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题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08457/0-17002973003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题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08457/0-17002973004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题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08457/0-17002973004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题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是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相同
解析:选B。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与其浓度有关,故A错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HCl,故C错误。
2.(2014·嘉兴模拟)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选C。A项,Fe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NH3是非电解质,BaSO4是强电解质;D项,H2O是弱电解质,不是非电解质。
3.(2012·高考海南卷)25 ℃时,a ml·L-1一元酸HA与b m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a=b B.a>b
C.c(A-)=c(Na+) D.c(A-)n
B.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与完全一样的足量锌粒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大于醋酸
C.取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分别中和NaOH溶液,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比盐酸多
D.两种酸溶液中c(CH3COO-)=c(Cl-)
解析:选B。A项,由于弱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故稀释相同倍数时,弱酸的pH变化小,现pH变化相等,则弱酸稀释的倍数大,故正确;B项,由于两者的pH相同,故开始时反应速率相等,不正确;C项,pH相同的情况下,醋酸的浓度远大于盐酸,故等体积时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多,正确;D项,根据电离关系可知,正确。
8.(2014·烟台一模)将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1;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
B.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
C.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
D.HA、HB分别和NaOH中和后,所得的溶液都一定呈中性
解析:选A。因为这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若HB为弱酸,则其浓度较HA的浓度大,所以消耗的体积较小,即V1>V2,故选A;选项C没有考虑弱酸是部分电离;选项D中反应生成的盐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
9.(2014·乌鲁木齐质检)下面是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结合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1 ml·L-1的溶液中,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升高温度,HCN溶液中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增大
C.向稀醋酸中逐滴加水,或加入少量冰醋酸,CH3COOH的电离平衡都正向移动
D.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选A。A选项错误,弱酸的电离程度越小,其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也越大,故pH(Na2CO3)>pH(NaCN)>pH(CH3COONa);B选项正确,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弱酸电离;C选项正确,溶液越稀,CH3COOH的电离程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加冰醋酸,平衡向CH3COOH分子浓度减小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D选项正确,OH-结合H+,H+浓度减小,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10.(2014·杭州检测)已知:25° C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面图像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c(OH-)>c(H+)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CO2+ H2O===2HClO+COeq \\al(2-,3)
C.图像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eq \f(c(R-),c(HR)·c(OH-))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
D.图像中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
解析:选C。根据表中电离常数可知: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CH3COOH> H2CO3>HClO>HCOeq \\al(-,3),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Oeq \\al(2-,3)>ClO—> HCOeq \\al(-,3)>CH3COO—。A项,ClO- 的水解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应是c(Na+)>c(CH3COO-)>c(ClO-)>c(OH-)>c(H+),错误;B项,COeq \\al(2-,3)结合质子的能力大于ClO—结合质子的能力,离子方程式应为ClO-+CO2+ H2O===HClO+HCOeq \\al(-,3),错误;eq \f(c(R-),c(HR)·c(OH-))变形为eq \f(c(R-)·c(H+),c(HR)·c(OH-)·c(H+)),该式即为K电离/Kw,温度相同,则该式的值相等,正确;D项,CH3COOH的酸性强于HClO,pH值相同时,HClO的浓度大于CH3COOH的浓度,错误。
11.(2011·高考海南卷)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09 m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汁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_移动。
解析:(1)Cl2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2)按1 L水中溶解0.09 ml Cl2进行计算,有0.09 ml×eq \f(1,3)=0.03 ml Cl2参加反应:[来源:学|科|网Z|X|X|K]
