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地理试题,共11页。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十分显著。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关于中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以平原为主,以东以高原为主
C.丙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②③两河都位于外流区
C.①④两河春汛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量大
2022年国庆之后,一股较强的寒潮自北向南席卷大半个中国。多地出现了降雪。读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图,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寒潮路径A经过的②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寒潮路径B经过著名的山脉③是(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秦岭 D.天山山脉
5.寒潮路径不经过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靠近印度洋 C.深居内陆 D.纬度较低
小天鹅是在我国越冬的鸟类之一,每年春季飞回北冰洋沿岸进行繁殖。如图示意小天鹅在我国东部的主要越冬地和迁徙路线,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6-7小题。
6.小天鹅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 )
A.东海和南海之滨 B.渤海湾沿岸的滩涂湿地
C.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湿地 D.珠江下游的湖泊
7.小天鹅越冬地甲,相对于其他越冬地,位置偏北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阻挡冬季风,气候较温暖 B.秦岭南侧,降水丰富,土壤肥沃
C.多冰川和高山湖泊,水源充足 D.黄河支流水源补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读图完成下面8-10小题。
8.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9.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依法应( )
A.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B.加高加固沿河大堤
C.向外流域扩大供水量 D.加强大气环境监测
10.该法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下列反映黄河流域文化景观的是( )
A. B. C. D.
在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爱伦湾海洋牧场,新一年的海上“春耕”已经拉开大幕。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海上粮仓”基地。读爱伦湾海洋牧场位置示意图与海上“春耕”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爱伦湾海洋牧场位于我国(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2.该地建设“海上粮仓”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②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③河流入海,营养物质多 ④港口众多,贸易市场广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2年,内蒙古粮食产量达到365.25亿千克,肉类总产量达到264.6万吨,牛奶产量577.2万吨,羊肉、牛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真正成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读内蒙古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13-15小题。
13.内蒙古高原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为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A.合理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 B.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D.努力增加牲畜量,快速致富
14.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A地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C地,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荒漠化程度 D.人口密度
15.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属于干旱地区,却是有“塞上米粮川”美誉的粮食基地。该地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不包括( )
A.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晴天多,光照充足 D.深居内陆,昼夜温差大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如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关于冬小麦主产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B.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C.图示主产区的冬小麦在夏季收割 D.主产区的冬小麦全部靠黄河水灌溉
17.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丙的对应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海陆 B.土壤地形 C.纬度地形 D.海陆纬度
《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一种重要食材——蜂蜜,油菜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蜜源作物。江西抚州的很多蜂农为了赶上油菜花花期,3月份在江西南部驻留一个月后,4月份又迁往安徽一带放养蜜蜂,采集花蜜。据此完成18-19小题。
18.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主要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 D.甘肃、新疆
19.过去油菜仅仅是一种油料作物,现在的油菜花开时,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这种农业属于( )
A.现代农业 B.传统农业 C.立体农业 D.灌溉农业
20.如图示意我国主要糖料、油料作物分布图,读图,甲作物在成都平原南部也能种植,原因是( )
A.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多 B.成都平原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C.成都平原土壤比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 D.受北部山脉阻挡,成都平原冬季气温较高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2023年暑假,上海的中学生小亮一家三口利用假期开车旅游,他们设计了A、B、C三条线路,如图1。
材料二:如图2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和图3中国地理类型构成图。
(1)假如小亮一家沿线路A旅游,他们将欣赏到A______________高原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的优美景色;若沿线路C旅游,沿途依次经过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______________平原。(2分)
(2)图2中H所在地势平均海拔为______________米,②③之间以______________山脉为界。(2分)
(3)简述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从气候、农业发展、水能、交通中任选二方面作答)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分)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9分)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某中学研学小组以“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课题,开展研学旅行。图一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1)据长江流域示意图,可判断长江属于___________(内流河/外流河)。(1分)
(2)研学小组到达甲河段后,请你帮研学小组描述该河段的流量和流速___________,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察生态、做总结。
(3)研学小组来到乙(荆江)河段,听当地人讲解历史上此地洪涝灾害多发。请你帮助研学小组完成下面的知识结构图。(4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4)读长江流域20世纪不同年代水土流失面积与森林覆盖率数据统计图,描述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1分)
探水利、谋发展
(5)研学小组在丁地领略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请从地势方面,简要分析在此处建设三峡水利枢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7分)
(1)从我国土地构成来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比例不合理的方面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我国耕地不断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着挑战,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产量在不断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分)
(3)从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和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可以推断出我国人口和____________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土地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3分)
24.(8分)河南省东西都存在自然环境差异,乡村振兴之路也有所不同。图为河南省地形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度沟:山区生态游】
重度沟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地处伏牛山区。早期,村民以砍竹挖矿为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999年起当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1)结合重度沟的发展变化,完成以下框图。(3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沈家村:农业现代化】
沈家村所在的开封市尉氏县位于华北平原,土地平整、肥力好,是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沈家村视察,看到小麦长势喜人,欣喜地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
