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97433/0-17000305306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97433/0-17000305307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3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97433/0-17000305307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课一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
B.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C.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两种含氧化合物
D.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D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B>CD.离子半径:B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符合;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符合;
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C;
(4)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呈递变性,S和Se常温下为固态,可推知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故A正确;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H2O比H2Te稳定,故B错误;
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I>Te,则H2TeO4的酸性比HIO4弱,故C正确;
D. Cl2氧化性强于Te,能与H2Te发生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5)由反应可知1mlS反应生成1ml氮气和3ml二氧化碳,共生成4ml气体,则3.2gS即0.1ml反应时生成0.4ml气体,体积为8.96L;焰色为紫色的是钾元素,钾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8.96;钾;。
21.(1)淀粉
(2)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保持温度相同是为了减小误差
(3)3O22O3
(4)ABD
【详解】(1)根据实验原理,臭氧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根据提供试剂,a为淀粉,故答案为淀粉;
(2)做氧气和臭氧氧化KI的对比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反应温度的条件必须一致;故答案为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保持温度相同是为了减小误差;
(3)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反应方程式为3O22O3;故答案为3O22O3;
(4)A.甲乙作对照实验,45s时开始变浅蓝色,而玻璃片乙上的含淀粉溶液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在120 min时开始变浅蓝色,说明玻璃片乙上产生碘单质的速率慢,即氧气的氧化性比臭氧的弱,故A正确;
B.根据玻璃片乙上滤纸颜色变化,氧气也能氧化碘离子,故B正确;
C.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极低,对实验数据不产生影响,因此该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玻璃片甲上变浅蓝色的滤纸,在60 min~90 min时显蓝色,而到了120 min时又变成了浅蓝色,说明臭氧具有漂白作用,故D正确;
答案为ABD。
22.(1)酸洗反应时生成氢氟酸,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2)
(3) 使Ce(Ⅳ)还原为Ce(Ⅲ) 确保样品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全部被除去 把铁粉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溶液,水浴加热,使铁粉与稀硫酸反应至基本不再冒出气泡为止,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适量固体,边加固体边搅拌,使反应充分,反应完成后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并用少量95%的乙醇溶液洗涤晶体两到三次
【详解】(1)酸洗反应时,CeFCO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氢氟酸,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故不宜在玻璃器皿中进行。
(2)在空气中焙烧的过程中,Ce由+3价升高为+4,因此焙烧时氧气作为氧化剂参加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的(NH4)2S2O8溶液,将Ce(Ⅲ)氧化为Ce(Ⅳ),则步骤I中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使Ce(Ⅳ)还原为Ce(Ⅲ);
②标注溶液硫酸亚铁可被氧气氧化,再次煮沸时间不宜太短的目的是确保样品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全部被除去;
③制备晶体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质量的铁粉,把铁粉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溶液,水浴加热,使铁粉与稀硫酸反应至基本不再冒出气泡为止,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适量固体,边加固体边搅拌,使反应充分,反应完成后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并用少量95%的乙醇溶液洗涤晶体两到三次,低温干燥。
23.(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3) B Mg+2H2OMg(OH)2+H2↑ F Na2S+Cl2=2NaCl+S↓ A 2Na+2H2O=2NaOH+H2↑ C Mg+2HCl=MgCl2+H2↑ D 2Al+6HCl=2AlCl3+3H2↑ E AlCl3+3NaOH==Al(OH)3↓+3NaCl、NaOH+Al(OH)3=NaAlO2+2H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从钠到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依次增多,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
(6)检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通过活泼性从而能判断同周期元素在同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2)从实验操作中可得出,所需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详解】(1)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①由分析可知,试管;
②由分析可知,烧杯;
③由分析可知,胶头滴管;
(3)①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②发生的反应为Mg+2H2OMg(OH)2+H2↑;
③F.生成淡黄色沉淀;
④发生的反应为Na2S+Cl2=2NaCl+S↓;
⑤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后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⑥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
⑦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⑧Mg+2HCl=MgCl2+H2↑;
⑨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⑩发生的反应为2Al+6HCl=2AlCl3+3H2↑;
⑪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⑫AlCl3+3NaOH==Al(OH)3↓+3NaCl、NaOH+Al(OH)3=NaAlO2+2H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与水(酸)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氯气可以置换出硫单质,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从钠到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依次增多,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
(6)根据元素周期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则对应元素金属性越强,方案为:检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点睛】镁与冷水不反应,但与沸水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铝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也不反应。由于现象不太明显,所以可用镁、铝与盐酸反应进行金属性强弱的确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同步测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复习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