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

    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产生的母胎。西方文学的神话背景突出,希腊神话与《圣经》中的神话更是西方文学创作重要的源泉与母题。“重述神话”是西方文学一种自觉而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国上古时代也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但在文献古籍中记载不多,资料零散,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系统地保留下来,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以外,其它则散见于古籍中。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洪水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发明创造神话”中的“后羿射日”等。
    汉魏六朝的神怪小说、唐人传奇、宋元话本、《西游记》等明清小说,都或多或少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也有浓厚的神话传统底蕴,贾宝玉、林黛玉的劫运历程与创世神话的原始、历劫、回归的结构非常相似。另外中国的诗歌与神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屈原的赋,李白、李贺、李商隐等的诗歌许多都有神话元素。但是,以上只是说中国文学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重述神话”之作。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20世纪上半叶,鲁迅先生创作了《故事新编》,其中的《补天》《奔月》《理水》是三篇比较成熟的“重述神话”之作。
    鲁迅说他的《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之作”,“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这里所谓“点染”和“信口开河”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鲁迅对《奔月》的“重写”就具有与原神话不同质的“现代体验”。《奔月》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但鲁迅抽空了古代典籍文化中庄严、瑰丽、神圣的意味,具备高度主观化的自我表现意味。在典籍中,这位射九日、斗文豹、屠长蛇、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羿已逐渐成为英雄人物的活标本。然而,鲁迅只撷取了它的基本故事骨架,借这个以英雄为主人公的故事载体进行“点染”“信口开河”与“解构”。于是,这位传奇式英雄在鲁迅笔下遇到一个个人生的困境——日复一日地捕不到猎物,遇到刁钻泼辣的老婆子的纠缠,学生冷箭的暗算,爱妻嫦娥的背弃离去。神话中的英雄在鲁迅“信口开河”的“点染”中被消解与颠覆,褪去了英雄的油彩衣服,具备了常人的烦恼与痛苦。羿的这种落寞凄凉、孤独彷徨的生存状况无疑是具备相同心境的鲁迅自身的写照,羿“举起了投枪”却不见长蛇、不见封豕、踯躅辗转的生存状态无疑就是鲁迅陷入“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无物之阵”中的生存状态,羿的痛苦其实就是鲁迅精神苦闷的外化。鲁迅正是由对神话故事的外壳进行点染,而重写出一个迥然不同的新故事来。
    (摘编自古大勇《鲁迅、苏童与世界文学中的“重述神话”传统》)
    材料二:
    “新神话”以传统神话故事为叙述基础,超越了对超能力的崇拜,已经与宗教完全割裂。新神话动画就是以这种现代的神话理念进行创作的动画作品。新神话动画生存的当代社会,已经基本完成了启蒙和现代化的改造。神话这一题材的发展与延续,首先必须直面的尖锐问题就是如何去重建“弃神”后引发的权威消解和因此带来的文化真空与意义的缺失。《小门神》以中国道教传统和民俗文化中最接地气的保护神——门神作为主角设定,而剧情发展的主要诱因,就是动画中所映射的真实世界——“弃神”的现代世界。这样的世界,神性消失,也无人再将神作为崇拜的对象,张贴门神保护平安也成为了一种过气的旧俗,已经无人遵守;天上的门神也沦落至只有打扫清洁的工作可做,还面临着随时失业的危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一开场,就同《小门神》中的神荼和郁垒一样,处于消极的人生低谷。故事中的神话主角,就像今天在世俗社会中已经几乎消失的神话英雄一样,没落、低沉,完全失去了英雄的光环,落入了世俗的尘埃。
    但是在这些电影的结局中,一开始被抛弃的神又都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新的信仰秩序被建立,神性也得以重建。经历了长期现代化发展的世俗社会,物质世界已经极尽繁荣,但精神世界崩塌后,人心秩序的维系愈发困难,这是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所在,也是新的神话题材动画内容讲述的现实基础。藏于神话背后的历史传统作为文化深处的基因符号,虽然在现实中已经逐渐被公众淡漠,但依然有人对此坚守。新的神话题材动画结局中陷入低谷的“神”都开始重新站起,开始重新确立起自己的价值,而那些被打破的基因符号,也被一点点地重新拼贴。重建后的神话形象已经摆脱了旧神话的窠臼,而成为了动画中被人重新崇拜的英雄。神话的重新建构符合社会需要,而动画叙事的设置便是现实的映射。《小门神》中的门神重新受到欢迎和张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年的驱逐,也象征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中,对于传统文化和意义回归的一种期待。