则平衡常数K=eq \f(c(H+)·c(HClO),c(Cl2))=eq \f(0.03×0.03,0.06)=0.015
(3)加入少量NaOH固体,OH-与H+反应生成H2O,OH-与HClO反应生成ClO-和H2O,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增大Cl2的压强,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中c(Cl2)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1)CI2+H2OH++Cl-+HClO
(2)K=eq \f(c(H+)·c(HClO),c(Cl2))=eq \f(0.03×0.03,0.06)=0.015
(3)正反应方向
(4)增大 正反应方向
12.(2014·湖北八校联考)(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l CH3COONa固体,
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eq \f(c(CH3COO-)·c(H+),c(CH3COOH))的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其中存在的主要溶质微粒是NH3·H2O。
已知:a.常温下,醋酸和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1.74×10-5;
b.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则CH3COONH4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下同),NH4HCO3溶液呈________性,NH4HCO3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99 ℃时,Kw=1.0×10-12,该温度下测得0.1 ml·L-1 Na2A溶液的pH=6。
①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将0.01 ml·L-1 H2A溶液稀释到20倍后,溶液的pH=________。
③体积相等、pH=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的氢气________。
A.盐酸多 B.H2A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④将0.1 ml·L-1 H2A溶液与0.2 m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左移;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eq \f(c(CH3COO-)·c(H+),c·(CH3COOH)),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eq \f(c(CH3COO-)·c(H+),c(CH3COOH))的值不变。
(2)弱酸弱碱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要注意对应的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对应离子水解的程度越小。
(3)99 ℃时,Kw=1.0×10-12,该温度下测得0.1 ml·L-1 Na2A溶液的pH=6,故H2A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答案:(1)逆 不变
(2)中 碱 NHeq \\al(+,4)
(3)①H2A===2H++A2- ②3 ③C
④c(NHeq \\al(+,4))>c(A2-)>c(H+)>c(OH-)
13.(2014·烟台调研)为了证明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三人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0.010 ml·L-1氨水、0.1 ml·L-1 NH4Cl溶液、NH4Cl晶体、酚酞试液、pH试纸、蒸馏水。
(1)甲用pH试纸测出0.010 ml·L-1氨水的pH为10,则认定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取出10 mL 0.010 ml·L-1氨水,用pH试纸测其pH=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再用pH试纸测其pH=b,若要确认NH3·H2O是弱电解质,则a、b应满足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
(3)丙取出10 mL 0.010 ml·L-1氨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显粉红色,再加入少量NH4Cl晶体,溶液颜色变________(填“深”或“浅”)。你认为这一方法能否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________(填“能”或“否”),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再提出一个合理又简便的方案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NH3·H2O是强电解质,则0.010 ml·L-1氨水中c(OH-)应为0.010 ml·L-1,pH=12。用pH试纸测出0.010 ml·L-1氨水的pH为10,说明NH3·H2O没有完全电离,应为弱电解质。
(2)若NH3·H2O是强电解质,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其pH=a-2。因为NH3·H2O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a、b应满足a-2<b<a。
(3)向0.010 m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有两种可能:一是氯化铵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eq \\al(+,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加入氨水中使其pH降低;二是NHeq \\al(+,4)使NH3·H2O的电离平衡NH3·H2ONHeq \\al(+,4)+OH-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的pH降低。这两种可能均会使溶液颜色变浅,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
(4)NH4Cl为强酸弱碱盐,只需检验NH4Cl溶液的酸碱性,即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还是强电解质。
答案:(1)正确 若是强电解质,则0.010 ml·L-1氨水中c(OH-)应为0.010 ml·L-1,pH=12 (2)a-2<b<a (3)浅 能 0.010 ml·L-1氨水(滴有酚酞试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后颜色变浅,有两种可能:一是氯化铵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eq \\al(+,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加入氨水中使其pH降低;二是NHeq \\al(+,4)使NH3·H2O的电离平衡NH3·H2ONHeq \\al(+,4)+OH-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的pH降低。这两种可能均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 (4)取一张pH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0.1 ml·L-1 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pH,pH<7(方案合理即可)
