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5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43分;第11至15题为非选择题,57分。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1至15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 时间B. 位移C. 速度D. 加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时间是标量,而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故选A。
2. 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并与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实施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飞船是运动的
B. 对接成功后,以太阳为参考系,整个空间站是静止的
C. 研究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时间时,可将空间站视为质点
D. “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过程,可将它们视为质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相对静止,以空间站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飞船是静止的,故A项错误;
B.对接成功后,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三号飞船一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又绕着太阳运动,以太阳为参考系整个空间站是运动的,故B项错误;
C.在研究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的时间时,其空间站的大小与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满足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即可将空间站视为质点,故C项正确;
D.“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过程,两者的大小和形状均不可以忽略,即不满足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所以不可以将它们视为质点,故D项错误。
故选C。
3. 在一次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的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则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分别为( )
A. ,竖直向上B. ,竖直向下
C. ,竖直向上D. ,竖直向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可得
可知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A。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 人站在水平地面静止不动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就是人体受到的重力
D.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
B.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B正确;
C.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人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人体上,且压力和重力性质不同,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力不是人体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B。
5.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内位移是5mB. t=1s时的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2m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1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第1s内的位移:
故A错误.
B.根据:
得质点的初速度,加速度,在时的速度:
故B错误.
C.任意相邻的1s内的位移之差:
所以C正确.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
所以D错误.
6. 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往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甲小车速度减为0后不再运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甲车在2s末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B. 甲车0~4s内与4~6s内的速度方向相同
C. 在乙追上甲之前,5s末两小车相距最远
D. 8s末甲、乙两小车相遇,且离出发点距离为32m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车在2s末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A错误;
B.甲车0~4s内与4~6s内的速度方向都是向正方向运动,所以相同,故B正确;
C.5s末两车速度相等,5s前甲车速度大,5s后乙车速度大,所以在5s末两车相距最远,故C正确;
D.8s末甲车的位移
8s末乙车的位移
所以8s末甲、乙两小车相遇,且离出发点距离为32m,故D正确。
本题选说法错误的,故选A。
7. 原长为L的轻弹簧甲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时,轻弹簧甲的伸长量为L。将另一原长也为L的轻弹簧乙挂在A的下面,其下再挂上质量为2m的小球B,两小球平衡时,悬点O与小球B的距离为7L(小球大小不计,且两弹簧都在弹性限度内),则甲、乙两弹簧的劲度系数之比为( )
A. 1:1B. 1:2C. 2:1D. 5:2
【答案】A
【解析】
【详解】轻弹簧甲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伸长L,故劲度系数
若两个小球如题图所示悬挂,上面的轻弹簧甲弹力为3mg,伸长3L,总长度为4L,由题意得下面的轻弹簧乙长度为3L,故伸长量为2L,由于其弹力为2mg,则其劲度系数
故两轻弹簧的劲度系数相等。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选错得0分。
8. 如图所示,几根圆木堆放在水平面上,其中圆木P与地面和其他圆木的接触点分别为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木P在N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B. 圆木P在N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圆木P向上
C. 圆木P在M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
D. 圆木P在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垂直于MN斜向左上方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C.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圆木P在N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圆木P向上,在M处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A错误,BC正确;
D.圆木P在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水平面向右,D错误。
故选BC。
9. 物体甲的x-t图像和物体乙的v-t图像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C. 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总位移大小为4m
D. 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甲图是位移-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在整个 t=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
x2m(2m) 4m
故A错误,B正确;
CD.乙图是v-t图像,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3s向负方向运动,后3s向正方向运动,即做来回运动,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图乙可知整个t=6s时间内总位移为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0. 如图所示,某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释放到落地轨迹刚好被分成长度相等的四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
B. 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等于B点的瞬时速度vAC=vB
C. 物体经过AB段与BC段的时间之比tAB:tBC =
D. 物体通过每一段的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答案】AC
【解析】
【详解】A.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v2=2gh
得
解得
故A正确;
B.B是AC的中间位置不是中间时刻,所以B的瞬时速度不是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根据
解得
物体经过AB段与BC段的时间之比
故C正确;
D.因为物体加速运动,通过相同位移所用时间变小,根据
可知,物体通过每一段的速度增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第11题 6分 ,第12题9分。
11.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从A点开始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各个计数点与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该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___s;
(3)从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可判断出,小车运动的速度_______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4)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从图中给定的长度,确定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A ②. 0.1s ③. 越来越大 ④. 1.5m/s ⑤. 4.0m/s2
【解析】
【详解】(1)[1]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有可能会出现小车已经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电源才被接通,那么纸带上只有很小的一段能打上点,大部分纸带没有打上点,纸带的利用率太低;所以应当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故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3)[3]相邻计数点间所用时间相等,从纸带上可以看出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速度越来越大,故做加速运动。
(4)[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即D点的速度大小为1.5m/s。
(5)[5]由题意可知:xAB=5.0cm,xBC=14.0-5.0=9.0cm,xCD=27.0cm-14.0cm=13.0cm,xDE=44.0cm-27.0cm=17.0cm;所以根据逐差公式
其中,T=0.1s,故代入数据解得
a=4.0m/s2
即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2。
12.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弹力F和长度x的关系,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记录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所到达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一次悬挂钩码的质量和弹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实验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图丙是该同学某次测量的弹簧长度,该长度是_________cm。
(2)以弹簧受到的弹力F为纵轴、弹簧长度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弹簧自由下垂时的长度_________cm,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_N/m。
(3)该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如果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把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请论述这样操作,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①. 7.10 ②. 4.00 ③. 50 ④. 无 ⑤. 因为把弹簧悬挂后,虽然弹簧自身有重力,在不加外力的情况下,弹簧已经有一定的伸长,但是由于,与弹簧自重无关。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图可知弹簧的长度为7.10cm。
(2)[2]由胡克定律可得
由图象可知,横轴截距为弹簧原长
[3]斜率为劲度系数,即
(3)[4][5]竖直测量弹簧原长时由于重力影响,测得比水平面测量时偏大一些,但弹簧的劲度系数是通过图象的斜率测得的,的大小只影响横轴截距的大小,不影响斜率的计算。(答出劲度系数与斜率有关即给分)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42分。13题12分,14题12分,15题18分。
13. 如图所示.斜坡AB长6m.某同学骑自行车下坡.在A点以1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该同学下坡所需的时间?
(2)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答案】(1) 2s (2)
【解析】
【详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代入数解得
t=2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解得
14.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正在匀速行驶,因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故紧急刹车,最终安全停在障碍物前,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
(1)刹车后6s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从开始刹车到经过32m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1)0;(2) 2s
【解析】
【详解】(1)由于
72km/h=20m/s
加速度大小
汽车刹车时间
所以汽车在5s时已经停止运动,由于
所以6s末速度为0。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其中
,
代入数据解得
,(舍去)
所以汽车从开始刹车到经过32m所经历的时间为。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原长为8cm的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其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11cm,当弹簧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长度为10.5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g =10m/s2。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
(2)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3)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6 N;(2)5 N;(3)0.25
【解析】
【详解】(1)弹簧的长度为11cm时,弹簧的拉力为
F1=kx1=200×0.03N=6N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则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6N。
(2)弹簧的长度为10.5cm时,弹簧的拉力为
F2=kx2=200×0.025N=5N
物体匀速前进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为
f=F2=5 N
(3)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二)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