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探险队将五星红旗再一次插上峰顶,并重新测量珠峰高度,实现了四十五年后的再次登顶。下图甲、乙、丙、丁为登顶路线途经的四个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四个营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该日峰顶见到太阳( )
A.正东升,正西落B.东北升,西北落
C.升落时间都提前D.东南升,西南落
下图示意某日地球日照分布,阴影部分是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日为( )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4、该日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2:30B.4:30C.6:30D.8:30
5、张先生乘飞机以每小时跨越一个时区的速度从b点沿昏线向赤道飞行,6小时后,飞机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 )
A.(23°26′S,180°)B.(23°26′N,180°)C.(0°,45°E)D.(0°,135°W)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最短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7、甲处等值线向西凸出的原因是( )
A.纬度较高B.距海遥远C.位于山脊D.位于谷地
8、若全球气候大幅度变暖,则该区域( )
A.甲地等值线将向西推进
B.乙地等值线会总体东移
C.全年无冬区的北界南移
D.30°纬线与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的交点将减少
下图为某平原上孤立山丘及附近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孤立山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断块抬升C.火山喷发D.褶皱隆起
10、地层①②③形成年代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河曲是水流作用形成的地貌。山区和平原都有河曲发育,平原上发育的河曲更典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老牛湾”河曲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平原地区河曲景观更典型是因为( )
A.河道受限小B.水流速度慢C.地转偏向力更强D.水流惯性大
12、河曲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
A.凹岸堆积B.凸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凹岸侵蚀
13、平原地区河曲发育形成牛轭湖,牛轭湖消亡成为平原的一部分。牛轭湖的消亡条件是( )
①泥沙淤积
②农业垦荒
③河道摆动
④湖岸崩塌
A.③④B.①④C.①②D.②③
加那利群岛是由数百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形成的,最高峰海拔3718m。该地区气候四季如春,冬季平均温度17℃,夏季平均温度25℃,降雨集中在11~12月,雨量小。下图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加那利群岛气候特征的形成是受到( )
①海洋调节
②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③寒流降温
④地形影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加那利群岛的少量降水主要来自( )
A.夏季风活动B.锋面活动C.盛行西风影响D.热带气旋活动
16、推测加那利群岛降水丰富的地区在( )
A.山地北坡B.岛屿西南侧C.沿海平地D.火山顶部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河流水系及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岛屿位于( )
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18、该岛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小,流速快B.径流量大,汛期较短
C.无结冰期,含沙量大D.有结冰期,汛期出现在冬季
19、图中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积雪融水B.湖泊水C.大气降水D.地下水
2022年7月2日,炎炎烈日下,日本东京的民众在涩谷车站附近行走。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打破了历史记录。下图示意与日本出现高温相关的2021年某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水温的偏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东京市中心连续八天遭遇“极端高温”,与之有关的现象可能是( )
A.热浪B.焚风效应C.厄尔尼诺D.拉尼娜
21、2022年日本出现“极端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 )
A.东南信风偏弱B.西太平洋近岸赤道海域水位偏高
C.赤道暖流偏弱D.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上升流弱
22、图示海域水温的异常变化使( )
A.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多B.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偏少
C.南美洲西北部干旱加剧D.加里曼丹岛森林火灾频发
二、材料分析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初到10月底,一个综合考察队先后对图中俄罗斯西伯利亚的①②两地的天文、水文、气候、植被、地质进行考察。
(1)推算图中①②两地的区时差。
(2)说明考察队考察期间,①②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及日出方位的变化。
(3)说明②地上半年(1月1日~6月30日)昼夜长短的变化。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崖是由细小的颗石藻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的,地层还包含石灰岩、砂质岩,质地松散。在这些地层中可发现海胆、箭石、菊石以及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等。白崖分布于英国多佛、法国诺曼底海岸以及德国北部、丹麦沿海等地区,尤以多佛白崖最为知名。2012年3月,经长期干旱又遇暴雨天气和冰冻天气,多佛白崖发生大面积坍塌。图1示意多佛白崖的地理位置,图2为白崖景观图。
(1)描述白崖地层沉积期的环境特征。
(2)说明白崖的形成过程。
(3)分析2012年3月多佛白崖发生大面积坍塌的原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不同的地区受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打破了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规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有三类季风气候的国家。
(1)指出甲、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乙、丙两地纬度相差不大,但乙地降水稀少,丙地降水较多,试解释原因。
(3)丁地形区对我国东部冬、夏季风起到加强作用,说明其作用机制。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使得太平洋赤道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引起了全球各地气候异常。图1示意2020年2月~2021年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变化。