14.(2014·宝应检测)已知25 ℃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l·L-1的四种溶液:
a.CH3COONa b.Na2CO3
c.NaClO d.NaHCO3
pH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填写)。
(2)常温下,0.1 m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E.c(H+)·c(CH3COO-)/c(CH3COOH)
(3)体积均为100 mL pH=2的CH3COOH与一元酸HX,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ClO>HCOeq \\al(-,3),因此对应钠盐溶液的碱性:CH3COONac(H+)>c(OH-),故D选项正确。
8.现有pH=5的CH3COOH溶液10 mL,要使其pH增大3,可采取的方法有( )
A.向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 L
B.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
C.加入一定量pH=8的NaOH溶液
D.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解析:选B。由pH=5增加3得pH=8,说明溶液呈碱性,酸溶液无论如何稀释溶液也不会呈碱性,A项错误;C项因加入NaOH溶液的pH=8,故酸碱无论怎样中和,pH也只能接近8,不会出现pH=8,C错;D项,因盐酸呈酸性,故无法实现。
9.(2014·潍坊市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l·L-1的醋酸加水稀释,c(H+)/c(OH-)减小
B.体积、pH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完会溶解等量的镁粉(少量),后者用时少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变大
D.常温下,V1 L pH=11的NaOH溶液与V2 L pH=3的HA溶液混合,若混合液显中性,则V1≤V2
解析:选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但Kw只与温度有关,故Kw保持不变,C错;若HA为强酸,则V1=V2,若HA为弱酸,则V1>V2,D错。
10.(2014·安徽省名校高三段考第四次联考)在25 ℃时,向V mL pH=m的HNO3中滴加pH=n的KOH溶液10V mL时,溶液中NOeq \\al(-,3)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K+的物质的量,则m+n的值为( )
A.13 B.14
C.15 D.不能确定
解析:选A。溶液中NOeq \\al(-,3)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K+的物质的量,说明反应HNO3+KOH===KNO3+H2O恰好完全进行,溶液呈中性,故n(HNO3)=n(KOH),即V×10-3×10-m=10V×10-3×10n-14,解得:m+n=13。
11.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④>①>②
解析:选A。B项由于氨水的浓度远远大于盐酸,故消耗其体积要小于盐酸,B错误;C项,产生氢气最多的是①,C错误;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D错误。
12.中学化学实验中,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25 ℃时,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的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已知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Δ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
B.向水中加入Cu(NO3)2
C.加热水至100 ℃
D.在水中加入(NH4)2SO4
(2)现欲测定100 ℃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________色,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若用pH计测定,则pH________7(填“>”、“<”或“=”),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解析:(1)题中要求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即促进水的电离,常采用加热法或加入可水解的盐,现同时要求溶液呈酸性,因此只能加入强酸弱碱盐,即Cu(NO3)2或(NH4)2SO4符合题意;A项中虽是酸性,但平衡向左移动;C项中平衡虽向右移动,但溶液仍呈中性。(2)100 ℃时水的pH=6,但溶液仍呈中性,因此pH试纸的颜色仍为淡黄色。
答案:(1)BD (2)淡黄 中 < 中
13.(2014·东莞东华高中检测)现有常温下的六份溶液:
①0.01 ml/L CH3COOH溶液;
②0.01 ml/L HCl溶液;
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
⑤0.01 ml/L CH3COOH溶液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⑥0.01 ml/L HCl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
(1)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的是________;
(2)若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________③(填“>”、“”、“c(H+),则混合溶液可能呈__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解析:(1)酸和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故只有⑥为NaCl溶液,对H2O的电离无抑制作用。②③和④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 (2)因pH=12的氨水中c(NH3·H2O)>0.01 ml/L,故②、③混合,欲使pH=7,则需②>③的体积。 (3)稀释同样的倍数后,溶液的pH:①>②;③>④;⑤>⑥。 (4)由电荷守恒知:c(Na+)+c(H+)=c(CH3COO-)+c(OH-),仅知道c(CH3COO-)>c(H+),无法比较c(H+)与c(OH-)的相对大小,也就无法判断混合液的酸碱性,故选A、B、C。
答案: (1)⑥ ②③④ (2)> (3)> > > (4)A、B、C
14.已知:常温下,A酸的溶液pH=a,B碱的溶液pH=b。
(1)若A为盐酸,B为氢氧化钡,且a=4,b=12,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为________。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2)若A为醋酸,B为氢氧化钠,且a=4,b=12,那么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________ ml/L,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________ ml/L。
(3)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pH=4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因c(OH+)=10-2ml/L大于c(H+)=10-4ml/L,故混合后溶液应呈碱性,故应选A.
