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上几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的一声就诞生了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他们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存在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将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成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的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坍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霍金和图罗克以及林德试图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拥有‘负曲线’的宇宙。霍金和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发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摘编自蒂姆·雷德福《宇宙诞生之争》)
材料二:
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暴胀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可观测的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在2017年秋天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
材料三:
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做出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是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有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确保万无一失。
(摘编自霍金《宇宙的未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膨胀理论泰斗之一的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毫无意义,因为砰的一声就诞生宇宙的事时时刻刻都会发生。
B. 研究宇宙的几位大师都以“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都认为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坍缩。
C. 霍金并不支持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的多重宇宙理论,依据是若多重宇宙中不同宇宙太大乃至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D. 宇宙现有密度好像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这一说法的前提是暴胀理论是正确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霍金经过检验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论证后得出此同样的结论。
B. 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全都在探究的共同问题是宇宙膨胀是否会实现临界平衡或者形成“负曲线”和无限未来。
C. 宇宙学家普遍认为,宇宙的某些区域只要暴胀开始就永远不会停止;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过程却是没有终点的。
D. 人们总是预言未来,预言宇宙的未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人们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做出准确预言。
3. 下列根据材料所做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可能让哲学家感到头疼,但也可能给哲学家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B. 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就引发无数次大爆炸,那么宇宙初始条件则会消失在复杂的宇宙史迷雾中。
C. 目前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是现代大爆炸理论,此理论认为生命只能出现在局部区域。
D. 霍金曾想写一部预言未来的历史书,这必然能让人们了解预言并更准确地预言宇宙未来。
4. 材料一中争论的双方就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争论的焦点与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5.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宇宙的产生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各有侧重。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B 2. B 3. D
4. ①争论的焦点: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答“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其后一直在膨胀,但膨胀会终止吗”也可)。②霍金和图罗克认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答“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也可)。③林德认为,宇宙形成后就会永恒膨胀,即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发生新的大爆炸。
5.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对宇宙产生及未来发展趋势问题几种不同观点。②材料二侧重介绍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即现代大爆炸理论。③材料三侧重阐述预言宇宙未来是很困难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研究宇宙的几位大师……都认为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坍缩”错,根据原文“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坍缩”可知:认为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坍缩是爱因斯坦的观点,并非研究宇宙的几位大师之观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B.“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全都在探究的共同问题是……”错,原文是“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霍金和图罗克以及林德试图弄明白的问题’”,可见:应该是霍金等当今世界上几个研究宇宙的大师。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这必然能让人们了解预言并更准确地预言宇宙未来”错,材料三中霍金说“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可见,原文是“几乎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选项说成“这必然能让人们了解预言并更准确地预言宇宙未来”。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材料一第二段中这样说——“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第五段中这样说——“霍金在其最新写成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发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可知: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发生新的大爆炸。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根据材料一中“当今世界上几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另一方是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的一声就诞生了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他们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这两种论点都以‘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分析,材料一侧重介绍对宇宙产生及未来发展趋势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
