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页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页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5(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第一次北民南迁的高潮出现在,我国西汉时期主要人口分布在,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我国古代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我国第一次北民南迁的高潮出现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2.我国西汉时期主要人口分布在 (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江南地区
    3.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
    A.南方 B.北方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
    4.北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 ( )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珠江流域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岭南地区
    5.以下对淝水之战评价最恰当的选项是 ( )
    A.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B.一次民族战争
    C.一次兼并战争
    D.一次反侵略战争
    6.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不利
    B.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C.战术不当
    D.人心离散
    7.我国古代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战争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B.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D.北方统治者强制移民
    8.列举发生在公元3~4世纪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淝水之战发生于四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10.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创新题
    11.“闻鸡起舞”的故事描写的是 ( )
    A.祖逖 B.张飞
    C.关羽 D.苻坚
    12.秦王……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顾谓(苻)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件事发生在 ( )
    A.战国时期 B.秦抗击匈奴时期
    C.三国鼎立时期 D.东晋十六国时期
    13.阅读图4—21一l:
    图4—21—l
    请回答:
    (1)图4—21—1中的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2)该图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发生在何时?
    (3)战役结局如何?这场战役对南北方有何影响?
    14.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
    晋朝人江统曾经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指少数民族)志态,不与华(汉族)同”,为防“四夷乱华”向朝廷建议把氐羌等少数民族西迁以“释我华夏纤介之忧(解除我们对少数民族‘乱华’的担忧)”。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他的见识是否正确?为什么?
    (2)你了解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吗?请写出来。
    探究题
    16.(调查研究题)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哪些表现?
    综合应用拔高
    综合题
    17.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的情况( )
    ①投鞭断流②草木皆兵③风声鹤唳④破釜沉舟⑤揭竿而起⑥斩木为兵
    A.①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④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主要包括 ( )
    ①开辟了大量湖田②大批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③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④一些地区开始种植双季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图4—21—2展示的是淝水之战中的场景,由此可以引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这次战役还涉及另外几个成语,请你也写下来。
    图4—21—2
    21.填图与思考:
    图4—21—3
    (1)在地图(图4—21—3)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判断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主食,靠打鱼狩猎和采集为谋生的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述的南朝时的江南与材料一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3.阅读下列图片:
    图4—21—4 图4—21—5 图4—21—6
    请回答:
    (1)请写出三幅图片的名称。
    (2)通过观察图片,你发现什么重要信息了吗?这说明了什么?
    开放题
    24.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今天党和政府掀起“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
    同步考点聚焦
    25.(2004年,海南)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西晋政权的是 ( )
    A.鲜卑 B.匈奴
    C.羯族 D.羌族
    26.(2004年,湖北荆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过去)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这一材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什么地区的经济开发状况?
    (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不得抄录原文)
    (3)这一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1.D 2.B 3.B 4.C 5.A 6.D 7.A
    8.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9.B l0.A ll.A l2.D
    13.(1)氐族。
    (2)淝水之战。公元383年。
    (3)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4.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
    15.(1)不正确。一方面,江统对少数民族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这是极端错误的;另一方面,江统对所谓的“四夷乱华”的原因认识有误,真正引起民族反抗的原因是西晋的官僚地主对内迁各族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引起少数民族反抗的根本原因。
    (2)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共同发展。
    16.原因:①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②许多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片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7.C l8.A l9.C
    20.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民心向背、投鞭断流。
    21.(1)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来看,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某些相似。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意义。
    点拨: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22.(1)材料一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13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23.(1)青瓷猪圈图、青瓷羊圈图、青瓷鸡笼图。
    (2)青瓷制品成了木料的替代品,运用于家禽家畜的养殖中,这说明青瓷用途在生活中很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24.①原因:西晋统治十分腐朽,手持重兵的地主势力起兵混战;汉族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长期的奴役剥削政策激起了反抗斗争;灾害连年;社会动荡不安是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主要原因。②意义:“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大调整,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5.B
    26.(1)江南地区。
    (2)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生产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尤其商业较为活跃,不少城市也繁荣起来。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相关试卷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这是一份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填图与思考,东晋的建立者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这是一份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4页。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这是一份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7(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风声鹤唳”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下面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