    (摘编自赵洋《神性重建与传统回归:当下神话题材类国产动画的叙事策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虽然神话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二十世纪以前“重述神话”是不自觉、不成熟的,没有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
    B. 鲁迅将神话故事重写成具有复杂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小说,表现出鲁迅的现代生命体验,这是神话“重述”后产生的新的文学特质。
    C. 在新神话动画中,现代世界是“弃神”的世界,神不再处于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位置,失去了神的光环,与世俗里的人接近。
    D. 电影可以折射社会真实,面对现代世俗社会出现的精神危机,国产动画电影通过让低谷中的“神”恢复神圣的地位来解决这一问题。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羿在以往典籍中确定的英雄形象,与鲁迅重新塑造的羿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B. 材料一引用鲁迅“随意点染”“信口开河”的话语,是为了说明他的创作旨在反叛传统。
    C. 材料二借电影中神话人物没落的例子来说明“神”在理性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的不适应性。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出了中国神话是中国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鲁迅《破恶声论》:“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淑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
    B. 在动画电影《年兽大作战》中,托塔天王被迫退休,大量的神仙无事可做,而神话中骇人的年兽只不过是一个吓唬并娱乐“人”的公司职员。
    C. 神话学家斯特伦斯基曾说:“我们不应把神话当作某种古已有之的实存之物,应将神话视作一种‘繁荣昌盛的工业’,不断推陈出新。”
    D. 在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结尾,消极潦倒的孙悟空冲破封印,熔岩为甲,化焰为篷,恢复法力,找回自我,重新成为了英雄。
    4. 请你以一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基础,进行“重述神话”的创作,写一个120字以内的故事梗概。
    5. 鲁迅的小说《奔月》和中国新神话动画对神话的重写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B 3. A
    4. 选准神话;解构神话;具有现实意义;情节完整,语言流畅。
    5. 同:①都解构了神话;②都反映了现实。
    异:①鲁迅通过重塑神话人物形象来表达自我困境;②新神话动画通过重建神的价值来呼唤传统文化和意义回归。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D.“让低谷中的‘神’恢复神圣的地位”错,新神话动画通过让“神”重新确立自己的价值,呼唤传统回归来解决现代精神危机问题,而非让“神”“恢复神圣的地位”。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是为了说明他的创作旨在反叛传统”错,引用鲁迅“随意点染”“信口开河”旨在表现自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困境。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观点是神话形象的重新建构。
    A.意思是先民以神话解释奇异现象的原始思维有其合理之处,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选准神话。结合材料一“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洪水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发明创造神话’中的‘后羿射日’等”,从中选择一个作为重述的神话故事。
    然后解构神话。结合材料一“这里所谓‘点染’和‘信口开河’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鲁迅对《奔月》的‘重写’就具有与原神话不同质的‘现代体验’”“神话中的英雄在鲁迅‘信口开河’的‘点染’中被消解与颠覆,褪去了英雄的油彩衣服,具备了常人的烦恼与痛苦”“鲁迅正是由对神话故事的外壳进行点染,而重写出一个迥然不同的新故事来”可知,把神话故事进行外壳的“点染”,对其进行故事重写,让故事具有与原神话不同质的“现代体验”。
