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但人们对于“桃花源”存在的真实性却存有很大争议。本设计通过分析关键字词,了解背景知识,把握故事情节等方法,揭示《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虚实相生的写作秘妙。理解作者寄托其间的思想情怀。
教学目标
1. 通过前置学习,并查阅注释和工具书,能读出生字词;能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从而能准确疏通文意。
2. 能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渔人的行踪,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3. 能通过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说出桃花源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4. 能通过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表述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说出桃花源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能通过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表述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了解“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引出陶渊明《桃花源记》
学生活动一:诵美文、知词义
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称感。请自由朗读,感受其韵味。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听老师范读,画出节奏。
全班齐读,读准节奏。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强调。
同桌互读,读出语气的变化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活动二:理行踪、讲故事
一、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注意:复述概括过程中,一定要将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合理呈现出来。
二、引导学生理出本文故事的线索。
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小结
学生活动三:品读词句,探桃源美
让我们看看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请同学们品读词句,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
‘桃花源’是一个 的地方,你看
预设:
1桃花源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
点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是一个安闲和乐的地方。
点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
点拨: “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见渔人,乃大惊”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桃花源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
点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结
学生活动四:细研语句,体会心境
过渡:如此美好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渔人“处处志之”,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先世避秦时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他们的衣着,悉如外人。
明确:不存在,虚构的。
追问:作者为什么在文章最后提到与他同时期的真实人物?
明确:证明桃花源是真实的。
真实的美景
人们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真实性的有许多质疑,那大家思考:陶渊明极力摹状桃花源绝美情景是为什么呢?
“积累拓展”六《桃花源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虚构的原因
过渡:
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明确:桃花源再美好,也只是理想境界,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
真实与虚构的矛盾
美好的桃花源不可能实现,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作者介绍
背景链接
明确
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作者厌恶这一现实,向往美好社会,但又无法实现,就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
学生活动五:拓展阅读,感悟归隐情
(一)读田园诗,品躬耕乐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诵饮酒诗,悟归隐心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结:他远离世俗纷扰,在自然美景与田园劳动中找到美好、自由、安宁的理想世界的独特心灵追求,体悟陶渊明在理想境界不可得的情形下,追求自身人格独立和完善,超然脱俗的“魏晋风骨”。
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不朽的精神,是封建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精神品格的核心内容!
初中语文马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指导提示,讲解要点1,讲解要点2,讲解要点3,讲解要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9 桃花源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9 桃花源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朗读桃花源,赏读课文,探究考证,感悟桃花源,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