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是本节课所涵盖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本节课中以下几点体现较好:
1.贴合新课标,创设大情境数学教学情境作为重要的教育学概念,关系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活动方式,以及思维深度和应用强度。对情境的重视程度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再次提升。因此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杭州亚运会,创设了以亚运会相关科技体现,引出本课原有情境——卫星运行时间。本节课的开课、课后习题等,都体现了以亚运会为载体的情境问题。
落实新课标对四基的要求,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生只有切实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能形成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学生也在展示活动过程中活动成功的体验。
落实新课标,体现学科育人通过亚运会、卫星运行时间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渗透爱国思想,培养学生名族自豪感,更通过相关数学题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亚运知识:如亚运会上的“小青荷”(志愿者)、亚运会上的“顺德制造”
本节课待改进的方面:
1.对算理的讲解应该结合情境中的数据反复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
估算的多种算法已有呈现,如果结合“近似数”让学生明确精确到哪一位,指向性更强;
3.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多了一点,导致练习时间不够,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方面可以再思考。【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课时
【学习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研读】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拆分法、(连乘法)转化法、表格计算和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通过对比找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关联,然后找到最优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并重点讲述。
【新课标链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中指出,在数与运算的第二学段关注运算之间的一致性,进一步体会运算律是运算性质和关系的一般表达,培养学生抽象和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主题在这一学段要求较多,关注学生对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学业要求:探索并掌握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的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的内涵,并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课时核心素养】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
【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3.学习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优秀学习品质,渗透爱国、励志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道理。难点突破措施: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法与算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从横式、表格、竖式的角度呈现四种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知识铺垫(课前)1.笔算:112×5= 14×21=2.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设计意图:巩固旧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学习任务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活动描述:教师谈话导入杭州亚运会话题,引入数字点火的热点话题,迁移到科技的进步,同时引出我国第一颗卫星发射的,学生尝试根据数学信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提出问题。[预设](1)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分钟?口算:228分钟(2)绕地球10圈需要多少分钟?口算:1140分钟教师出示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设计意图:热点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学习任务2:多样估算,分享方法活动描述:学生估算需要的时间,分享多种估算方法,观察对比不同同学估算得到的得数,体会估算的特点,增强进行估算的意识。(1)汇报不同估算方法(2)观察同学估算得到的得数,有什么发现?(3)教师小结:同学们估算的结果都是对的,说的都有道理,估算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计,没有固定的答案,方法也可以不相同,只要合理就行。【设计意图:学生有估算基础,掌握一些估算的策略,这节课的估算重点是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利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估算方法。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任务3:经验迁移,探索算法活动描述:学生计算精确结果,根据经验,采用多种算法:表格法、(连乘法)拆分法、转化法、竖式计算派代表进行分享交流,同时和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反思。(1)教师:卫星在太空中运行,对各种数据要求都十分精确,估计的结果远远不行,请你算一算精确的结果是多少?(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一下)(2)派代表进行汇报(3)同学们,这些方法不同,但道理相同,都是利用“先分后合”的思路,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计算,并通过倾听不同同学的算法,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的解释,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方法进行理解,有助于理解算理,特别是对分、合思路的理解,也是乘法分配律的渗透。】 学习任务4:沟通联系,理解本质活动描述:比较这些计算过程,你认为哪些计算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说一说,汇报交流,通过对比理解算理的一致性,归纳出竖式通法的法则。(1)教师:比较这些计算过程,你认为哪些计算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预设]A:这些方法都是先把乘数拆分成更小的数来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合起来。B:这些方法都是先把乘数拆分成更小的数来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第 1 种、第 3 种和第 4 种方法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先把 21 分成 20 和 1,分别和 114 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2)教师总结:同学们,这些方法不同,但道理相同,都是利用“先分后合”的思路,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习任务5:算法应用,总结要点(1)完成书本30页135×74,独立完成(2)展示错例,讨论需要注意的事项(3)订正答案,统计能做对的人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1.导学单上的练习1、22.书本31页第3题3.拓展练习:计算1342×21的结果【设计意图:完成相关练习,达到巩固所学,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同时利用数学题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亚运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反思评价、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2.教师总结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三 乘法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三 乘法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四年级上册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