    最后让神话具有现实意义。“重述神话”形象要摆脱旧神话的窠臼,以现代的神话理念进行创作,使其具有现实意义。注意叙述故事梗概要情节完整,语言流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同:①结合“《奔月》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但鲁迅抽空了古代典籍文化中庄严、瑰丽、神圣的意味,具备高度主观化的自我表现意味”“神话这一题材的发展与延续,首先必须直面的尖锐问题就是如何去重建‘弃神’后引发的权威消解和因此带来的文化真空与意义的缺失”可知,都解构了神话;
    ②结合“这位传奇式英雄在鲁迅笔下遇到一个个人生的困境——日复一日地捕不到猎物,遇到刁钻泼辣的老婆子的纠缠,学生冷箭的暗算,爱妻嫦娥的背弃离去”“张贴门神保护平安也成为了一种过气的旧俗,已经无人遵守;天上的门神也沦落至只有打扫清洁的工作可做,还面临着随时失业的危险”可知,都反映了现实。
    异:①结合“羿的这种落寞凄凉、孤独彷徨的生存状况无疑是具备相同心境的鲁迅自身的写照”“羿的痛苦其实就是鲁迅精神苦闷的外化”可知,鲁迅通过重塑神话人物形象来表达自我困境;
    ②结合“在这些电影的结局中,一开始被抛弃的神又都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新的信仰秩序被建立,神性也得以重建”可知,新神话动画通过重建神的价值来呼唤传统文化和意义回归。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咳嗽天鹅
    铁凝
    天越来越冷了。刘富鞧在被窝里想,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刘富在镇上给镇长开车,把车拾掇得挺干净。刘富爱干净,后来去外边开过眼界,变得更爱干净,并且滋长着一点从前并不明显的小傲气。比如他经常对香改说:“就你,要不是为了让我妈高兴,打死我也不会娶了你。”
    香改是刘富的老婆,人长得好看,却生性邋遢,手脚都懒。结婚之后,刘富从来没在自家的大衣柜里找到过要找的衣服。这很让刘富受不了,就为了这个,他和香改闹起离婚。香改抵抗不住刘富的坚决:“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大声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没有一天断过。
    现在,刘富钻出被窝,西屋响起香改的咳嗽声。刘富朝东窗根望望,窝棚里的天鹅好似响应着香改的咳嗽,伸出雪白的长颈也“咳、咳、咳”地叫起来。每逢这时刘富就想:怨不得这天鹅名叫咳嗽天鹅呢,一叫还真像咳嗽一样,可真不怎么好听。
    这只天鹅是镇长送给刘富的:耷拉着脖子,毛奓着,一看就是只病鹅。他讲究干净,打算过几天把它给出去。女儿正念初中,上网查了这只鹅的学名应该是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刘富尤其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刘富虽然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研究起怎么给它治病,只两天,这鹅竟然好了起来,也吃也喝了,每天吃家里一个鸡蛋,刘富很心疼。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常常在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迫不及待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一天早晨,天鹅步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好,走又不敢走。刘富发现它的脚蹼已经干裂。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嗖嗖的刺痛。原来天鹅只能旱养两三个月,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哪里能管它的一世呢?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刘富打通了省城动物园的天鹅馆,接电话的是景班长,刘富就说了要送天鹅的事。晚上,刘富把香改叫到东屋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
    中午之前他们就顺利到了省城,刘富搬下装着天鹅的竹筐对车上的香改说,你就坐在车上等我,一会儿我就出来。
    刘富很快就找到了天鹅馆:敢情有这么一大片水啊,三十来亩吧。景班长打量着他怀里的竹筐说,不错,是大天鹅,我们这儿最多的就是大天鹅……刘富想亲眼看见裂了脚蹼的咳嗽天鹅下水入了池,他也就算对得起它了,也就算了了一桩麻烦事。
    快中午了,景班长说吃了饭再走。
    一会儿粉条菜端上来了。
    一会儿管理员叫景班长出去了。
    一会儿景班长回来了。
    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大块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
    刘富说这是鸡呀?景班长说是鹅,你送来的那只天鹅。
    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的样子。
    景班长只好给他解释说,动物园医生已经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结果是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体内脏器严重老化,基本不再有存活的意义。
    刘富说多老算是老啊。
    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
    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景班长说我们养这么一只老天鹅所要花费的成本你想过没有?