(2)简述沈家村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沈家村在种植普通小麦的基础上,推广优质专用小麦。2018年,小麦获得丰收,村民高兴地说:“咱家的麦子不仅能蒸馍,还能做面包了!”目前,沈家村正在建设新一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逐渐从规划走向现实。
(3)麦子能做面包主要依靠____________。(1分)
A.改进灌溉技术 B.培育优良品种 C.推广农业机械 D.使用农药化肥
【家乡情:乡村振兴路】
重渡沟和沈家村利用自身地理环境优势探索乡村发展之路,是我省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4)借鉴重渡沟和沈家村的发展经验,为我省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从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科技推广等方面回答)(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NHSY)考答案
八年级地理(XJ)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答】解:甲线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A错误;乙线以西主要是高原,以东主要是平原、丘陵、高原,B错误;丙线是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C正确;丁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读图可知①是黑龙江,②是黄河,③是长江,④是塔里木河。黑龙江和黄河均有结冰期,航运价值低,A错误;黄河和长江都位于外流区,B正确;黑龙江和塔里木河两河春汛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C错误;塔里木河的支流较少,水量较小,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读图可得,②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C。
4.【解答】解:读图可得,寒潮路径B经过的主要山脉有天山、祁连山、巫山等,其中天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③祁连山是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
故选:B。
5.【解答】解:读图可知,寒潮路径不经过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原因是这里海拔高,冷空气受阻挡。
故选:A。
6.【解答】解:读图可知,小天鹅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湿地,这里纬度较低,冬季较温暖,食物充足。
故选:C。
7.【解答】解:相对于我国其他小天鹅越冬地,甲地的位置偏北的原因是:甲地位于秦岭山脉以南,受地形影响阻挡了冬季风,气候较温暖。
故选:A。
8.【解答】解: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故选:D。
9.【解答】解:黄河水资源相对较少,且水污染、浪费严重,我们应该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故选:A。
10.【解答】解: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人们开挖窑洞居住,坚固结实,冬暖夏凉。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读图可知,B是窑洞。
故选:B。
11.【解答】解: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读图可知,爱伦湾海洋牧场位于我国黄海。
故选:B。
12.【解答】解:
“海上粮仓”建立条件: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利于运输。读图可知,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属于人为因素,故①错误;爱伦湾海洋牧场当地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故②正确;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营养物质多,故③正确;港口多,贸易市场广阔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故④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畜牧业,但生态环境脆弱,增大牧场畜牧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会破坏草地,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故选:D。
14.【解答】解:受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区草场资源自东向西存在这明显的差异,依次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西部C地牧草覆盖度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导致草场载畜量较低,东部A地年降水量多,牧草茂盛,草场载畜量较高。
故选:A。
15.【解答】解: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深居内陆,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水灌溉,发展粮食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属于人文条件。
故选:A。
16.【解答】解:图示显示冬小麦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地区,半湿润区;冬小麦在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割,主产区的冬小麦主要靠黄河和淮河水灌溉;东北平原为春小麦。
故选:B。
17.【解答】解:由材料“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可知,甲和乙是华北平原,甲、乙两地纬度差异大,造成了热量差异,丙、乙位于山脉两侧,乙是华北平原,丙是黄土高原,地形差异造成了热量差异,C正确。海陆因素主要影响降水,土壤因素与热量条件关系不大,ABD错误。
故选:C。
18.【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带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C。
19.【解答】解: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的统一,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这种农业”属于现代农业。
故选:A。
20.【解答】解:甲农作物为甘蔗,该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分布在24°N以南地区,而甘蔗能在成都平原南部也可种植的原因是因为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使其冬季气温较高;该地区能种植甘蔗,与降水量、灌溉水源和土壤关系不大。
故选:D。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6分)(1)青藏;华北;(2分)
(2)1000~2000;巫山;(2分)
(3)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大河自西向东流,在河流沿岸塑造了很多平原,有利于农业发展。(2分)
【解答】解:(1)图中A地为我国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读图可知,小亮一家沿路线A旅游,沿途依次经过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2)图中H地为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图中②地为四川盆地,③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之间的山脉为巫山。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在沿岸地区形成了肥沃的平原,有利于农业发展。
22.(9分)(1)外流河;(1分)
(2)流量大,流速缓慢;位于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且长江上、中游接纳了大量的支流来水,流量大;甲河段所在的下游地区地形为平原,地势平坦,流速缓慢;(2分)
(3)慢;沉积;抬高;夏季;(4分)
(4)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1分)
(5)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1分)
【解答】解:(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属于外流河。
(2)读图分析,甲河段流量大,流速缓慢;甲河段属于长江下游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流流速慢;长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且长江上、中游接纳了大量的支流来水,流量大。
(3)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加上河道蜿蜒曲折,水流不畅,导致河床抬高;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水量大,导致此地洪涝灾害多发。
(4)读图分析,长江流域50年代森林覆盖率在2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低于50万km2;90年代森林覆盖率约为10%,水土流失面积接近100万km2。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是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5)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资源丰富。
23.(1)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3分)
(2)科技兴农;(1分)
(3)人口;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实行计划生育。(3分)
【解答】解:(1)从我国土地构成来,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特点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比例不合理的方面表现在:耕地比重小、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2)我国耕地不断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着挑战,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产量在不断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主要的原因是科技兴农。
(3)从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和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可以推断出我国人口和耕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24.(8分)(1)①水土流失(1分)
②滑坡;泥石流。(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③低(1分)
(2)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3)B(1分)
(4)可从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科技推广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示例:利用自身优势(如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等),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乡村特色经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