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注意: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寺山修司说过:“正因为是人,才能够改变过去。或者该把这视为人类独享的自由。”
作为传记片,《奥本海默》也享有这种自由,或者说,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诺兰说:“我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读者,使我自己,使整个项目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将从他的角度看到一切。”他最终的选择是使用第一人称创作剧本,把自己完全代入奥本海默,“我走进来,我坐在桌子旁,我做了这样的事情。”
或许也因为此,文本最终展现出的是高度的主观性。借由非线性叙事、声效、蒙太奇等诺兰的保留节目,观众被摁头进入奥本海默(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的世界,不仅看到他的经历、选择,更要体会他的情绪、感受。沉浸在这个文本所提供的高密度台词和目不暇接的叙事迷宫之中。观众遵循现在流行的“质疑-理解-成为”的框架,最终如诺兰所愿把脚踏进这个天才的鞋子之中。
诺兰叙事的商业化特征也在于此。和其它好莱坞电影一样。他的故事从不会留下太多空隙让你产生布莱希特所鼓吹的间离感。后者认为,戏剧或电影营造的自然主义或现实主义幻象,阻碍了戏剧和电影观众反思现实生活同叙事事件之间的联系。只有在一些陌生化的瞬间,观众才能从传统戏剧提供的强大幻觉中清醒出来、更直接地和戏剧所描述的内容建立连接,从而成为改革潜在的实践者。
诺兰从不这么做,本质上他缺乏让影像影响现实的野心。与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布莱希特不同,诺兰沉湎于自己的叙事游戏。《奥本海默》因此是一部非常“诺兰”的作品:叙事的中心没有留白,人物的复杂性不意味着留给观众自行理解的空间。虽然关于影片的一些刻板印象就是“信息密度大、很烧脑”。但《奥本海默》是一个被严格规划好的迷宫,强编码的信息流中没有岔路口。它要求观众勤勤恳恳地在唯一叙事的引导下,走到唯一的终点。
那么,《奥本海默》对历史的再现是否公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看看另一部传记片。
《阮玲玉》这部关锦鹏拍摄的关于20世纪30年代电影明星的传记电影,以它的后现代性而出名。和诺兰的叙事策略截然不同,《阮玲玉》反对展示一个被编织得看不见接缝的幻境。虽然同样使用非线性叙事。但《阮玲玉》的三条叙事线并非互相巩固,更像是互相拆台:一条时间线上,彩色的影像再现阮玲玉(张曼玉饰)的演艺生涯;另一条线上,阮玲玉本人出演的黑白默片作为档案图像出现;更精彩的第三条线上,《阮玲玉》这部电影的拍摄和准备过程被记录下来。于是观众们看到,张曼玉一会儿扮演着阮玲玉,一会儿又作为张曼玉本人,坐在镜头前阐释她对阮玲玉的看法。
死于“流言可畏”的阮玲玉最怕旁人笃定的揣测、叙事、评说,所以关锦鹏一再地在现实和虚拟之间仰卧起坐,是为了在这陨落的巨星被盖上的棺樽留出一道缝,一道可供喘息的缝。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如研究者所言。通过强调纪录影像的“元电影”特征,自传片自我反思的维度被拓展。这种多层次的生命写作中,自我反思性、怀疑和不确定性扮演了重要角色,观众被鼓励探求他们所可能获取的最佳叙事,而不是被权威灌输唯一解。
和《阮玲玉》对比,《奥本海默》对待历史的态度就相当传统。它并未超过库斯滕在1992年对当时美国传记片的洞察:“传记片几乎总是从中间开始,在人物已经超过他或她的价值可能受到家庭影响的年龄……取代作为因果模式的家庭,好莱坞嵌入了自我发明,那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个性的建构,也是19世纪的主流性格的建构方法。”当结尾镜头回到起点。诺兰的叙事就像一张严丝合缝的网,重新发明了奥本海默。
最终,没有后现代性,没有模糊和不可知,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在正反派斗争中对号入座。而前者——尽管被强调复杂性——还是成为符合好莱坞逻辑的悲情英雄。
很具深意的事实是。尽管花了三个小时事无巨细地雕塑奥本海默,但本片只给予遥远东方数十万人的苦难以疏离的一瞥。最终,核辐射的影像只是被转述性地展示,出现在奥本海默的幻觉之中:他在礼堂里祝贺核弹试验成功的演讲。伴随着灾难的画外音,台下同僚的身影被核辐射蚕食——那是全片唯一—处实际出现受难的客体。
电影《奇幻核子战》的结尾,为了让美国的观众切肤体会原子弹的真正含义,导演吕美特不惜把一颗虚构的原子弹砸在纽约街头。面对同样的主题。可能忌惮观众的反应、可能担心破坏故事的工整,总之那些真实的伤口、遥远的哭声。被隔绝在诺兰的银幕之外。
镜头背过身去,对准奥本海默的荆棘皇冠。