    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眼前一个酒杯。他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他把头伏在方向盘上闭住眼,眼前立刻是黑铁锅里被肢解了的白天鹅。刘富的整个脑袋顿时轰鸣起来。他没有想到,这只麻烦了他几个月的天鹅,竟会让他的心有那么大的说不出的难受。这时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咳、咳的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难道它没有被送进黑锅它也没有那么衰老?刘富扭转头朝后排座看去,看见了歪坐在那里的香改。
    刘富如果不在这时往后看,他就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大半天时间他已经把她给忘了,他原本要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香改的咳嗽,也同样不喜欢天鹅的咳嗽。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很没有成色。但是就在刚才,当他听见后排座上突然响起的咳嗽声时,竟意外地有了几分失而复得般的踏实感。
    刘富一心想要快些离开省城,路上他只下了一次车给香改买了一套煎饼馃子。香改不挑食,也不抱怨刘富丢她在车上那么长时间,只扎着头吃煎饼。吃了一会儿才冷不丁问刘富一句:“哎,你不吃啊?”刘富摇摇头,香改就又自顾自地吃起来。唉,这就是香改了。刘富叹道。其实香改从来就是这样吧?只是他忘了她从来就是这样。他没有在医院门前停车,也没有征得香改的同意。也许他是想,要是从今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他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咳嗽天鹅没有死在普通的百姓家中,却死在懂得照顾天鹅的动物园工作人员手上,这充满讽刺意味。
    B. 刘富很疼爱咳嗽天鹅,与它建立起较深的感情,天鹅脚蹼因缺水而皴裂,他就赶紧联系相关动物园。
    C. 天鹅在家里是“雪白的长颈”,在动物园是“灰褐色的大块的肉”,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灵魂的震撼。
    D. 本来铁了心要和香改离婚的刘富,却因为天鹅之死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咳嗽声相似这一点巧妙地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动物的关系连接起来,构思用心,叙事讲究,内涵丰富。
    B. 本文以悬念开篇,引发读者兴趣,接下来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刘富得到天鹅的由来、喂养的经过及送走天鹅的原因。
    C. 刘富“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比拟形象生动,意在批判动物园宰杀老鹅的冷酷。
    D. 小说以小见大,借助一个庸常的生活琐事,把读者导向了一个生活哲学的境界,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细腻冷静的体察。
    8. 小说中咳嗽天鹅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9. 有人认为“咳嗽天鹅”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咳嗽天鹅”有哪些象征意味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B 7. C
    8. ①采用欲抑先扬/对比/突转的手法,前文叙述咳嗽天鹅被送到了天鹅馆,似乎有了理想的归宿,结果却反遭劫难,出人意料。②借助铺垫/伏笔的手法,前文透露天鹅馆里最不缺大天鹅,以及用餐期间景班长进进出出,都暗示了咳嗽天鹅的命运,因而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9. ①象征着动物的生存困境。缺乏人道主义的意识,功利至上,动物保护问题就难以根本解决。②象征着值得珍惜却被忽略的亲人。他们虽然可能不完美,却应该得到爱与宽容。③象征着乏善可陈却值得经营的平凡生活。虽然可能是一地鸡毛,没有成色,却让人踏实,应该被维护与经营。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刘富很疼爱咳嗽天鹅”错,刘富并非一直心疼喜爱老天鹅,而是觉得它是个麻烦,让自己的生活更纷乱。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比拟”“意在批判动物园宰杀老鹅的冷酷”错,不是比拟,是比喻。意在表现刘富的感同身受,他内心的痛苦与怜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采用欲抑先扬/对比/突转的手法,“刘富很快就找到了天鹅馆:敢情有这么一大片水啊,三十来亩吧……刘富想亲眼看见裂了脚蹼的咳嗽天鹅下水入了池,他也就算对得起它了,也就算了了一桩麻烦事”前文叙述咳嗽天鹅被送到了天鹅馆,似乎有了理想的归宿,结果“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大块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刘富说这是鸡呀?景班长说是鹅,你送来的那只天鹅”天鹅被炖了,反遭劫难,出人意料。
    ②借助铺垫/伏笔的手法,前文“景班长打量着他怀里的竹筐说,不错,是大天鹅,我们这儿最多的就是大天鹅”“一会儿管理员叫景班长出去了。一会儿景班长回来了”透露天鹅馆里最不缺大天鹅,以及用餐期间景班长进进出出,都暗示了咳嗽天鹅的命运,因而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
    ①象征着动物的生存困境。结合“动物园医生已经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结果是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体内脏器严重老化,基本不再有存活的意义”“景班长说我们养这么一只老天鹅所要花费的成本你想过没有?”可知,咳嗽天鹅没有死在普通的百姓家中,却因为年老和花费成本高而死在懂得照顾天鹅的动物园工作人员手上,说明缺乏人道主义的意识,功利至上,动物保护问题就难以根本解决。
    ②象征着值得珍惜却被忽略的亲人。结合“刘富如果不在这时往后看,他就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大半天时间他已经把她给忘了,他原本要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刘富摇摇头,香改就又自顾自地吃起来。唉,这就是香改了”可知,改香需要他的照顾,他们虽然可能不完美,却应该得到爱与宽容。
