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小放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小放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教授新课,实践活动,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演唱京剧折子戏感受京剧唱腔。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京剧折子对与河北民歌《小放牛》,初步了解中国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京剧与地方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材分析:
京剧折子戏中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
学生心理分析:
初一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与启发,才能调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与音乐之外其它学科知识有所联系。更好理解把握作品。
重点:
感受京剧折子戏与民歌间的不同点。
难点:
运用对比方式来体会京剧折子戏与民歌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具:
教材、钢琴、音响(课件)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随着教师弹奏音乐学生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上行音阶:教师指挥手势起立
师节奏:x. x x x
生节奏:xx xx x x
二、复习。
发声练习与气息训练(声音位置,讲解要点)。
三、导入。
听一首歌曲,你知道它属于哪种体裁的歌曲吗?(情境导入,引导发问,产生对民歌文化深入学习的渴望)
四、教授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是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一个唱段片段。
1、作品简介。
《小放牛》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以唱、念、做、舞的形式来表现叙说的故事。
【《小放牛》背景材料】
在古老的赵州桥面上,能清晰看见几道车压形成的小沟壑,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当年张果老、柴王爷、赵匡胤过桥时,因毛驴载重过大,留下了几个深深的驴蹄印。柴王推的独轮车超重,车轮子在桥面轧了一道深沟。赵匡胤拉车用力过猛,柴王爷右脚一滑。跪在桥面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留下来一只大手印,并誉为赵州第一胜景。
后来,京剧《小放牛》里这样唱道:
女:赵州石桥什幺人修?玉石栏杆什幺人留?什幺人骑驴桥上走?什幺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男: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2、思考题:(复听)
在这段京剧折子戏中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唱腔上有什么特点?
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对唱,唱段上则运用了小花旦,小生唱腔。
3、随琴唱片段旋律(出示旋律)
4、音乐常识: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种类:
分五大类即民歌、民族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五大类。
反复记号:Φ
5、聆听河北民歌《小放牛》
1)分析歌曲:《小放牛》是民间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四二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
2)问题:
我们学习了这首歌曲,发现与放牛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可为什么叫《小放牛》呢?
回答:
小放牛只不过是一种民间曲调,我们可以根据曲调填歌词。
五、实践活动
找出唱腔节奏与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不同点
创作(分组)
要求:用表演形成来唱京剧折子戏中的《小放牛》两句
六、小结
河北民歌《小放牛》采用了一问一答形式来演唱,歌曲为徵调式。京剧折子戏中则是运用了,唱、念做舞形式来表达叙述的故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龙船调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营造氛围,图片展示,角色对话,欣赏歌曲,表演交流,拓展欣赏 情感升华,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无锡景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小放牛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句,生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