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01819/0-17001228593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鸟的天堂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01819/0-17001228594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鸟的天堂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001819/0-17001228594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课堂探究,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课的重点字词。(重点)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重点)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重点、难点)
人文主题:自然之趣
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巴金先生的这篇散文。(出示课题: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指导学生柔和地读。
3.谁能借助导学单的内容为我们回顾下上节课讲了什么?
《鸟的天堂》写了作者巴金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经过,第一次是在傍晚(时间)出发,看到了一株巨大、茂盛又翠绿(特点)的大榕树,运用的是静态描写。可是,“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作者感到有些遗憾。
第二次是在早晨(时间)出发,看到了又多又快乐(特点)的鸟,运用的是动态描写。原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相机在黑板上画大树,板书:树、大、茂、绿、鸟、多、乐。
4.怎么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出这两次“鸟的天堂”的不同之美的?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这篇课文。
二、课堂探究
任务一:一比天堂美
活动1:体会静态描写
1.让我们首先来关注静态描写,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找到了静态描写?这些描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2.现在谁能分享下你的看法?引导交流:
(1)静中有顺序: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引导发现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描写榕树树大枝多的特点。提问:作者是如何观察这株大榕树?(板书:有顺序)
静中用修辞: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卧”字,来感受静态描写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
①这是个拟人句,怎么就让你感受到了静态美呢?
②是啊,“卧”着就是躺着,如果换成站着,立着可以吗?
③这株榕树仿佛在静静地休息,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④小结:你们看,作者用一个“卧”字,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准确地感受到榕树的宁静之美。(板书:用修辞)
静中抓特点: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①老师把“堆”字换成一簇“压”在另一簇上面行不行?为什么?(压得下面的叶子好像不能呼吸了。)
②那我再换成一簇“叠”在一簇上面,好不好?为什么?(这回又显得上面的叶子太稀疏了。)
③作者就用一个“堆”字准确地写出树叶茂盛的特点。
④点拨:同学们,刚刚我们从树之大、枝之多和叶之茂等特点中都发现了静态描写,所以静态描写就是要抓住景物静止状态下的特点来描写。(板书:抓特点)
静中有动态: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照耀”“颤动”,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生命力。
引导一:一般什么东西才会照耀啊?为什么绿叶也能照耀呢?从照耀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点拨:就是那喷薄而出的生命力。
引导二:你觉得是什么在颤动?
也许是风动。也许是鸟动。也许是光的照耀。也许是绿叶在生长。也许是作者内心在颤动。
点拨:不管是哪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蕴含在静中的无限生机,让我们用自己独有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3.活动小结:作者通过静态描写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宽阔的江面,巨大的榕树,小小的船儿小小的人。多么静谧、美丽啊!也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再次赞美它——(引导生读)
4.配乐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读出大榕树的静态之美。
点拨:第7自然段用惊奇的语气朗读,“真是”“不可计数”“卧”重读;第8自然段朗读时充满激情,读出对榕树的感慨和赞美之情。读“那么多”时要拉长字音,“堆”要重读,“明亮”“照耀”“颤动”要读得响亮。
活动2:体会动态描写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静态描写手法,感受了大榕树的静谧。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用动态描写将鸟活动的热闹写出来的呢?
出示:仿照刚刚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朗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分析作者有哪些高明的动态描写。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2.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分享下?交流:
动中有层次:
①引导发现“起初、后来、接着、继续”这四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鸟由少变多的过程写了出来。
②老师有个疑惑,能不能把“起初,周围是静寂的。”这句话给去掉?为什么?
