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94210/0-16999663693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94210/0-16999663693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94210/0-16999663694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7日21时10分,搭载着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的S5、S6试验卫星在山东东方航天基地成功发射,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厘米级超高精度实时动态快速导航定位。东方航天发射港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发射基地。下图示意我国航天发射基地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航天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太原B.西昌C.酒泉D.文昌
2.S5、S6试验卫星发射时
A.纽约(40°N,74°W)旭日东升B.伦敦(51°N,0°)夕阳西下
C.悉尼(34°S,151°E)夜幕深沉D.黄河站(79°N,12°E)正值极夜
3.与太原航天发射基地相比,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
①面向海洋,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②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节省燃料
③海运便利,便于运输大型设备④临近首都,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教学楼平面图,教室门口均在过道一侧,教室窗户与门口相对,且已知12月22日正午在学校测得太阳高度角为44°。据此完成4~5题。
4.若教室采光主要依靠窗户,一年中教室采光效果最佳的教学楼是
A.a栋B.b栋C.c栋D.d栋
5.二分二至日的某一天,李老师从c栋楼梯上楼,刚进入过道时看到太阳位于右后方地平线上,此刻时间可能是
A.春分日傍晚B.夏至日傍晚C.秋分日早晨D.冬至日早晨
气候变化通过引起海表水温、盐度、溶解氧以及局部海域上升流发生变动,进而影响鱼类生长、繁殖能力和分布。下图为我国北部湾海域2017—2018年强拉尼娜事件前后竹荚鱼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①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温度异常偏高②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减弱
③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温度异常偏低④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强拉尼娜事件后,北部湾北部海域竹荚鱼生物量增多的原因是
A.水温升高,繁殖生长速度加快B.水温降低,繁殖生长速度加快
C.降雨增多,海水盐度下降D.沿岸上升流增强,饵料丰富
8.推测竹荚鱼的习性和栖息空间分别为
A.喜暖水,栖息于中底层水域B.喜暖水,栖息于表层水域
C.喜冷水,栖息于中底层水域D.喜冷水,栖息于表层水域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海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其海洋表层洋流受盛行风、潮汐、地形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图为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冬季,从上海至西班牙的货轮经过马六甲海峡时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
10.威胁马六甲海峡海域航运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台风B.雷暴雨C.地震D.热带气旋
下图为北半球四地1月和7月气候相对海洋性、大陆性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吻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据图推断
A.①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B.②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C.③全年高温多雨D.④受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
洪积扇多由季节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现完美的扇形,如同一把张开的扇子,有扇顶、扇中、扇缘,甚至还有扇骨—呈放射状展开的河流分支。下图为某洪积扇平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洪积扇多呈完美扇形的原因是
A.扇缘前端受地形阻挡B.河流分汊,泥沙堆积
C.地表多风化碎屑物质D.垂直沉积厚度较大
14.与扇缘相比,扇顶
A.沉积物颗粒较大B.居民点众多
C.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D.农田面积大
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地区曾发生过地壳运动,其判断依据是
A.地表起伏不平B.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C.岩浆岩的围岩中有变质岩生成D.岩层出现倾斜、弯曲
16.图中岩层①②③④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19年10月澳大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森林火灾,这场大火持续了4个多月。在大火发生区常见火焰龙卷风,气流夹卷着火焰,像火龙一样旋转前进。下图示意2020年1月某日澳大利亚火灾严重区(多油脂类树种)
(1)简述澳大利亚大规模森林火灾发生期间贵阳市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6分)
(2)分析图示澳大利亚火灾严重区此次火灾严重的原因。(6分)
(3)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当地火灾发生时火焰龙卷风的形成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距今十几亿年,现在的昆仑山脉北部边缘位置是一片浅海地带,海底沉积大量的碳酸盐岩,其中含有镁质的白云岩,就成了和田玉形成的基础材料。玉龙喀什河盛产和田玉,该玉形成于地下高温高压环境,按其产出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其中,山流水料是经自然风化、泥石流或雨水冲刷后形成的,颗粒较籽料更大。下列左图为玉龙喀什河周边区域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
(1)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处和田玉的类型。(8分)
(2)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角度,说明甲、丁岩石的差异。(4分)
(3)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述和田玉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树线是在它以上没有任何树木的树高超过2m的海拔,树线以上称为无树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峰海拔2468m,有冰川覆盖,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近几十年来,受气温、积雪、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树线变化明显。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
(1)分别指出图中Ⅰ、Ⅱ、Ⅲ代表的自然带类型。(6分)
(2)说明近几十年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坡树线变化幅度的差异。(4分)