结合根据材料二中“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暴胀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分析,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
结合根据材料三中“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人们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做出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分析,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问道:
“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圆型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大嫂,你家大哥呢? ”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儿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让“我”多年后仍然不能忘怀。
B. 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他的脸“慢慢红了”,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
C. 小义开始叫“大哥哥”,后来又改称“叔叔”,对小鲁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D. “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
B. 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
C. 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
D. 文中多次写到左轮枪的子弹,数量由“六颗”变为“五颗”,反映了“我”心境的改变,也顺势引出后文的故事。
8. 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
9. 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茹志娟的《百合花》叙事完整连贯,表现了战争年代的人性之美,本文的叙事方式却与之不同,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B 7. B
8. (1)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2)指用来杀敌的武器;(3)虚指,象征着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和本领。
9. 本文以“给我一枝枪”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叙述故事不是按照一条线,而是双线并行。一方面写和平年代,以时间为线索,写梦境,再写刚刚当兵的战友的儿子小鲁,最后写小鲁离开;另一方面写战争年代,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对十几年前经历的叙述,写碰到敌人三架战斗机的围攻,写进入鲁西南了解房东大哥的牺牲,再写营长牺牲,“我”终于有了一枝枪,最后写用这枝枪打敌机的场景。
小说的叙述在现实与回忆之中来回穿插,多次转换,但因为线索清晰,给人感觉多变而不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理解错误,“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小鲁拘束是性格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枪。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错,小说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保家卫国才是小说的主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这里的枪是实指,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
“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这里的枪不单指用来射击的枪,还指用来杀敌的武器;
“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这里的枪是虚指,不是指真实的枪,而是象征着小鲁在军旅生涯中磨练的坚强意志和保家卫国的本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方式的能力。
开篇写和平年代,“……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先从梦境写起,写“我”因为没有一枝枪而遭到敌机的欺凌;
然后转入对十几年前经历的回忆“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围攻”,“我”是全营唯一没有武器的人,“‘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引出“我要一枝枪!”的强烈愿望;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又转回现实场景,是小鲁引发“我”对“一枝枪”的感慨;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你怎么没有枪?”“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写小鲁与孩子的对话,引发枪的话题;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牺牲了,一起七个”又从现实转入鲁西南战斗的回忆,因为没有武器,宿营的村子一下子牺牲了七个人;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又回到现实的叙述;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营长牺牲了”“通讯员果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再次回到回忆的叙述中,营长牺牲,“我”得到了营长的手枪;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又转换回到现实;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进入过去的回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回到现实的叙述;
“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回忆用这这枝枪打敌机的场景;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最后回到现实,写小鲁当兵离开。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部,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B.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C.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D. 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文官的考核以及科举文教事务,长官称礼部尚书。
B. 擢,提升官职,此外“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C. 举,意为举荐,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举”字意思不同。
D. 端坐,即正坐。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坐”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殿试状元,生性孝顺,为人有器度,长期担任皇帝的讲经官,深受孝宗的眷顾。
B. 王守仁天资聪颖,十七岁就同娄谅谈论朱子理学,十八岁参加乡试,便能考中举人,其后自行悟道,开创阳明心学。
C. 王守仁喜好谈论军事,擅长射箭,担任过兵部主事,后被提拔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宁王朱宸漳叛乱。
D. 王守仁因直言上奏营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遭到杖责,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直到刘瑾被诛杀,才被调任庐陵知县。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14. 王守仁为什么更为推崇陆九渊的学说?请根据文本简要回答。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王守仁沿用习俗教化引导他们,当地夷人内心欢喜,纷纷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供王守仁居住。
(2)忽然领悟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的道理,感叹道:“道理就在这里。”
14. 王守仁认为,朱熹的代表作是其中年时还不成熟的学说,陆九渊的学说简易直捷,并且能够上接孟子的学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
“华”是主语,“性孝”是谓语,结构完整,且“母”是下一句的主语,应在“孝”后停顿,排除BD;