(摘编自雁城《新京报书评周刊》)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诺兰使用第一人称来创作《奥本海默》剧本,这一选择赋予了他改变过去的自由。
B.“这个天才的鞋子”指的是诺兰惯用的引导观众产生沉浸式体验的电影制作技巧。
C.诺兰在《奥本海默》中严格规划的叙事迷宫导致影片信息密度不大,其实并不烧脑。
D.作者认为影片中奥本海默的复杂性仍显不足,还是具有脸谱化特征的好莱坞英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诺兰电影的商业化特征决定了他的影片是叙事游戏,而不具备观照现实的严肃性。
B.由布莱希特对间离感的鼓吹可见,他怀有“戏剧或电影应当影响现实”的艺术追求。
C.传记片如果意图公允地再现历史,就应追求后现代性,不能采取传统的叙事策略。
D.在创作涉及人类苦难的电影时,不能聚焦人物的精细塑造,而应直面灾难的危害。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寺山修司的话,是为了解释诺兰创作《奥本海默》这部电影的原因。
B.文章通过将布莱希特与诺兰对比,来突出诺兰独特的电影叙事风格及其艺术追求。
C.文中使用“摁头进入”“仰卧起坐”等通俗形象的词语,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含义。
D.文章末段指出诺兰叙事的选择性,暗含对影片不足之处的评论之意,含蓄而有余味。
4.文中加点词“互相拆台”有何含义?(4分)
5.作者在文中将《奥本海默》分别与《阮玲玉》《奇幻核子战》两部电影进行比较,请简要分析这两次比较。(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1)二零一七年岁尾,《收获》杂志六十周年庆典,在太热闹的时刻,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2)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革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可惜我不吸烟,不然在他左手托着的烟斗上。献一缕烟丝,安抚一下他。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
(3)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滋然.复信调佩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乌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4)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
(5)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不过基座过高了,感觉鲁迅是坐在一个逼仄的楼台看戏,让人担忧着他的安危。
(6)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为他寂寞空守了四十年的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这像他的脾气。这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
(7)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8)墓前雨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惑觉。
(9)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朝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10)离开鲁迅墓地。迎着风中被撕扯下来的艳丽的械树叶,我去参观鲁迅纪念馆。馆藏丰富。我留意的是那些曾与鲁迅相依相伴的实物,他戴过的硬硬的礼帽,这礼帽是再也不能为他挡风了:他穿过的棉袍以及蓝紫色的带花纹的毛背心.这样的衣物也再也不能为他避寒了:他用过的白瓷茶碗依然好看,但它再也不能为他送去茶香了;他用过的吸痰器。不能再为他排解胸中郁积之物了(真正的郁积。靠它也是排解不了的吧);而那一支支笔,也再也不能随他在纸上叱咤风云了。
(11)离开纪余馆。风小了一些。我出了公园,一路打听。步行去鲁迅在大陆新村的最后寓所——山阴路132弄9号。
(12)讲解员介绍着一楼会客室的陈设,餐台餐椅、墙上的画等等。而我的目光聚焦在了瞿秋白寄存此处的那张著名的书桌上了。只三两分钟吧。就被保安吆喝着去二楼。二楼是鲁迅的书房兼卧室,不很宽敞。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近门处东墙边的那张黑色铁床.上面还摆放着棉被和枕头。鲁迅先生就是在这张床上。吐出最后一口气的。而那最后一口气是真的散了,还是附着在了室内的台灯上,做夜的眼?或是附着在了南窗的窗棂上,做曙光的播撤器?