(1)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部赤道暖流的强弱变化及原因。
(2)说明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海—气”相互作用的变化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气候变化。
(3)在图2中用箭头绘制南太平洋大洋环流(虚线)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实线)示意图。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在同纬度等海拔的前提下相等,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甲地海拔最高,线速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此时为5月27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在珠峰见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由此判断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为6月22日,故B正确;3月21日和9月23日为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AC错误;12月22日为冬至,北极圈及以内地区会出现极夜,D错误。应选B。
4、答案:B
解析:根据下图可知,图中c经线与晨线相交,地方时为6:00,d经线在c经线西侧45°,地方时为3:00,a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位于cd两条经线的中点,其地方时应为4:30分,而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日出地方时是相同的,因此a地日出的地方时为4:30,B正确,ACD错误。应选B。
5、答案:D
解析:张先生乘飞机以每小时跨越一个时区的速度从b点沿昏线向赤道飞行,6小时后刚好到达赤道,出发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45°W,由于一个时区为15°,6小时后飞越90°,故6小时后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135°W,所以该飞机所在地应在(0°,135°W),D正确,ABC错误。应选D。
6、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进入春季的时间比其他三地晚得多,那么进入夏季的时间就更晚,夏季结束时也早,所以该地夏季最短。A正确,故选A。
7、答案:D
解析:甲处等值线向西凸出代表甲处入春较早,甲处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入春较早。和地形有关,D正确C错误;甲处入春较早和纬度、距海远近无关,故排除AB,故选D。
8、答案:A
解析:全球变暖则入春日提前,甲处等值线将向西推进,A正确;乙地等值线会总体西移,B错误;全年无冬的北界北移,因同纬度入春日提前,入春日等值线整体北移,则30°纬线与等值线的交点将增多。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9、答案:C
解析:孤立山丘主体由喷出岩冷凝而成,说明其成因是火山喷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喷出岩①贯穿砂砾岩和平原黏土层,说明火山喷发最晚;页岩和砂砾岩相比,砂砾岩在下,②应先形成,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平原地区的河曲不受地形限制,凹岸不断侵蚀推进,河床可以自由游荡,形成自由河曲,A正确;水流速度慢与曲流关系小,B错误;地转偏向力与此无关,C错误;平原地区水流惯性小,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河曲处的河道摆动幅度大与凹岸侵蚀有关,凹岸侵蚀掘进,凸岸随后跟着沉积,河曲形态不断变化,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河曲退化为牛辄湖,牛轭湖与原河流仍有一定联系,洪水期原河流的河水可能进入牛辄湖,带来泥沙在湖内淤积,①正确;加上两岸沉积物崩塌,湖内植物不断生长,使牛轭湖走向消亡,④正确;农业垦荒对牛轭湖影响小,使其消亡可能性小,②错误;河道摆动是牛轭湖形成的条件,不是消亡的条件,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加那利群岛四季如春,冬季平均温度17℃,夏季平均温度25℃,岛上温差小,受海洋调节明显,①正确;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少,②正确;再根据图中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寒流降低了夏季的气温,③正确;最高峰海拔3718m,地形会导致气温低,再加上岛屿面积小,地形作用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加那利群岛接近30°N,再结合材料加那利群岛的降水集中在冬季可知,冬季西风带南移,给群岛带来少量降水,C正确;锋面活动需要冷暖气团相遇,该地区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锋面活动少,B错误;该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A错误;热带气旋活动易出现在夏季,D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加那利群岛的降水集中在冬季可知,冬季西风带南移,给群岛南侧带来少量降水,而此地的盛行西风为西南风,在岛屿的西南侧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少量降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7、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岛屿在东经144°左右,北纬13°左右,位于我国的东南边,该岛屿在太平洋,故C正确,ABD错误。
18、答案:A
解析:A.根据位置可知该岛屿受海洋影响明显,降水多,流量大,流速快,植被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含沙量小,故A正确;B.该岛屿受海洋影响明显,雨季长,汛期长,故B错误。C.根据位置可知该岛屿受海洋影响明显,降水多,流量大,流速快,植被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含沙量小故C错误;D.热带地区冬季温度大于零度,无结冰期,故D错误。
19、答案:C
解析:A.该岛位于热带,无降雪,故A错误;B.图示未有湖泊,故B错误;C.该岛纬度低为热带气候,受海洋性影响显著降水多,故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故C正确;D.地下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一般在内陆地区,故D错误。
20、答案:D
解析: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图示符合拉尼娜现象,D正确。图中无信息表明是热浪和焚风效应,A、B错误。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现象,C错误。
21、答案:B
解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正常年份相比,东南信风偏强,A错误;大洋海水受东南信风影响向西推送,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水位偏高,B正确;南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因此也会偏强,C错误;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离岸风(东南信风)增强,因此上升流增强,D错误。