“母”是“年逾百岁卒”的主语,句子结构完整,且“华”是下一句“已年七十余”的主语,在“卒”后停顿,排除A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掌管文官的考核”错,吏部掌管文官的考核。
B.正确。
C.正确。举荐;列举。意思不同。句意: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文章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而表达的意义却很深远。
D.正确。句意:每日正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着问客人道。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
B.“十八岁参加乡试”错,由原文“弱冠举乡试”可知,“弱冠”指二十岁。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因”,沿用;“相率”,纷纷,一个接一个;“为屋”,建造房屋;“栖”,使……栖息,供……居住。
(2)“格物”,领悟推究事物原理;“致”,获得;“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喟”,感叹、叹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可知,王守仁认为,朱熹的代表作是其中年时还不成熟的学说,陆九渊的学说简易直捷,并且能够上接孟子的学统。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是余姚人。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弘治年间,积功升官担任学士、少詹事。王华为人有器度,在负责给皇帝讲书的官位上任职最久,明孝宗十分眷顾他。正德初年,晋升礼部左侍郎,因为王守仁触犯了刘瑾,外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后又因事获罪被罢免官职。刘瑾倒台后,王华才恢复原职。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王守仁妊娠十四个月才出生。他的祖母梦见神人从云端中送婴儿下到人间,于是取名王云。五岁还不能说话,一个奇人抚摩他,更改名字叫王守仁,才开始说话。十五岁,游访居庸关、山海关。时常擅自出塞,纵览山川美景。二十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好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官职担任刑部主事,在江北判决囚犯,称病还乡。后被起用补任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直言上奏营救他们,刘瑾发怒,守仁在朝廷上被杖责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之中草木丛生,苗、僚等族群杂居。王守仁沿用习俗教化引导他们,当地夷人内心欢喜,纷纷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供王守仁居住。刘瑾被诛杀,守仁遇赦酌情调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被提拔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嘉靖六年,诏令王守仁担任两广总督兼任巡抚,王守仁已经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走到南安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谒上饶的娄谅,与他谈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返还家中,每日正坐,研究阅读《五经》,不随便说笑。游学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修筑房屋。广泛阅读程朱二氏的学说,数年之后仍然没有收获。被贬谪到龙场时,穷荒之地没有书籍,他就每日研讨旧有知识。忽然领悟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的道理,感叹道:“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培养良知为主。认为宋代周敦颐、程颢和程颐之后,只有象山陆九渊的学说简单易行直截了当,能够承接孟子的传承。而朱子《集注》《或问》等著作,是他中年思想尚未定型的学说,学者一致跟从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 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 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 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16. 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答案】15. B 16. 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静,以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②视听结合。晚禾、蝶飞、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③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鼓响鸡鸣描绘的应该是喧腾的景象。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鹊噪”是听觉描写,“飞”“晚禾”“秋草”是视觉,视听结合;“鹊噪”“蝶飞”是动,衬托出了“晚禾”“秋草”之静。“鹊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落笔,“蝶飞秋草畦”则是从近处勾勒。总之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鹊噪之动衬托禾地之静,蝶飞的动景衬托晚禾秋草的静景,晚禾秋景的视觉与鹊噪的听觉描写相结合,“鹊噪晚禾地”的远景和“蝶飞秋草畦”的近景相结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而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锦瑟”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2)苏轼《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是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的具体化。
(3)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复习古诗词背诵,组织用意象联想诗句的游戏,现在老师给出“子规(杜鹃)”“猿”“空山”三个意象,要求答出两句诗,含有其中的两个意象,你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锦瑟无端五十弦 ②. 一弦一柱思华年 ③. 诵明月之诗 ④. 歌窈窕之章 ⑤. 其间旦暮闻何物 ⑥. 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易错字词:端、柱、诵、窈窕、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6月20日,95岁的词作家乔羽病逝。作为一位高产词作家,乔羽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千多首 ① 的歌曲。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达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 ② ,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乔羽那些近乎白描的歌词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
“歌这东西,必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喜欢,所以既要有动人的感情又要平白如话,我不喜欢 ③ ,就喜欢直来直去地写非常简单的大白话。”乔羽说。他在《中国歌海词丛》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小小院落也要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能是维生素片剂,得是新鲜的瓜果梨桃。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愿意与时俱进,并不排斥新事物;他的歌词中,既有着古典情韵,也有着现代浪漫。他曾在自己的文集最后写下这样一句话: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愿意与时俱进,并不排斥新事物
B.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
C.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
D.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1)脍炙人口(经久不衰)(2)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格格不入)(3)涂脂抹粉(傅粉施朱、精雕细刻、寻章摘句) 19. B
