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专题07 古诗文-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古诗文-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文件包含07古诗文-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教师版docx、07古诗文-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统编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07 古诗文【阅读点津】古诗文阅读分为古诗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是考查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方面。阅读古诗时要注意:①掌握字音,读出节奏;②推敲字义,理解诗句;③理解全诗,体会情感;④朗读欣赏,注意积累。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借助注释,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了解全文内容,这样才能轻松、准确地答题。【典型例题】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的大自然美景的喜爱、热爱之情,也从侧面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单元测试题】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4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意思: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弥漫着满天的霜华,只有对面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渔船上闪烁的渔火,伴着我的愁绪,使我难以入眠。【解析】本题是对词义及诗句意思的考查。有一些古诗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时,我们可将诗句中的词语分别解释,然后再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对其进行恰当地修饰再加工,确保翻译的句意既准确又通顺。2.《枫桥夜泊》这首诗中诗人看到的景物有月亮、霜、枫树、渔火,听到的声音有乌啼和钟声。(4分)【解析】本题考查从诗句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我们只要在翻译古诗的基础上找到与题目对应的答案即可。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所听、所见的江上秋景;后两句写了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的情景。由此可知,所见之景为月落、霜、枫树、渔火,所听之声为乌啼、钟声。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感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触发了这位游子羁旅之愁,孤寂思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小学三年级期中测试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江南春》是一首赞美江南春天(季节)的诗。(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把握。诗题“江南春”中的“春”已点明描写的季节是春季,诗句中的“莺啼”“绿映红”也从侧面交代了所写季节。2.翻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3分)答:辽阔的江南大地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解析】本题是对诗句翻译的考查。翻译诗句时,我们可先逐字逐词予以翻译,最后将词语的翻译串联起来,即是诗句的意思。注意,串联之后应认真读一读,确保其通顺、连贯。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这首诗是整体着眼于江南的特有景色的作品。( √ )(2)“千里”是对江南地理范围广阔的概括。( √ )(3)“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江南有四百八十座佛寺。(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大意的能力。诗句中“四百八十寺”是概数,形容佛寺数量很多,并不是真的有四百八十座佛寺。故第(3)题说法错误。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这足以说明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题】主题:离别惜情【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乙】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甲诗中,诗人送别的友人是孟浩然,友人要去的地方是广陵(扬州);乙诗中,诗人送别的友人是元二,友人要去的地方是安西。(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文的能力。两首诗的题目都点明了送别的友人及友人要去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甲诗中的“广陵”就是扬州,从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可知。2.甲诗与乙诗中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天,用“ ”画出古诗中能点明季节的诗句。(3分)【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甲诗“烟花三月”直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三月,从季节上来说是春季。乙诗需要从描写的景物上来判断,第二句中“柳色新”的意思是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季。3.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千古传诵的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4分)【解析】本题是对诗歌类别和思想感情的考查。两首诗都是送别朋友的,我们一般把描写送别朋友及亲人的古诗归为送别诗。体会每首诗的后两句,我们就知道这两诗表达的都是恋恋不舍的感情。4.两首诗的不同点:①作者不同,甲诗的作者是李白,乙诗的作者是王维;②表达手法不同,甲诗是A(A.先叙事后写景 B.先写景后叙事),乙诗是B(A.先叙事后写景 B.先写景后叙事)。(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两首诗不同点的分析。李白和王维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创作的诗篇数量颇多。我们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作者不能记混。后两空从表达手法上进行比较;甲诗一、二句写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这是叙事;后两句写了江面上的景色,借景抒情。乙诗前两句写渭城早晨下雨后的景色,是写景;后两句交代了人物、事件,是叙事。【黄冈市红安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题】_____________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答题时,我们应先弄懂文段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再仔细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不要用现代汉语习惯来解读,如把“方”解释为“方形”。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我们应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并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此外,注意句中“感”要译为“被……感动”。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3分)答:铁杵成针。无论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做成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本文写了李白小时读书不顺,弃学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针,这对他触动很大,便返回发奋读书,最终学有所成。这个故事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做事的经典。【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三年级测试题】 弟子规(节选)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4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叫我们的时候,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先解释重难点词语,然后逐词翻译,最后连成通顺的句子,做到不漏词。2.仿照下面句子,完成一组新编《弟子规》。(4分)于父母 善沟通 于同学 要友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认真观察例句,所写句子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句式相同,意思要连贯。【武汉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题】《论语》两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思而不学则殆:疑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有些词语古代意思与现代意思有很大差别,如本题中的“殆”,在现代汉语中是“危险、几乎”的意思,在本句中是“疑惑”的意思,平时学习时要多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务必译出关键字词。如句中“三”是概数,表示几个人,而不是三个。3.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强调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古文名句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学习与思考”可将第一、二空答案锁定在第一则;由题干中的“虚心向别人学习”可将第三、四空答案锁定在第二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古文中的名句佳篇,记准字形,了解句意,这样方能提高我们的综合运用能力。4.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论语》的名言?请写出一句。(4分)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本题是对名句积累的考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有意地对名句系统地分块归类积累,这样,在遇到类似的题时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三年级阅读竞赛试题】 自相矛盾楚人①有鬻②矛与盾者,誉之③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④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⑤陷也。”或曰:“以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注】①楚人:楚国人。②鬻(yù):卖。③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④陷:穿透,刺穿。⑤无不:没有。⑥以:用。⑦弗: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我们先要了解所给词语都有哪几种意思,然后将意思分别放入句中进行选择。注意,“或”在文中译为“有人”,不能翻译成“有时”。2.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那个人回答不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这句话中的“其人”指卖矛与盾的人,“弗能”是“不能”的意思,“应”是“回答”的意思,“也”是语气词,可不译。理解了这几个关键词,句子的意思便通晓了。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分)答: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来比较是盾坚固还是矛锋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找出那人说的话,即“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将其译成现代汉语即可。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4分)答: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篇短文用卖矛与盾的人自说自话地对矛和盾进行片面夸大,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前后抵触。【西安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期中测试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词语。(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任何一个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思,因此我们可以因文定义,也就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一个词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6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最终没买到鞋子。(2)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先解释重难点词语,然后逐词翻译,最后连成通顺的句子。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答: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建立在对内容的准确把握上。本文讲了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是不会成功的。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很多,请再写出三个。(3分)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解析】本题是对成语积累的考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归类积累成语,如将成语按描写花鸟的、出自神话故事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描写人物动作的等进行分类记忆。这样就会减少错误,提高我们的答题准确性。啼:啼叫。愁:