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3节 运动的快慢课后测评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2.5cmB.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 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3.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运动,第1s运动了10m的路程,第2s、第3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m,则该物体在3s内的运动( )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 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B.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ℎ
C. 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D.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6.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 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 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 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7.如图所示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8.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7 m/sB. 9 m/sC. 10 m/sD. 11 m/s
9.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10.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11.某次运动会的100m决赛中,甲、乙、丙三位运动员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所用的时间如右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的是甲B. 乙在全过程中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C. 在2.3s时,丙领先甲,乙领先丙D. 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
1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 1:2B. 2:1C. 8:9D. 9:8
13.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x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
A. x甲
14.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 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cm
C. 小球在DF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
二、填空题
15.小亮骑自行车去同学家玩。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600m用了2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_ m/s,合______ km/ℎ。
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____(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17.某校去华蓥山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______ (选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______ ℎ。
18.雪峰山隧道总长约7000 m,小汽车在隧道内限速80 km/ℎ。某辆小汽车经过雪峰山隧道用时350 s,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该小汽车是否超速?答: (选填“是”或“否”)。
19.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55km,限100km/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驾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 min;司机饮酒后反应较慢,易发生交通事故,若不饮酒时反应时间为0.4s,醉酒后反应时间为1.0s,当时车行驶速度72km/ℎ。那么醉酒后与不饮酒相比,在反应时同内要多行 m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______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四、简答题
21.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请仔细想想,比赛开始后,如图甲所示,“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如图乙所示,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却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观众”和“裁判员”的判断理由。
22.厦门是一个海港城市,海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小丽星期天到海边游玩,她见到如图所示的情景:由于风的缘故,海岸上的旗帜和海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所示的状态,已知乙船正以5m/s的速度向西行驶,从图描述的情景上推测:
(1)此时海边的风速至少有多大?
(2)甲船向什么方向航行,为什么?
距起点的距离
20m
80m
100m
甲所用时间
2.3s
8.9s
12.2s
乙所用时间
2.4s
8.3s
11.8s
丙所用时间
2.5s
8.4s
11.4s
解析:
1.【解析】解:A、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2.5cm,符合实际,故A正确。
B、指甲宽度约为1cm,故B错误。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C错误。
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0.5s,故D错误。
故选:A。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解析】【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解答】
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大小,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错误;
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较时间大小,故B错误;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st定义,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解析】解:由题知物体沿平直公路在每秒运动的路程相等,但在各个1s内的更小时段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因此物体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必须是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
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才是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
4.【解析】【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方向为直线的运动,通过图象判断时,要先明确图象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明确其变化规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其运动状态。
【解答】
AC.图中的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也就是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C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D.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5.【解析】【分析】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AB.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12.5s=8m/s=28.8km/ℎ,故A正确,B错误;
CD.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且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前50m用时不一定是6.25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不都是8m,故CD错误。
6.【解析】解:A、由图可知,第10min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30min,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根据v=st,则他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10~20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20~30min,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甲在乙的前边,第30min时甲、乙相遇,说明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运动,据此分析甲、乙两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求路程和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理解运动图像的含义,并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解析】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故①错误;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②正确;
③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故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st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
故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C。
(1)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3)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4)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st可知A、B的速度是否相等。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8.【解析】【分析】
已知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质是考查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需要清楚: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
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st=100m10s=10m/s 。
故选C。
9.【解析】【分析】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
【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s甲t甲=10m5s=2m/s,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
B、因v甲=2m/s,甲车初速度不为0,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2m/s,也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故D正确。
故选D。
10.【解析】解:(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故①正确;
(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故②正确;
(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越快;(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掌握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1.【解析】【分析】
A、由表格的第2列数据分析可知谁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
B、根据速度公式分别计算乙到达距起点的距离20m、80m、100m处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一步比较平均速度可知乙的速度变化;
C、由表格的第1列数据分析可知用时2.3s的甲跑的最快;
D、由表格的第3列数据分析可知比赛全程谁的平均速度最大。
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该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
A、由表格的第2列数据分析可知到达距离起点80m处所用时间最短的是乙,故乙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A错误;
B、乙前20m的平均速度v1=s1t1=20m2.4s≈8.33m/s,从20m到80m处的平均速度v2=s2t2=80m−20m8.3s−2.4s≈10.17m/s,最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度v3=s3t3=100m−80m11.8s−8.3s≈5.71m/s,v3
D、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丙用时最短,所以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D正确。
故选:D。
12.【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sv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
由v=st得t=sv,
则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s乙×v乙v甲=34×32=98=9:8;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解析】B
14.【解析】解:A、由图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从B点到D点小球运动的路程:4.50cm−0.50cm=4.00cm,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sCE=8.00cm−2.00cm=6.00cm=0.0600m,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时间:tCE=2×0.2s=0.4s,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vCE=sCEtCE=,故D正确。
故选:D。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4)找到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st可以计算出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的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要求学生能从频闪照片中找到相关信息来解题。
15.【解析】解:s=600m,t=2min=120s,
v=st=600m120s=5m/s=18km/ℎ;
故答案为:5;18。
根据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路程(600m)、用的时间(2min),利用速度公式v=st即可计算他骑车的速度;且根据1m/s=3.6km/ℎ换算。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单位换算,属于基础性题目。
16.【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1)甲的图象是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甲=s甲t甲=20m5s=4m/s;
(2)乙和丙的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乙=6m/s、v丙=4m/s;
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
因此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向后运动;
甲和丙的速度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向后运动;静止。
17.【解析】解:(1)坐在行驶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树是运动的,这是选择汽车为参照物;
(2)如图表示:此处距华蓥山45km,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ℎ。
由v=st知,
此标志牌到华蓥山最快需要时间:
t=sv=45km60km/ℎ=0.75ℎ。
故答案为:车;0.75。
(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2)从标志牌可得到去华蓥山的距离和最大车速,利用t=sv求从标志牌处到华蓥山最快需要的时间。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静止一定选择和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物体运动一定选择和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
(2)正确识别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求解第二问的关键。
18.【解析】20,否
19.【解析】解:当汽车过桥速度为100km/ℎ时,驾车通过大桥的时间最少,为t=sv=55 km100km/ℎ=0.55ℎ=33min;
依题意得,醉酒后与不饮酒相比,反应时间多出Δt=1.0s−0.4s=0.6s,
在反应时同内要多行s′=v′t=72×13.6m/s×0.6s=12m。
故答案为:33;12。
(1)已知大桥的长度和汽车的最大速度,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t=sv即可求出汽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2)知道车速,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醉酒后与不饮酒时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二者之差就是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多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20.【解析】解:(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AB=40cm1.6s=25.0c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时间;(2)减小测量时间;(3)25.0;(4)小;(5)变大。
(1)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v=st计算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21.【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22.【解析】图中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帜向西飘,说明此时有向西吹的风。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45 mmB,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5m,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