20. ①乔羽以“家常饭、粗布衣”“锦衣美事、高堂华屋”等为喻体,贴近生活,生动形象表现出歌词创作通俗易懂、关注日常的特点。②将“锦衣美事、高堂华屋”与“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对比;更能凸显乔羽歌词创作关注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指乔羽创作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传颂。可填“脍炙人口(经久不衰)”。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②处,语境指歌曲不能流行是因为与大众的思想相反,可填“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行动跟既定的方向完全相反。
③处,语境与“直来直去”意思相反,强调修饰打扮,可填“涂脂抹粉(傅粉施朱)”。涂脂抹粉: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傅粉施朱: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第一处,搭配不当,“受到……熏染”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受到……熏陶”;
第二处,结构混乱,“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侵染,传统文化的根……”中途易辙,保持“乔羽”作话题对象,后句改为“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
第三处,语序不当,“他也愿意与时俱进,并不排斥新事物”逻辑顺序错误,按照事理逻辑,先说“不排斥新事物”,才能“与时俱进”。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语段三处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歌词”,喻体分别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
其中“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形容歌词的华美、追求外在,“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形容歌词的朴素、通俗易懂。
喻体“锦衣美事、高堂华屋” “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之间又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彰显了乔羽对歌词创作的追求,即关注人民,书写人民所思所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围绕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冬奥会的吉祥物也不例外。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首次进行了彩色图像的电视转播,而这种转播也为滑雪小人偶“雪士”走红全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1976年,在因陋就简/因繁就简的奥地利冬奥会上,正式出现了冬奥会吉祥物:一个圆滚滚、长有胡萝卜红鼻子的小雪人!由于浪漫的奥地利人付与/赋予了其太多的动感传说,这个小雪人不仅成了观众们的最爱,也让每届冬奥会都有了设计吉祥物的传统。1998年,曾在1940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但却因二战而未果的日本长野,终于在期待了40多年之后,等来了其神魂颠倒/魂牵梦萦的冬奥会,也许是这种期待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尽管他们最初也曾考虑用一只白鼬充当吉祥物,但最终却还是一下子就推出来了四只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小猫头鹰,从而让吉祥物的数量首次达到了四个!这些意外走红的小玩具,不仅成就了冬奥会吉祥物这一概念,同时也让奥运吉祥物成为一门相当不错的生意,甚至是产业!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理念,体现了围绕引领时代、追求卓越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B.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理念,体现了以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C.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围绕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D.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以引领时代、追求卓越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2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
B. 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
C. 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角色的故事
D. 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角色的故事。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
23. 文中横线上填有两个词语,请结合文意,将正确的词语依次写出。
【答案】21. B 22. A
23. 因陋就简 赋予 魂牵梦萦 形态各异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以下语病:
第一处,成分残缺,“蕴含”缺宾语,应在“未来”后加“理念”;
第二处,“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应改为“以……为中心”或者“围绕……中心”。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根据下文“冬奥会的吉祥物也不例外”的提示可知,衔接句的句末阐释“吉祥物”的故事,与下文衔接更紧密,排除BD项。
C项,“吉祥物是故事”主宾搭配不当,应为“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排除C项。
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因陋就简: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因繁就简:避开繁杂的,从事简单的。结合“1976年”可知,“奥地利冬奥会”举办时条件简陋,选用“因陋就简”。
第二处,付与:拿出,交给。赋予:给予,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结合“太多的动感传说”可知,奥运会吉祥物寄托了人们的期盼,带着某种使命等,选用“赋予”。
第三处,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结合“终于在期待了40多年之后”可知,语境是说人们一直在期盼奥运会的到来,选用“魂牵梦萦”。
第四处,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修饰“小猫头鹰”形态各不相同,选用“形态各异”。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华为公司代表言论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电影《长津湖》台词
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大意为:善于打仗的,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不会与敌对峙。)
——《老子》
人们常说:人生如战场,你我皆士兵。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题目有三则材料,材料一给人的启示是:每一个英雄都是经历了重重磨难、千锤百炼才成就的,未来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材料二给人的启示是:要有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材料三给人的启示是: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良好心态,保全好自身,以更好的状态参与“战争”。三则材料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在战场上只有机智勇敢、排除万难、沉着冷静、能战善战、坚信必胜的战士,才能成为英雄。
从“人生如战场,你我皆士兵”可知,“战场”具有比喻和象征意味,指竞争、磨难、挫折、坎坷等。根据材料主旨,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写作:人生充满坎坷,只有克服千磨万难,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想法决定活法,带着必胜的信念出发,人生定然不会负你;在人生的战场上,不可蛮干莽撞,要做一位善于斗智斗勇的英雄。
从“启示”“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或散文。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散文要形散神聚。
立意:
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3.挫折都是纸老虎。
4.自古英雄多磨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整本书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整本书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