(2)醋酸和氢氧化钠均抑制水的电离。
(3)a+b=14的意义为酸中c(H+)与碱中c(OH-)相等,二者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说明碱为弱碱,反应中碱过量。故弱碱阳离子M+水解。
答案:(1)a (2)10-10 10-12
(3)M++H2OMOH+H+
1.(2014·石家庄模拟)下列各式表示水解反应的是( )
A.HCOeq \\al(-,3)+H2OH3O++COeq \\al(2-,3)
B.HS-+H2OH2S+OH-
C.H2POeq \\al(-,4)+H2OHPOeq \\al(2-,4)+H3O+
D.HCOeq \\al(-,3)+OH-H2O+COeq \\al(2-,3)
解析:选B。A项和C项是电离方程式,D项是HCOeq \\al(-,3)与OH-的反应式。
2.(2014·武昌一模)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中存在COeq \\al(2-,3)+H2OHCOeq \\al(-,3)+OH-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eq \f(c(HCOeq \\al(-,3))·c(OH-),c(COeq \\al(2-,3)))增大
B.通入CO2,溶液pH减小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加入NaOH固体,eq \f(c(HCOeq \\al(-,3)),c(COeq \\al(2-,3)))减小
解析:选A。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K=eq \f(c(HCO-)·c(OH-),c(COeq \\al(2-,3))),K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稀释后达平衡,此值不变,B选项中通入CO2,会使溶液中OH-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也减小;C选项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而盐的水解吸热,所以平衡常数增大;D中加入OH-时抑制COeq \\al(2-,3)水解,所以COeq \\al(2-,3)浓度增大,而HCOeq \\al(-,3)浓度减小,所以eq \f(c(HCOeq \\al(-,3)),c(COeq \\al(2-,3)))减小。
3.(2014·徐州统考)在空气中直接蒸发下列盐的溶液:①Al2(SO4)3;②Na2CO3;③KCl;④CuCl2;⑤NaHCO3,可以得到相应盐的晶体(可以含有结晶水)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⑤
解析:选B。蒸干时CuCl2会水解为Cu(OH)2和HCl;蒸干时NaHCO3会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
4.(2014·苏州诊断)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CH3COONa溶液;②Na2CO3溶液;③X溶液;④Ba(OH)2溶液。它们的pH依次增大,则X溶液不可能是( )
A.氨水 B.硅酸钠溶液
C.NaOH溶液 D.NaHCO3溶液
解析:选D。因几种酸的酸性强弱为:CH3COOH>H2CO3>H2SiO3,故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的pH大小为CH3COONaHZ
B.反应HZ+Y-===HY+Z-能够发生
C.相同温度下,0.1 ml·L-1的NaX、NaY、NaZ溶液中NaZ溶液的pH最大
D.相同温度下,1 ml·L-1HX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 ml·L-1HX
解析:选B。由表中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知三种酸的酸性强弱为:HZ>HY>HX,A错误;酸越弱,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强,等浓度的盐溶液的碱性越强,C错误;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D错误;由“强酸制弱酸”的规律知B正确。
6.常温下将氯化铵固体溶解在D2O(重水)中,下列有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或等式中正确的是( )
A.NHeq \\al(+,4)+D2ONH3·D2O+H+
B.NHeq \\al(+,4)+D2ONH3·HDO+D+
C.c(OD-)·c(H+)=Kw
D.c(OH-)·c(D+)=Kw
解析:选B。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离子。由D2OOD-+D+知B正确。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 ml/L Na2SO3溶液中c(Na+)=2c(SOeq \\al(2-,3))+c(HSOeq \\al(-,3))+c(H2SO3)
B.0.1 ml·L-1 NaHCO3溶液中;c(Na+)>c(HCOeq \\al(-,3))>c(COeq \\al(2-,3))>c(H2CO3)
C.对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进行加热,溶液颜色会加深
D.在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解析:选C。若SOeq \\al(2-,3)没有水解,则c(Na+)=2c(SOeq \\al(2-,3)),由物料守恒知水解后有;c(Na+)=2c(SOeq \\al(2-,3))+2c(HSOeq \\al(-,3))+2c(H2CO3),A错误;HCOeq \\al(-,3)水解程度比电离程度大,故c(H2CO3)>c(COeq \\al(2-,3)),B错误;加热能促进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使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的颜色加深,C对;D项中依电荷守恒原理得:c(Na+)>c(H+)=c(OH-)+c(CH3COO-),pH=5.6,则c(H+)>c(OH-),所以c(Na+)c(OH-)>c(H+)
