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一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不易溶于水B.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C. 氧气能支持燃烧D. 高锰酸钾呈黑紫色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B. 纯牛奶C. 液氧D. 清新的空气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入粉末状药品B. 熄灭酒精灯
C. 塞紧橡胶塞D. 取用少量硫酸溶液
4. 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
5. 纳米医学上可用四氯金酸(HAuC14)制备包裹药物的外壳,四氯金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B. 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 把鼻子凑到试剂瓶口直接闻气味
D.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7.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C. 分子大,而原子小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8.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 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碳、氧元素B. 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 根据化学符号有关知识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三个氢分子__________。
(3)镁离子__________。
(4)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12.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水属于__________。
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
(2)实验室中可以用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
13. 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_____。
(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属于非金属元素B. 质子数为20
C. 元素符号为CaD. 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3分)
14.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自制净水器①处理河水,其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__________作用。
(2)操作②能除去河水的__________杂质,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5.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操作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实验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___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
(2)如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25mL。
(3)如图实验中预先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防止__________。
16. 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粒子名称)。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分析该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
17.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回答问题。
(1)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将空气液化,然后将温度升高至-196℃~-183℃,使液态氮先蒸发,剩余液态氧储存于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空气液化过程中,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
(2)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原因__________。
(3)保护空气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符号表达式2分)
18.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组装甲装置过程中,为了使玻璃管较容易插入胶皮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能用装置甲所示方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3)用装置乙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该装置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
19.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步骤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含少量硫酸钠)至充满管a和管b,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1)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电解水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
(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玻璃管a尖嘴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0.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待传感器开始工作后,打开中间的弹簧夹,使两端联通,记录数据变化如图2所示。请仔细观察两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够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请写出得出该结论的证据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更快的是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名校调研系列卷·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化学(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题答案】
【答案】11. O 12. 3H2
13. Mg2+ 14.
【12题答案】
【答案】12. ②③⑤
13. 蒸馏 14. ①. 节约用水 ②. 防治水体污染
【13题答案】
【答案】13. ①. CD##DC ②. BC##CB ③. AB##BA 14. A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3分)
【14题答案】
【答案】14. 过滤 15. ①. 不溶性 ②. 引流 ③. 滤纸破损(或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15题答案】
【答案】15. 外焰 16. 小于
17. 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16题答案】
【答案】16. 氮分子、氧分子
17. 化合反应 18.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7题答案】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
(2)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或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合理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符号表达式2分)
【18题答案】
【答案】18. 长颈漏斗
19. ①.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20. ①. KMnO4K2MnO4+MnO2+O2 ②.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9题答案】
【答案】19. 增强水的导电性
20. 1:2 21. 木条燃烧的更剧烈
22. H2OH2+O2
2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0题答案】
【答案】(1)装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氧气的浓度不断增大,说明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或装有氧气的烧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①. 氧气分子 ②. 装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氧气的浓度增加更快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把一滴蓝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
B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伸入红热铁丝
C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向三瓶气体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39,Fe-56,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县学区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县城镇三校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