(13)保安已在一楼大声呼唤讲解员,让她赶快带游人出来,说是时间到了,其实我们进来不过一刻钟。我郁郁出了鲁迅故居。其实我很想看看灶房的陈设,萧红不是在这儿为鲁迅烙过东北特色的韭莱盒和油饼吗?
(14)我回到山阴路上,风又起来了,这条路成了风匣,回荡着风声。从鲁迅谢世之所到他长眠之地,并不遥远。但这条路在我眼里却很长很长,它仿佛记录着一个人半个多世纪的跋涉。
(15)走在异乡的街头,只觉得这里的冬天与我故乡相比,更像春天,因为闪烁的花朵,像黑夜的笑声,从苍绿中挣扎而出。这样的花朵也就格外明亮和湿润,就像感动的泪。
(16)我迎着风。在山阴路上徘徊。风很大——很大很大的风。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7日《笔会》副刊,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3)段和第(6)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直接引用鲁迅的原句,两处都体现了鲁迅对人生的洞彻和达观。
B,作者对鲁迅墓前塑像颇有不满,这既针对鲁迅墓地的设计,也指向后世人们纪念鲁迅、传承鲁迅精神的方式。
C.甬道尽头人流不息的路、虹口足球场的穹顶、健身娱乐的各路音乐,都衬托出了鲁迅墓地的庄严肃穆感。
D.作者委婉地批判了参观大陆新村时保安的吆喝和大声呼唤,其主要原因是保安导致我无法尽兴地游览。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2)段对文豪塑像和第(5)段对鲁迅塑像的描写,颇具动感,幽默的语言下透露出作者心中的轻快。
B.参观鲁迅纪念馆的叙写中,作者运用大量整句,以联想融合眼前实物与历史情境,表达了深切的悼念。
C.倒数第二段与标题遥相呼应,以“黑夜的笑声”“感动的泪”作喻,暗含鲁迅精神在其中,富有诗意。
D.文章在叙写游览始末的同时,自然地引入相关材料,既增加了文章意趣和可读性,也丰富了文章内涵。
8.游览的后半段,作者多次写到“风”,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第00小节中“重正的郁积”有什么深刻寓意?请结合《祝福》或《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要阐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乐圃先生,吴那来民。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趋,就室居那乐圃坊。有山林趣。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邦向服。那守监司墓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鼻走乐圆。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贤之,起为本那教授,以为木广也,起为太学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握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中,进疾不禄,享年六十。子都、杭州盐官、耦、耕举进士,以六月基至德乡,从光禄之莹。
先生道广.不跳短人,人亦乐趋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盖见之如麟风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著书三百卷,六经有州说,乐圆有集,琴台有志,吴那有续记。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延成太平之功制礼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於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赠绿百匹。呜呼,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那,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
《节选自米芾《乐圃先生墓表》)
材料二:
元祐年六月二十五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同邓温伯、胡宗愈、孙觉、范百禄等札子奏。臣等伏见前许州司户参军苏州居住朱长文,经明行修,嘉祐四年乙科登第,堕马伤足,隐居不仕,仅三十年。不以势利动其心,不以穷约易其介。安贫乐道,固门著书,孝友之诚,风动阔里,廉高之行,著于东南。本路监司本州长吏前后累奏,称其士行经术,乞朝延旌擢,差充苏州州学教授,未蒙施行。近奉诏,中外臣僚自监察御史已上并举堪充内外学官二人。此实朝廷博求人才、广育士类之意。如长文者,诚不可多得。其人行年五十余,昔苦足疾,今亦能履。臣等欲望圣慈,褒难进之节,收久废之材。量能而使之,特赐就差充苏州州学教授,非惟禄忾明养一乡之善士,实使道义模范彼州之秀民。取进止。(节选自苏轼《荐朱长文札子》)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序略A曰B方朝廷成C太平之功D制E礼乐以比隆F商周G则是书也H岂虚文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舜,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没醒明的首领,后世用来泛指圣
B.不禄,文中指朱长文因身体原因不原山业头言.所以不能导用朝廷的俸福
C.骚雅,《离骚》与《诗经》中《大雅》不难》的并称,文中指诗文之木
