地上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造煤期,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B、C错误;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盛行的时代是中生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2023·辽宁阜新二中月考)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5~6题。5.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于(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6.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的时代(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
    [解析] 第5题,新生代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最新的一个时代,包括现代在内整个新生代大约为6 700万年,喜马拉雅山形成于距今3 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故选D。第6题,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侏罗纪以后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故选C。
    二、综合题7.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代,动物界是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植物的时代。(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但后来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__动物种类。(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铱元素在地球表面不常见,在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 km,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三节防灾减灾,新知突破•储素养,防抗救,气象站,地震台,全过程,防护林,法律法规,2工程性防御措施,洪灾防御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评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地质灾害,新知突破•储素养,知识点一地震,地震波,震源深度,等震线,地震烈度,地质构造,人员伤亡,环太平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土壤,新知突破•储素养,知识点一观察土壤,相对比例,灰黑色,矿物质,淀积层,碎屑物质,母岩层,有机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