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共2页。
教学目标
学习鸦片战争前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对比,明确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封建落后的中国无法抗衡先进的资本主义英国。
通过分析19世纪英国与中国,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在世界中看中国,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
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了解多种历史的呈现方式,并根据史料印证历史结论。
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因应,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培养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文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与中国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小农经济,科技落后
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
军事
武备落后,军队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世界霸权,殖民扩张
综合
社会矛盾,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2、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3、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学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的能力——历史时空观。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鸦片战争的冲击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过程(图片)
2、结果:战败,
签订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过程
2、结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结合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对鸦片战争的因应
(一)代表人物主张及实践:
1、林则徐:
①著述:编译出《四洲志》
②实践:设立译馆
2、魏源
①著述:编撰出《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②主张: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3、徐继畬:
①实践: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
②著述:撰成《瀛环志略》
(二)评价:(进步、启蒙、爱国 ,局限)
(1)进步: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是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2)启蒙:为早期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引导探索救国之路;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3)爱国: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强国御辱。
(4)局限:
①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
②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③没有付诸实践;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战争做出的积极反应,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在评价中国的探索时,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角度。
课后反思
本课在内容设置上强调全球史观下如何看待鸦片战争,注意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