22、答案:A
解析:图示海域水温异常变化,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上升流增强,鱼类的饵料丰富,渔获量增加,A正确。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偏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显著,副高势力强,牵引的海洋水汽多,使得东部地区降水更多,B错误。南美西北部的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降水减少,因此干旱加剧,C错误。西太平洋地区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增强,加里曼丹岛降水增多,森林火灾发生频次少,D错误。
23、答案:(1)①地位于120°E附近,属于东八区,②地位于105°E附近,属于东七区,两地区时相差1小时。
(2)日出日落时间变化: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日落时间逐渐提前。日出方位变化:9月23日(秋分日)前日出东北,9月23日(秋分日)日出正东,9月23日(秋分日)后日出东南。
(3)1月1日~6月22日(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昼最长,夜最短;6月22日~6月30日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是40°,根据经度分布规律,东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图中①地的经度位于120°E附近,②地位于100°E经线附近以东,根据时区划分可以判断,①地位于东8区,②地位于东七区,时区差是1小时。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9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00以前,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至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刻是6:00,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10月底,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6:00以后,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因此,图中①②两地从9月初至10月底,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出方位从东北转向正东,再转向东南。
(3)②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位于北纬75°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上半年1月1日-6月30日,开始太阳从南向北移动,②地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昼夜等长;春分日过后,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最后出现极昼现象。
24、答案:(1)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低等海洋生物大量繁生,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强;海面风浪较小。
(2)地壳下沉,海水入侵,海洋生物大量沉积、固结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地壳抬升,地层隆起出露海面形成高地;在海浪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陡崖。
(3)白崖岩层质地松散,多孔隙、裂隙;因干旱、雨雪天气,气温、降水变化大,岩层风化强烈;2012年3月,经长期干旱,又遇暴雨天气和冰冻天气,冻胀作用加剧,使岩层间空隙增大,雨水增加了岩层重力,减小了摩擦力,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大面积坍塌。
解析:(1)材料信息显示“白崖是由细小的颗粒石藻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地层还包含石灰岩、砂质岩,质地松散”,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有石灰岩,表明地层形成时期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在这些地层中可发现海胆、箭石、菊石以及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等”,表明地形形成时期有低等海洋生物大量繁生,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强;白崖地层为海相沉积岩,表明当时海面风浪较小,沉积环境比较稳定。
(2)任何地方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可推测出,白崖所在地首先出现地壳下沉,导致海水入侵,海水中的海胆、箭石、菊石以及海生爬行动物等海洋生物先出现地壳下沉,导致海水入侵,海水中的海胆、箭石、菊石以及海生爬行动物等海洋生物在此地大量沉积,并固结形成深厚的沉积岩;之后,随着地壳的抬升,地层隆起并露出海面,形成高地;由于地处沿海地区,在海浪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陡崖。
(3)“白崖是由细小的颗粒石藻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地层还包含石灰岩、砂质岩,质地松散”,据此可知,白崖岩层质地松散,多孔隙、裂隙;因天气复杂多变,气温、降水变化大,岩层的物理、化学等风化作用强烈;“2012年3月,经长期干旱又遇暴雨天气和冰冻天气”,可知,冻胀作用加剧,使岩层间裂隙继续变大,大量雨水增加了岩层重力,减小了摩擦力,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大面积坍塌。
25、答案:(1)甲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地:温带季风气候。
(2)乙地处于内陆,远离海洋,大气中水汽含量小;丙地距海洋较近,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夏季风的推动下,进入丙地,与北方冷气团交汇,形成锋面雨。
(3)丁地平均海拔4000m的地面,与东部高空同海拔区域相比,夏季地面受热快,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对东部高空气流吸引作用强,加强了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冬季丁地降温快,形成一个高压中心,推动高空气流东移南下,加强了冬季风。
解析:
26、答案:(1)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太平洋中部的赤道暖流减弱。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而信风是赤道暖流的动力,信风减弱使赤道暖流减弱。
(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原本较低的海水温度进一步下降,海水蒸发减弱,下沉气流增强,降水进一步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
(3)绘图如下:
。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东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合诊断考试(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地理试卷docx、高二地理145B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