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身体的 “联络员”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身体的 “联络员”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身体的“联络员”》
学本教学导学单
课题
4.5身体的“联络员”
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协助完成的。
2.神经系统中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
3.神经从身体各个部位接受信息传递给脑或脊髓,再将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给身体相应部位,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4.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构建新知。
2.能够基于接球的体验活动,推测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于人对环境刺激是如何产生反应的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与同伴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减缓精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知道减缓精
神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2.知道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并描述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会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乒乓球、纸杯、导学单。
教师准备:神经系统图、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一盆仙人掌、
班级实验记录单、红蓝磁贴。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课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第5课。它与第4课“脑的知识”相衔接,认识神经系统及工作过程,建立“神经系统”整体认识,形成良好习惯,维护健康。教材以仙人掌刺扎时人体反应现象激趣引出学习主题,通过资料阅读,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通过“扔接乒乓球”游戏这一“体验-练习-比赛-感悟”活动,感受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体会人脑与神经的协调工作,认识到神经能连接中枢神经和身体各个部分,具有接收、传递信息的作用。在“研讨”中,梳理并描述神经系统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递信息)——效应器(身体做出反应)的工作过程,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聚焦(教学导入)
教师引导:1.(出示一盆仙人掌)
提问:
(1)如果我们的手无意间被这个仙人掌刺到时,会有什么反应?(预测:马上把手缩回来)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怎样感知到外界刺激的?
(预测:皮肤)
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身体中的哪个器官在指挥我们的手
缩回来?(预测:学生由于上一课的知识基本都会认为是脑在指挥控制。)脑又是如何向身体发出指令的呢?
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说,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那它是怎样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的呢?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又是怎样完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探索(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主问题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探索1上面文字和资料以及自己查阅的资料,结合身体神经系统图、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说一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2)各位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本环节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学生阅读自己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和课本资料,参考人体神经系统分布图,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学生通过自学,互学方法,形成对神经系统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探究思考建立知识依托。
主问题1预设答案
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
过渡:我们刚才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研究脑和神经系统是怎样控制身体活动的。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通过游戏,探究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主问题2:神经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根据要求做小游戏,游戏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用心体会在接球时身体哪些器官参加了活动?
这些器官是如何配合接到球的?
游戏结束后,自学课本探索2部分文字和资料,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写在导学单上。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说一说: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
(2)汇总意见。组内汇总本组此问题的解释,组织语言。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学本教学中,要学生主动学习一定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要能引发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行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本环节以游戏为切入点,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引发学生探究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欲望。此时提供资料,学生自学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正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将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学习效果大大提升,紧接着小组互学,当学生有巨大发现时乐于告诉别人,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完善。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参与器官:眼、手、脑。
2、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的工作过程:在在接乒乓球的游戏中,接的人通过眼睛观察到乒乓球的位置和距离,眼将信号经过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将指令(力度、角度等)通过传出神经传递给手,手做出接球的动作。人体的动作是经过脑和神经的共同作用来发出指令指挥相关器官完成的。
过渡:大家明白了接球时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那如果要提高命中率,甚至百发百中,在不改变材料和规则的前提下,可以怎么做?(预测:训练)训练真的能提升准确率吗?我们一起来验证。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再次体验神经系统的工作
主问题3:接球比赛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比赛时要体现比赛的公平性。 每个组训练时间相同3分钟。每组参赛人员两人之间的距离相同(画好投球线和接球线)。
2.注意事项:选择的距离要适宜。(既能让学生有机会投进去,
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各组投球结果有所不同。)
3.比赛中有记录员将结果汇总记录到班级记录表中。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对小组进行分工,确定比赛和记录人员
2.各小组按要求有序训练3分钟
3.组长主持,开始比赛。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观察记录表,从数据中发现什么规律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保持探究神经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学生对神经系统工作过程有了更入的认识和研究。因为神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主问题3预设答案
让学生体会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越到后面成功率越高
过渡:我们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各自的功能,神经系统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神经系统呢?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
主问题4:怎样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己独立思考,把想到的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写在活动手册上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有序交流。组长主持,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想到的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
(2)组长汇总,组内将想到的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归纳在一张记录单上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本环节基于前面的研究活动和学生学习生活,学生意识到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构建新的认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树立健康意识,学习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问题4预设答案
保护神经系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
2.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3.做危险动作时,比如骑车、攀岩等,要加上头盔等保护措施
4.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劳累一天的神经系统得到恢复
5.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和其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对保护神经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研讨(教学总结)
1.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通常需要经过五步: 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递信息)——效应器(身体相应部分做出反应)
2.游戏中,反复练习接球,成功率提高了吗?
答:游戏中接乒乓球的运动,是大脑根据眼睛对距离和位置的判断做出的反应。反复练习接乒乓球这个动作,会在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也称条件反射。训练的次数越多,大脑的判断就越准确,越能提高成功率。
3.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神经系统,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保护神经系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
2.乘车时系好安全带
3.做危险动作时,比如骑车、攀岩等,要加上头盔等保护措施
4.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劳累一天的神经系统得到恢复
5.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和其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对保护神经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课后练习:
1.雷雨天一声惊雷,雷声信号是通过( )被我们感知到的。
A.眼睛 B.耳朵 C.皮肤 D.鼻子
2.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过程是( )。
A.感受刺激→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做出反应
B.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做出反应
C.感受刺激→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D.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3.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神经系统的是( )
A.舞蹈房里私自挑战高难度动作
B.在短距离乘车时我们可以不系安全带
C.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
D.没看到交警叔叔,可以不带头盔乘坐电瓶车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4.5身体的“联络员”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知道有效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并能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
3.意识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掌握保护神经系统的措施。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乒乓球、纸杯、导学单。
学习内容: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探索1上面文字和资料以及自己查阅的资料,结合身体神经系统图、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通过游戏,探究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带着思考题做游戏,根据要求做接球游戏,游戏结束后,自学课本探索2部分文字和资料,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写在下面: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再次体验神经系统的工作
观察接球比赛班级数据记录表,从数据中发现什么规律,写在下面: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保护神经系统的措施
自己独立思考,把想到的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写在逐条写在下面:
学习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身体的 “联络员”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身体的 “联络员”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5.身体的 “联络员”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神经系统,接沙包游戏,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保护神经系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