预设:不能。作者就是运用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将鸟的天堂由静到渐动、到动的过程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巴金先生的高明之处啊。(板书:有层次)
③教师范读,指导逐渐加快节奏,逐渐将加重语气地读。
动中有节奏: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引导发现表达特点为短句,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琅琅上口,有节奏感。
a.说说这一连串排比写出了鸟的哪些特点?(数量多、形态多、颜色多、姿态多。)
b.小结:作者运用一些短句,特别简洁有力,有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就让人觉得鸟儿很多,这就是作者说的应接不暇,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啊。
②指导有节奏地朗读。(板书:有节奏)
动中有典型: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①为什么巴金选择一只小画眉来写呢?(小画眉就是这段动态描写中的c位。)
②引导抓住“飞、吓、站、叫”等动词,体会小画眉的活力,并发现可以从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想到的去进行动态描写。
③小结:作者就是通过动态描写把小画眉这个典型写活了。(板书:有典型)
3.现在,谁能为我们总结下作者动态描写的高明之处?是啊,原来好的文章,就是要清晰自然有层次,就是要琅琅上口节奏强,就是要描写典型有美感。
4.借助表格,回顾全文:
次序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一访“鸟的天堂”
二访“鸟的天堂”
(1)同学们,通过“鸟的天堂”的两次对比,你们发现了哪些不同之处呢?
是啊,我们知道了作者是运用静态描写将榕树宁静之美表达出来,多是用舒缓的长句子;作者又运用动态描写将群鸟活动的动态之美给写了出来,多是用欢快的短句子。
(2)这两处“鸟的天堂”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是的,不管是树的旺盛,还是鸟的活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
任务二:二比表达美
1.同学们太厉害了,通过对比就发现了作者写作的秘诀。那你们想不想用上这些好方法?请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写法进行练习吧!
预设选择:动态描写。
2.正巧,老师教的隔壁班有个学生,前两天就写过一处操场上的热闹场面。可是她觉得有些不满意,又不知道怎么修改,你们来帮帮她好吗?
操场上,处处都能听见我们的欢笑声。看,在操场的左边,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玩老鹰捉小鸡呢!一个小朋友站在最前面当老鹰,其他的小朋友则当小鸡。“小鸡们”动作灵活地躲闪着“老鹰”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另一边,五年级的同学们正在玩跳绳。两个姐姐负责甩绳子,其他的哥哥姐姐则轮流在绳子里跳。他们一看就是经常玩的高手,轻轻一跃就跳过了绳子,动作轻灵得就像一只小鸟。这真是一幅轻松又快乐的画卷啊!
①你们觉得她写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②那么对照巴金的动态描写,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呢?请同学们在导学单上,对照评价标准,帮这位同学改一改。也可以自己另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有层次:借助先后顺序词,写出由静到动的渐变过程。
☆有节奏:长短句错落,短句要简洁有力。
☆有典型:选择一个人物重点描写,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角度描写。
③作品展示,引导按照评价标准评议,并给出建议。
起初,操场上一片安静,忽然,下课铃声响了。只见教室里冲出了一位同学,接着又是第二位,第三位。顿时,操场上变得热闹起来。处处都能看见我们的身影,处处能听见我们的笑声。跑的,跳的,叫的,嚷的,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跳绳,有的丢沙包。看,一只小鸡累得实在跑不动了,就站在那喘气,不料,老鹰趁机把小鸡抓走了。那只小鸡不满地叫喊着,而老鹰则是一副神气的样子。这真是一幅轻松又快乐的画卷啊!
任务三:三比生命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作者的写法,感受到了“鸟的天堂”不同的美,感受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无比的喜爱与留恋。我们也不自觉地发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
2.联系全文,想想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鸟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地方。为什么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是啊,树的静谧美好给了鸟一个安逸的环境,鸟的自由快乐让树变得热闹鲜活,人的默默守护,让生命得以彰显。这“鸟的天堂”已经不仅仅是鸟的天堂,而是生命力彰显的天堂。(板书:生命力)
3.孩子们,生命就在我们周围,它在我们脚下,在我们眼中,在我们头上,就像巴金说的那样,一片土,齐读——(引导生读。)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土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有改动
4.从你们的声音中,从你们的眼神里,老师理解了巴金说的那句话,“生命,无处不是生命”,下课。
三、布置作业
1.选做:搜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为家庭制定旅行计划。
2.必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板书设计:
23鸟的天堂
树:大、茂、绿 鸟:多、乐
有典型
有节奏
有层次
抓特点
用修辞
有顺序
生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第七单元2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3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