D.若将0.1 ml·L-1BOH溶液稀释至0.001 ml·L-1,则溶液的pH=9
解析:选B。由两种溶液的浓度与pH数据知HA是强酸而BOH是弱碱,弱碱的电离是可逆的,A错;因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酸碱混合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而溶液呈中性,表明碱略微过量,B对;BA属于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C错;将pH=11的强碱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的pH=9,而BOH是弱碱,稀释过程中会电离出一部分OH-,故pH=11的BOH溶液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的pH为:11>pH>9,D错。
9.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某温度下,若向0.1 m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有关该混合溶液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NaHA溶液一定呈酸性
B.c(H+)·c(OH-)=1×10-14l/L
解析:选A。因溶液温度不确定,故B项不一定成立;因反应后生成的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当溶液呈中性时表明加入的KOH物质的量小于NaHA的物质的量,C、D错误。
10.常温下,向20 mL 0.2 ml/L H2A溶液中滴加0.2 ml/L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c(Na+)>c(HA-)>c(OH-)>c(H2A)>c(H+)>c(A2-)
B.c(Na+)>c(HA-)>c(H+)>c(A2-)>c(H2A)>c(OH-)
C.c(Na+)>c(H+)>c(HA-)>c(A2-)>c(OH-)>c(H2A)
D.c(Na+)>c(OH-)>c(HA-)>c(H2A)>c(H+)>c(A2-)
解析:选B。加入20 mL NaOH溶液时,酸碱恰好反应生成NaHA,此时溶液中c(Na+)最大,由图知c(HA-)仅次于c(Na+),因c(H2A)c(A2-)>c(H2A)。
11.(2014·皖南八校联考)已知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HF)>K(HCN),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l/L的NaCN和NaF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c(OH-)>c(HF)>c(HCN)>c(H+)
B.c(OH-)>c(CN-)>c(F-)>c(H+)
C.c(OH-)>c(F-)>c(CN-)>c(H+)
D.c(F-)>c(OH-)>c(HCN)>c(HF)
解析:选D。根据越弱越水解可得c(F-)>c(CN-)>c(HCN)c(OH-)>c(HCOeq \\al(-,3))>c(H2CO3)
C.c(COeq \\al(2-,3))+c(HCOeq \\al(-,3))=0.1 ml·L-1
D.c(OH-)=c(H+)+c(HCOeq \\al(-,3))+2c(H2CO3)
解析:(3)A项错误,应为c(Na+)=2[c(COeq \\al(2-,3))+c(HCOeq \\al(-,3))+c(H2CO3)];B项,从水解程度大小来看,正确;C项错误,等式左边缺少c(H2CO3);D项,根据质子守恒知正确。
答案:(1)COeq \\al(2-,3)+H2OHCOeq \\al(-,3)+OH-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数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直至过量,若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则说明上述观点正确 (2)用pH试纸(或pH计)测常温下0.1 ml·L-1纯碱溶液的pH,若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BD
14.已知常温下0.01 ml·L-1 H2SO4(强酸)溶液中c(H+)=0.011 ml·L-1,回答下列问题。
(1)NaHSO4溶液中各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Na2SO4溶液呈_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0.01 ml·L-1的NaHSO4溶液中c(H+)________0.001 ml·L-1(填“>”、“0.001 ml·L-1。(3)两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H+全部反应完,但SOeq \\al(2-,4)有剩余,继续加入Ba(OH)2仍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1)c(Na+)>c(HSOeq \\al(-,4))>c(H+)>c(SOeq \\al(2-,4))>c(OH-) 碱 SOeq \\al(2-,4)+H2OHSOeq \\al(-,4)+OH- (2)> (3)2HSOeq \\al(-,4)+Ba2++2OH-===BaSO4↓+2H2O+SOeq \\al(2-,4) Ba2++SOeq \\al(2-,4)===BaSO4↓
15.(2014·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常温下,向100 mL 0.01 m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l·L-1 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_酸(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a,则a________7(填“>”、“”、“c(A-)>c(OH-)>c(H+)。(4)由物料守恒得c(M+)+c(MOH)=2c(A-),由电荷守恒得c(M+)+c(H+)=c(A-)+c(OH-),故c(MOH)+c(OH-)=c(A-)+c(H+)≈0.005 ml·L-1。