    ③象征着乏善可陈却值得经营的平凡生活。结合“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香改的咳嗽,也同样不喜欢天鹅的咳嗽。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很没有成色”“但是就在刚才,当他听见后排座上突然响起的咳嗽声时,竟意外地有了几分失而复得般的踏实感”可知,香改虽然可能是一地鸡毛,没有成色,却让人踏实,应该被维护与经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教童子A必使B其趋C向D鼓舞E中心F喜悦G则其进自H不能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亡,同“无”,指没有,“燕虽小国而后亡”的“亡”指灭亡、消亡,两者意义和用法皆不同。
    B. 歌诗,即咏唱诗篇,这里阐述的诗的功能与《论语》中的“诗,可以兴”所强调的基本一致。
    C. 被,文中是覆盖的意思,与《聊斋·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词义相同。
    D. 揖让,文中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在周代按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多次提到古人先王之教,认为教之明伦、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均是先王立教之意,值得效法。
    B. 作者批评当世教学者把记诵词章当作教学重点,这种方法难以调理性情、完善品格,甚至会让儿童走上歧途。
    C. 本文主要论述童蒙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不仅关注儿童时期的品德修养,还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D. 本文阐释了把礼与善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强调用礼义潜移默化,这样能改弃成规,达到“蒙以养正”的功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2)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14. 如果只一味以“句读课仿”要求学生,会有哪些后果?请结合文段简要概括。
    【答案】10. AEG 11. A 12. D
    13. (1)委婉规劝他们读书,不只是开启他们的认知和感觉罢了,也是用来沉下心来反复思考保存本心、用抑扬顿挫的诵读来宣扬他们的志向的方法。
    (2)要求他们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善念培养他们。
    14. ①厌恶上学;②仇视老师;③偷偷玩耍;④爱说谎话;⑤庸俗低劣,走向下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
    “今教童子”是无主句,动宾结构,宾语后断开,即A处;
    “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其”是“使”的宾语、“趋向鼓舞”的主语,句子结构完整,在“鼓舞”后断开,即E处;
    “中心喜悦”中,“中心”是“喜悦”的主语,“中”前断开,且“则”,连词,引出下一句,之前断开,即G处。
    故选A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错误。两者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指灭亡、消亡。句意: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
    B.正确。
    C.正确。句意:滋润了花草树木。/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D.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强调用礼义潜移默化,这样能改弃成规”错误,由原文“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可知,用礼义潜移默化也只是方式之一,且“改废其绳墨”是“更改废弃我的规矩”的意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讽”,委婉规劝;“但”,只是;“知觉”,认知和感觉;“所以”,用来……的;“宣”,宣扬。
    (2)“责”,要求;“检束”,约束;“导之以礼”“养之以善”均为状语后置,正常表述为“以礼导之”“以善养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可知,厌恶上学;
    ②由原文“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可知,仇视老师;
    ③由原文“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可知,偷偷玩耍;
    ④由原文“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可知,爱说谎话;
    ⑤由原文“偷薄庸劣,日趋下流”可知,庸俗低劣,走向下等。
    参考译文:
    训蒙大意示教读
    明·王守仁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
    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它就会很快枯萎。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委婉规劝他们读书,不只是开启他们的认知和感觉罢了,也是用来沉下心来反复思考保存本心、用抑扬顿挫的诵读来宣扬他们的志向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的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逐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
    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用善念培养他们,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
    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也许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吧!切记切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于③,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所作。②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③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出了词人长夜难眠的苦闷,一个“虚”字,既写出环境的深幽空寂,又流露出贬谪生活的寂寥与空虚。