D.中外,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与“古人出外”中的“中外”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长文因病足隐居乐圃,读书写书。在业抽声名渐隆,地方官员都前来点他请教,经过吴地的士大夫以能拜访到他为荣幸。
B.朱长文交游甚广,虽然他无权无势.终觉指出朋友的缺点,人们却愿意迫随他,并把他当作麒麟凤凰一样难得而宝贵的人来看待。
C.苏轼认为朱长文德才兼备,恳请皇上任田。认为这既能体现朝廷求贤若温任人唯贤,也可以使朱文长成为榜样来教化当地百姓。
D.朱长文被起用为州学教授一事,两则材料的记录略有不同;从材料的体式以及两位作者与朱长文的关系来看,苏轼的记录应该更确凿。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
(2)不以势利动其心,不以穷约易其介。
14.两则材料对朱长文的称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插花吟邵雍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头插花枝,饮酒为欢,鲜花美酒映照,一派怡然陶醉。
B.颔联回味身世,颈联落笔当下,体现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C.“况复”“那堪”“争忍”等词用三层转折来逐步推进气氛。
D.本诗风格平易通俗,颇具幽默感和趣味性,充溢着世俗情怀。
16.简要概括诗人“花前醉归”的原因。(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 , ”,外在的文和内在的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合乎中道,才能够称得上是君子。
(2)《归去来兮辞》中,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以寄寓诗人个性与情操的诗句是“____,__”。
(3)《项脊轩志》中,作者在修葺南阁子时,“”,使院子“增胜”:末尾写妻子手植的枇杷树“”,惨恻之思溢于言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
了解航空母舰的人通常把它的甲板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这是因为,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事故频发。甲板上的工作人员受伤或牺牲的原因主要包括:被调度中的舰载机撞击,被吸入舰载机进气口,或被舰载机尾气吹落航母舷外。
这些危险每天都伴随着飞行甲板人员。为了 A .人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为了便于识别和确定工作的危险程度。甲板工作人员通常都会穿着特定颜色的服装。黄衫军士的主要任务是指挥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上的交通,当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将发动机开足马力以后,绿衫军士就要爬到飞机下面进行检查.看看弹射器挂钩是否拴紧。他们不光要防备着随时有可能会出现的险情,还必须和疲劳进行斗争。①如果说他们的工作在白天已很危险。②那么夜幕的降临意味着危险系数升至恐怖级别。③可是夜问光线不足,④发生事故的机会变得更大,⑤所以晚上的时候,⑥工作人员们必须更加胆战心惊。
每次飞机起飞前,工作人员都要 B 。他们像法医一样,全神贯注地寻找有可能被吸入飞机引擎的任何外来物——金属片、螺丝钉、金属丝和弹簧,并把它们彻底清除。使它们不能在甲板上为非作歹。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2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威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威蛋”。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光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20,有人认为“肃然起敬”用在此处不恰当,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2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原不知何处去B.为伊消得人憔悴
C,天生我材必有用D.曾经沧海难为水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筷子头一插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与人的沟通需要借助表达。有时候,表达可以化解误会,增进情感;有时候,表达可能会招致误解,引发争议……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4,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74,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语文,文件包含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语文docx、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常州教育学会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常州教育学会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