答案:(1)强 0.01 ml HA溶液中c(H+)=0.01 ml·L-1
(2)< M++H2OMOH+H+ 1×10-a ml·L-1
(3)c(M+)>c(A-)>c(OH-)>c(H+)
(4)= 0.005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的BaSO4水溶液中,Ba2+和SOeq \\al(2-,4)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向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溶解又达到平衡时,BaSO4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过程
D.向饱和的BaSO4水溶液中加入硫酸,BaSO4的Ksp变大
解析:选B。一定温度下,只有在BaSO4的饱和溶液中,Ba2+和SOeq \\al(2-,4)溶液的乘积才是一个常数,A错误;溶度积和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向BaSO4固体中加入水,可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但溶度积和溶解度均不变,B正确;无论难溶电解质还是易溶电解质,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例如在NaCl的过饱和溶液中就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C错;向BaSO4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只会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但不会影响BaSO4的Ksp,D错误。
2.将Ca(OH)2加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 Ca2+(aq)+2OH-(a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后,溶液中的c(OH-)不变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Ca(OH)2固体的质量不变
解析:选C。由于温度不变,故Ca(OH)2浓度不变,A错误;升温时,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OH-)减小,故溶液pH降低,B错误;恒温时加入CaO后会消耗一部分水,生成Ca(OH)2,所以溶液仍饱和,故c(OH-)不变,C正确;加入NaOH固体,溶解平衡左移,Ca(OH)2固体的质量增加,D错误。
3.将氨水滴加到盛有AgCl的试管中直至AgCl完全溶解,对上述过程的有关解释或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c(Ag+)·c(Cl-)>Ksp(AgCl)
B.上述实验说明Cl-与NHeq \\al(+,4)间有很强的结合力
C.所得溶液中形成了难电离的物质
D.上述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解析:选C。由于AgCl完全溶解了,故c(Ag+)·c(Cl-)Ksp,c(Ba2+)=c(SOeq \\al(2-,4))
C.c(Ba2+)·c(SOeq \\al(2-,4))=Ksp,c(Ba2+)>c(SOeq \\al(2-,4))
D.c(Ba2+)·c(SOeq \\al(2-,4))≠Ksp,c(Ba2+)c(SOeq \\al(2-,4))。
6.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Mg2++2HCOeq \\al(-,3)+2Ca2++4OH-===Mg(OH)2↓+2CaCO3↓+2H2O
B.Cu2++H2S===CuS↓+2H+
C.Zn2++S2-+2H2O===Zn(OH)2↓+H2S↑
D.FeS+2H+===Fe2++H2S↑
解析:选C。因为MgCO3的溶解度大于Mg(OH)2的,所以会形成Mg(OH)2,A正确;H2S电离生成S2-的能力大于CuS的,小于FeS的,所以H2S与Cu2+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CuS,FeS与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S,B、D正确;依溶解度Zn(OH)2>ZnS,可知应该生成难溶的ZnS,C错误。
7.已知298 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3 ml·L-1
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 ml·L-1
C.所加的烧碱溶液的pH=13.0
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10 ml·L-1
解析:选C。A项,pH=13的溶液中,c(H+)=10-13 ml/L;B项,NaOH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c(OH-)=10-13 ml/L;C项,因为向Mg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后,混合溶液的pH=13,所以所加的NaOH溶液pH>13;D项,溶液中的c(Mg2+)=Ksp/c2(OH-)=5.6×10-10 ml/L。
8.下表是几种难溶物质的有关数据:
关于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生成的沉淀是蓝色的
B.该溶液中c(SOeq \\al(2-,4))∶[c(Cu2+)+c(Fe2+)+c(Fe3+)]>5∶4
C.当pH=10时,溶液中c(Fe2+)∶c(Fe3+)=2×1020∶1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到9.6后过滤,将所得沉淀灼烧,可得等物质的量的CuO、FeO、Fe2O3三种固体的混合物
解析:选B。由表中数据可知最先生成的沉淀是红褐色的Fe(OH)3,A错误;由金属阳离子能水解而SOeq \\al(2-,4)不能水解可知,B正确;当pH=10时,c(Fe2+)∶c(Fe3+)=(8×10-16÷10-8)∶(4×10-36÷10-12)=(2×1016)∶1,C错误;生成的Fe(OH)2不稳定,会全部转化为Fe(OH)3,故最后得到的固体中没有FeO,D错误。