    B.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两句写出词人听尽乐曲、思虑万千、仍未入睡的情态,虚实相生,内涵丰富。
    C. 下阕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悲慨与深沉的怀乡之情,词人感叹连返回故乡的好梦也断了,只能如同孤独的游魂。
    D. “峥嵘岁又除”交代了词人年复一年流徙在外的处境,尤其是在他人阖家团圆的除夕,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16. 前人评价秦观“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请说说“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15. B 16. ①语言通俗易懂,但情味深厚。②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汉书·苏武传》)。不说自己音讯断绝,只说郴州是连大雁也飞不到的地方,暗示离乡日久、音讯全无,委婉表达思乡、寂寞之情。③衡阳这样的远地尚且还有大雁飞去传书,郴阳却连大雁都飞不到。在衬托和递进中更添失望与落寞。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虚实相生”错误。“丽谯”二句意思是说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可见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是实写。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汉书·苏武传》),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表现词人音讯全无的失望心情。
    从语言运用看,“犹有”“无”用语通俗易懂,但对比中的情味深厚。
    衡阳这样的远地尚且还有大雁飞去传书,郴阳却连大雁都飞不到。使用对比手法,在衬托和递进中真实地写出作者身在贬所,突出举目无亲,孤寂难耐的况味,言近旨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直接揭示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3)《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奖赏应有准则,不能根据自己的情绪而滥加奖赏。
    (4)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将其无奈隐忍、矛盾痛苦的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
    【答案】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④. 盖自怨生也 ⑤.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⑥. 吞声踯躅不敢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省、幽、谬、踯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 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不饿了。你快活地唱着“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时你像一只鸟儿一样轻捷,敢从高高的山崖上跳下去抄近路。你还追赶过一只青灰色的野兔子,那青灰色的兔子在这黄土高原里显得鲜明而刺眼。可是你没追着,累得满头大汗地躺在又干又烫的黄土上喘气。等到你爬一座大山时你累了,那段公路又酥又软,上面结着开裂的硬皮儿,下头是软陷的松土。你咬紧牙往上爬,白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 ① 。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可是那时你的生命像刚点燃的一簇火,你的四肢都弹性十足。你知道你的心脏特别健康,脉搏又沉又稳。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上龟裂的黄土硬皮儿,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 ② 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黄河出现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8. ①. 口干舌燥 ②. 锲而不舍
    19. ①“后来,后来”运用反复手法,更强调时间之长,为后文表现突然看见黄河的惊喜蓄势。②“你看见了黄河”与前文陈述主体/句式一致;强调的是在“你”的努力之下看见了黄河;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形容毒日头晒得人的情形,可用“口干舌燥”。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
    第二空,语境形容攀登时的不放弃,可用“锲而不舍”。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后来,后来”运用反复修辞,重复使用两个“后来”,表现攀登时间之长和攀登的艰难,为后文表现突然看见黄河的惊喜蓄势。改句只用一个“后来”,表意简单,缺少表现力。
    原句“你看见了黄河”运用第二人称“你”,作为陈述的主体,人称的使用与前文“你信心十足地踏上龟裂的黄土硬皮儿”语境保持一致;“你看见了黄河”以“你”为主体,强调是在“你”的努力之下看见了黄河;第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有代入感。改句“黄河出现了”陈述主体是“黄河”,一般陈述语气,没有原句表达更有情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为“夜明之神”,与太阳同辉。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列入皇家祀典,像日月这样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族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是无缘祭享的。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性的认识, ①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日,但中秋赏月、玩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宇宙奇观,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节俗形成。文人沿袭赏月古风, ②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壮美,友朋千里,诗酒风流;宋人对月感物伤怀,常以月的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映不住宋人的伤感,常常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浩叹。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从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到如今家庭团聚、共吃月饼, ③ 。明月依旧,人心已非。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20. 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词“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B.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
