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页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页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天府之国”在今天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 父子。
    2.两千多年前的 ,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3.神奇的编钟是周朝贵族在 、 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4.湖北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表明了我国 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5.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6.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 ( )
    A.韶乐 B.钟鼓之乐
    C.祭祀礼乐 D.唐乐
    基础巩固
    7.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 ( )
    A.楚国 B.赵国
    C.秦国 D.蜀国
    8.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的工程是 ( )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二王庙
    9.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使江水分流的工程是 ( )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10.“天府之国”在今天的 ( )
    A.广东 B.四川
    C.湖南 D.云南
    11.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是 ( )
    A.青城山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随县编钟
    1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反映的是哪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1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是 (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4.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②消除了岷江水患 ③修建于春秋时期④灌溉了大片田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编钟最早起源于 ( )
    A.夏 B.西周
    C.商 D.战国
    16.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编钟,出土的省份是 ( )
    A.湖南 B.湖北
    C.陕西 D.四川
    17.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的历史年代是 (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8.下列关于战国时编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是商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B.编钟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的组合
    C.编钟的规模一般有三件一组,十几件一组甚至几十件一组
    D.有的铜钟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
    19.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
    A.都江堰 B.赵州桥
    C.通济渠 D.永济渠
    20.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2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的是( )
    A.李冰修筑都江堰
    B.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C.李耳道德高深,是龙一般的人物
    D.《离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
    22.下图所示建筑的设计者是 ( )
    A.李斯 B.李冰
    C.李白 D.大禹
    2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的都江堰
    B.都江堰位于嘉陵江流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C.“深淘滩,低作堰”是古人管理维修都江堰的经验总结
    D.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4.读下图,请完成:
    (1)这是出土于湖北随州的编钟。
    (2)编钟是将几件或几十件铜钟合成一套,它们 相同, 不一。
    25.历史小诊所
    小明:小强,你知道都江堰吗?
    小强:当然知道了。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四川,还到都江堰玩呢。
    小明:那你能给我说说吗?
    小强:可以。都江堰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儿还有个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都江堰分三部分:分水鱼嘴把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将内江的水引入灌溉农田。宝瓶口还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江上还有一座安澜桥.可好玩了。
    请你对照所学知识,说说小强说的正确吗?如有错误,请加以改正。
    26.阅读下列材料:
    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大地上修建了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按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控制内、外江的江水流量。合理控制、利用自然资源,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前,李冰有这样高超的设计和施工安排,不能不令人赞叹!
    请完成:
    谈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创新升华
    27.阅读下列故事:
    编钟的历史
    编钟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自宋以后渐渐衰退。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因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所以被称为“歌钟”。它依钟的大小不同而有次序地悬挂在木制钟架上,用木棰敲击发音,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3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钟柄部分是空心的,并与内腔相通。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近年来.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又发现了5枚一套的编钟.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
    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3枚或5枚发展为8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当时的编钟经常用于宫廷宴会演奏,被称为“钟鼓之乐”。至春秋中晚期,又增为9枚一组或13枚一组。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了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65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每个钟体上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
    2000年2月,湖北荆州战国楚墓发掘出两套2300年前的大型编钟,各由14件组成,青铜制造.高0.72米。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兴盛转为衰退。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里,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洪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迄止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请完成:
    (1)编钟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2)从编钟的发展史中,你得到哪些感想?
    答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自主学习
    1.李冰
    2.都江堰
    3.祭祀 宴会
    4.两千
    5.D解析: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二王庙是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石人水尺是用来观测内江水量的。
    6.B
    基础巩固
    7.C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8.C解析: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宝瓶口将内江之水引入支流,用采灌溉农田.二王庙并不是水利建筑。
    9.A
    10.B解析: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11.B解析:2000年.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2.B解析:从题干中“水旱”“无荒年”可判断与农业生产有关,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13.A解析::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改变了以前经常有水患的局面。
    14.B解析: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消除岷江水惠,造福于两岸人民,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而它的修建是在战国时期,不是春秋时期,故只有③是不正确的。
    15.B解析:伴随着西周严格的礼乐制度的实行.编钟成为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16.B解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共65件,编成8组,表明了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17.C解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共65件.编成8组。
    18.A解析:战国编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由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几件铜钟组成.分不同的乐音和音区。
    19.A
    20.B解析:该题只要把握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就可直接确定B项正确。因为A、C、D三项都不流经四川地区。
    21.A
    22.B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地点提示“岷江”等可推断.这项工程是都江堰,据此确定B项正确。
    23.B解析:A项指出了修建的时代和主持修建者,C项是古人的管理维修经验,D项是指它的历史地位,只有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都江堰位于岷江流域,而不是嘉陵江流域。
    24.(1)战国青铜曾侯乙
    (2)形状大小
    25.有错误。“长江”应改为“岷江”;“秦朝”应改为“秦国”;宝瓶口引水灌溉,飞沙堰泄洪排沙。
    26.参考答案:(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3)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世界先进水平。都江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一座综合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解析:结合材料提供的线索.再根据有关都江堰的各种资料,综台分析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功能及其历史地位。
    创新升华
    27.参考答案:(1)提示: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技术的发展和周礼的盛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说明。
    (2)提示:战国编钟反映了战国时代中国音乐的高水平,历经两千多年仍能演奏各音阶的乐曲,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工艺铸造优美,是中外器乐的典范。它是中国当时音乐艺术高度繁荣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共同产物,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铸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们研究战国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解析:战国编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结合材料,综合分析评价编钟兴盛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相关试卷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这是一份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建成到现在已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用途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这是一份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后人评价李冰,有诗赞日,编钟的含义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这是一份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