9.在T ℃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NaOH溶液至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解析:选C。由表中数据知,当Al3+沉淀完全时Mg2+还没有开始形成沉淀,当生成的Al(OH)3开始溶解时Mg2+仍没有形成沉淀,当加碱至溶液的pH=8.93时,Al(OH)3部分溶解而Mg(OH)2开始形成沉淀,生成沉淀速率较前段生成的沉淀速率小,当溶液pH=10.92时,Mg(OH)2沉淀完全,Al(OH)3继续溶解至pH=12.04时,沉淀只有Mg(OH)2,Al(OH)3全部溶解,故C对。
11.已知Ksp(BaSO4)=1.0×10-10,Ksp(BaCO3)=2.5×10-9。若用10 L Na2CO3溶液溶解1.0 ml的BaSO4则Na2CO3溶液的最初浓度不得低于( )
A.2.6 ml/L B.2.5 ml/L
C.2.3 ml/L D.3.0 ml/L
解析:选A。当BaSO4溶解完全后溶液的c(SOeq \\al(2-,4))≈0.1 ml/L,设此时溶液中的c(COeq \\al(2-,3))=x ml/L。溶液中有BaSO4(s)+COeq \\al(2-,3)(aq)BaCO3(s)+SOeq \\al(2-,4)(aq),故K=eq \f(c(SOeq \\al(2-,4)),c(COeq \\al(2-,3)))=eq \f(c(SOeq \\al(2-,4))·c(Ba2+),c(COeq \\al(2-,3))·c(Ba2+))=eq \f(Ksp(BaSO4),Ksp(BaCO3))=eq \f(1.0×10-10,2.5×10-9)=0.04=eq \f(0.1,x),x=2.5,因此Na2CO3溶液的最初浓度:c(Na2CO3)≥(0.1+2.5) ml/L=2.6 ml/L。
12.(2014·黑龙江一模)已知CaCO3的Ksp=2.8×10-9,现将浓度为2×10-4 ml·L-1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所用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
A.2.8×10-2 ml·L-1
B.1.4×10-5 ml·L-1
C.2.8×10-5 ml·L-1
D.5.6×10-5 ml·L-1
解析:选D。由沉淀形成的条件知,要产生沉淀必须满足:c(Ca2+)·c(COeq \\al(2-,3))>2.8×10-9,因等体积混合后c(COeq \\al(2-,3))=1×10-4 ml·L-1,故混合溶液中c(Ca2+)应大于2.8×10-5 ml·L-1,则混合前c(CaCl2)至少应为5.6×10-5 ml·L-1。
13.在0.10 m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m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 m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ml·L-1。
解析:pH=8时,c(OH-)=1×10-6ml·L-1,Ksp[Cu(OH)2]=c(Cu2+)·c2(OH-)=2.2×10-20,求得c(Cu2+)=2.2×10-8ml·L-1;假设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为V L,由方程式CuSO4+H2S===CuS↓+H2SO4知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V ml,则溶液中H+的浓度为eq \f(0.1V×2,V) ml·L-1=0.2 ml·L-1。
答案:2.2×10-8 0.2
1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
(1)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常温下CaA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aA(s) Ca2+(aq)+A2-(aq) ΔH>0,则该饱和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放入冰水浴中,则CaA的Ksp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滴加少量浓盐酸c(Ca2+)________。
(2)含有Cr2Oeq \\al(2-,7)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l·L-1的Cr2Oeq \\al(2-,7)。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做如下处理:Cr2Oeq \\al(2-,7)eq \(――→,\s\up7(绿矾),\s\d5(H+))Cr3+、Fe3+eq \(――→,\s\up7(石灰水))Cr(OH)3、Fe(OH)3。欲使10 L该废水中的Cr2Oeq \\al(2-,7)完全转化为Cr3+,则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 g FeSO4·7H2O。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2×10-13 m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________ ml·L-1(已知;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1)。
解析:(1)因A2-能水解,故该盐溶液呈碱性,又因溶解平衡吸热,故降温时Ksp减小;当向体系中加入HCl时,A2-与H+结合导致其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Ca2+)增大。
(2)依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得:10 L×5.00×10-3 ml·L-1×6=n(FeSO4·7H2O)×1,故m(FeSO4·7H2O)=0.3 ml×278 g/ml=83.4 g。当形成两种沉淀时,溶液中的OH-与两种沉淀的溶解平衡有关,即c(Fe3+)=2×10-13 ml·L-1时c3(OH-)=eq \f(4.0×10-38,2×10-13)=eq \f(6.0×10-31,Cr3+),故c(Cr3+)=3×10-6 ml·L-1。