    C. 他很有点像我们中国的贾谊,但是贾生的才华,还不曾焕发到他的地步。
    D. 萧队长听到这话笑了,意思像说:“你得加小心呵,这是你的事。”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 B 21. ①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②但唐宋两代人赏月的情趣大不一样/都借月寄寓情思
    ③中秋节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22. 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盖不住宋人的伤感,他们常常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浩叹。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用法是举例。
    A.比喻;
    B.举例;
    C.比较;
    D.推测。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性的认识”说明月亮不再如从前那么神圣,应填: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②下文“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壮美,友朋千里,诗酒风流;宋人对月感物伤怀,常以月的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具体解说唐宋人赏月情趣的相同或不同,应填:但唐宋两代人赏月的情趣大不一样/都借月寄寓情思。
    ③“从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到如今家庭团聚、共吃月饼”是说中秋节节俗文化的变化,应填:中秋节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搭配不当,“掩映……伤感”动宾不搭配,改为“掩盖……伤感”;
    二、中途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明月,“常常发出……”的主语是送宋人,在前面加上“他们”。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8月11日上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五部获奖作品,其中得票最高的作品《雪山大地》是以“故乡”为母本的。作者杨志军说:“我希望雪山大地的故事能讲给更多人,希望在讲述父辈们和同辈们的故事时,能有共情者跟我一起歌哭而行,流连忘返,希望爱在广袤的故乡厚土上延续,一代比一代更加葳蕤地传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故乡”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张志军的作品《雪山大地》,以故乡做母本,叙写故乡风物。他从故乡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用文字讲述故乡的故事,让故乡的风土人情、精神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他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他对故乡的眷念和深情,让爱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延续,唤醒一代又一代的人捍卫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题目要求表达对“故乡”的思考,写作时,可以谈故乡对个体的重要意义。一提起故乡,我们似乎有着太多的眷恋。最能牵萦我们心怀的有故乡的美景、故乡的美食、故乡的人等。故乡是一缕阳光,当你冷寂时可以从此寻得温暖;故乡是一片港湾,在你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故乡,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更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可以谈对故乡的眷念和热爱,故乡,我们生于兹长于兹的地方;故乡,在我们身上烙下深深印记的地方;故乡,我们无法选择,但每个人都会与她一见钟情;故乡,我们可以离她很远很远,但最终却都会叶落归根。还可以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传承保护故乡的风土人情,精神财富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莫让故乡渐行渐远。一、社会转型之痛大概是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绕不开的历程,但如何让这段过程平稳度过不留创伤,应成为每位有识之士认真思量的问题。二、在这段过程中,不仅会出现乡村凋敝、田园陷落,更会在人们的心理上留下重重阴影。三、中华民族原本是一个农耕民族,我们对家乡田园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文化中也积淀了太多太多的乡土风情,我们有那么多讴歌山水田园的诗篇,最后呼吁我们真的不能让那份诗意渐行渐远!
    立意:
    1.月是故乡明。
    2.莫让故乡渐行渐远。
    3.故乡永远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相关试卷

    2024届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

    2024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docx、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和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