(3)有学者建议,在无树区大量人工植树造林以恢复无树区的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6分)
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由图可知,文昌纬度最低,所以其自转线速度最快。故D选项正确。
2.C【解析】S5、S6试验卫星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10月7日21时10分,纽约(西五区)为8时10分,太阳早已升起;悉尼(东十区)为23时10分,夜幕深沉;伦敦(零时区)为13时10分,正值中午;黄河站还未出现极夜现象。故C选项正确。
3.A【解析】东方航天发射港作为海上发射基地,具有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海运便利、便于运输大型设备的优势,①③正确;太原航天发射基地和东方航天发射港纬度接近,发射初速度差异小,②错误;太原航天发射基地距首都更近,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
4.D【解析】由图可知,a栋、c栋教学楼的窗户在正北方,b栋教学楼窗户在正西方,d栋教学楼窗户在正南方,北半球的地点一年中窗户在正南方阳光最充足。故D选项正确。
5.B【解析】由图可知,李老师由北向南上楼梯进入过道,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为日落景观,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至日。故B选项正确。
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增强,沃克环流增强,使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温度异常偏低。故C选项正确。
7.D【解析】北部湾北部海域生物量明显增多的原因是强拉尼娜事件期间(冬季),东北信风增强,引起强烈的离岸流,进而引发北部海域的上升流,在近岸上升流的作用下,底层营养盐和有机质向表层运动,浮游生物增多,促使鱼类迁移和繁殖生长。故D选项正确。
8.A【解析】由图可知,竹荚鱼主要分布于北部湾海域,该海域纬度低,水温较高,说明竹荚鱼喜暖水;强拉尼娜事件以前,北部湾大陆沿岸水域较浅,竹荚鱼生物量较少,南部海域较深,竹荚鱼生物量较多,说明竹荚鱼栖息地区水域较深,栖息于中底层水域。故A选项正确。
9.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六甲海峡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马六甲海峡内洋流整体向西北方向流动,从上海至西班牙的货轮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顺风顺水。故A选项正确。
10.B【解析】由图可知,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雷暴雨);地转偏向力小,不受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地震是地质灾害,而不是气象灾害,所以威胁马六甲海峡海域航运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雷暴雨。故B选项正确。
11.B【解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7月海洋性强;冬季低温少雨,1月变为大陆性,且海洋性高于大陆性,②符合。故B选项正确。
12.D【解析】①为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都不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④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故D选项正确。
13.B【解析】多数洪积扇前端无地形阻挡;河流展宽、分汊,导致扇骨明显,河流在出山口处流速降低,泥沙堆积,是形成洪积扇的必备条件;洪积扇的碎屑物来源于河流,沉积物厚度大不是洪积扇形成完美扇形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正确。
14.A【解析】洪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扇缘沉积物颗粒较小,土层较厚,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强,农田面积大,居民点多。故A选项正确。
15.D【解析】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变位或变形,图中岩层倾斜、弯曲,可判断该地区曾发生过地壳运动;图示地表起伏不平是外力侵蚀的结果;岩浆侵入沉积岩层,形成岩浆岩,属于岩浆活动;岩浆岩的围岩中有变质岩生成,说明经历了变质作用。故D选项正确。
16.B【解析】岩层①覆盖在岩层②之上,说明岩层②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①;岩浆侵入到岩层①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说明岩层④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①;岩层③为变质岩,岩浆岩的围岩受热,岩体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则岩层③形成时间应晚于岩层④。综上,岩层形成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序为②①④③。故B选项正确。
17.(1)12月22日之前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12月22日昼最短,夜最长;12月22日之后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6分)
(2)夏季气温高,火灾蔓延快;当地多富含油脂的树种,燃烧速度快;火灾面积大,燃点多,救援难度大。(6分)
(3)大火造成局部高温,使大气迅速上升,近地面形成强低压中心;水平气流从四周向低压中心快速辐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产生(顺时针)旋转,气流运动过程中夹卷着火焰。(6分)
18.(1)①处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其和田玉为山流水料;②处位于戈壁,其和田玉为戈壁料;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其和田玉为籽料;④处位于山区,其和田玉为山料。(8分)
(2)甲为侵入岩,是岩浆沿裂隙侵入岩层中冷却凝固而成的,一般分布在地下较深处;丁为喷出岩,是岩浆沿断裂带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分布于地表。(4分)
(3)海洋矿物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岩浆侵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变质岩;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和田玉。(6分)
19.(1)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Ⅲ:亚寒带针叶林带。(6分)
(2)西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积雪量大,积雪融化较少,树线变化幅度小;东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强,积雪大量融化,有利于树木生长,东坡树线升高幅度大于西坡。(4分)
(3)赞同。理由: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加,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当地气候。(6分)
[或不赞同。理由:无树区内有大量高山草地,植树造林会改变高山草地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原生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失衡。(6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90,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9年秘鲁西部海域茎柔鱼, Q自然带最可能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