答案:(1)碱 减小 增大
(2)83.4 3×10-6
15.以下是25 ℃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 ,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 ,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 ,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Fe3+、Fe2+ 都被转化为________(填名称)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__为宜,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除去Fe3+时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新*课*标*第*一*网]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解析:①中为了不引入杂质离子,应加入氨水使Fe3+沉淀,而不能用NaOH溶液。②中根据溶解度表可知Mg(OH)2能转化为Fe(OH)3,因此在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OH)2可以除去Fe3+然后将沉淀一并过滤。③中利用高价阳离子Fe3+极易水解的特点,据题意可知调节溶液的pH=4可使Fe3+沉淀完全,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因此可使用CuO、Cu(OH)2、CuCO3、Cu2(OH)2CO3等。
答案:(1)氢氧化铁 (2)氨水 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3)2Fe3+(aq)+3Mg(OH)2(s)===3Mg2+(aq)+2Fe(OH)3(s) (4)ACDE
16.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l·L-1)如图所示。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
A.<1 B.4左右 C.>6
(3)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
A.NaOH B.FeS C.Na2S
解析:(1)由图可知,pH=3时溶液中不会出现Cu(OH)2沉淀,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2)除去Fe3+的同时必须保证Cu2+不能沉淀,因此pH应保持在4左右。(3)从图示关系可看出,C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因此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达到分离的目的。(4)Cu(OH)2(s) Cu2+(aq)+2OH-(aq),加入氨水后生成难电离的[Cu(NH3)4]2+促进Cu(OH)2的溶解。(5)要使三种离子生成沉淀,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FeS,使三种杂质离子转化为更难溶解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且FeS比Na2S更经济。
答案:(1)Cu2+ (2)B (3)不能 C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酒精
H2O
弱酸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
1.8×10-5
4.9×10-10
K1=4.3×10-7 K2=5.6×10-11
CH3COOH
HClO
H2CO3
Ka=1.8×10-5
Ka=3.0×10-8
Ka1=4.1×10-7 Ka2=5.6×10-11
Cl2+H2OH++Cl-+HClO
开始(ml)
0.09
0
0
转化(ml)
0.03
0.03
0.03
平衡(ml)新 课 标
0.06
0.03
0.03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Ka=1.8×10-5
Ka1=4.3×10-7
Ka2=5.6×10-11
Ka=3.0×10-8
酸
HX
HY
HZ
电离常数K/ml·L-1
9×10-7
9×10-6
10-2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2.2×10-20
4.0×10-36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9.6
≥6.4
≥3
离子
Mg2+
Al3+
物质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8.93
3.56
开始溶解时的pH
8.04
完全沉淀时的pH
10.92
4.89
完全溶解时的pH
12.04
难溶电解质
Mg(OH)2
Cu(OH)2
Fe(OH)2
Fe(OH)3
溶解度/g
9×10-4
1.7×10-6
1.5×10-4
3.0×10-9
物质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sp
6.3×10-18
2.5×10-13
1.3×10-36
3.4×10-28
6.4×10-53
1.6×10-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十章 化学实验与化工流程练习题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很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十三章 有机化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机物不属于酯类的是,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L-多巴是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及答案解,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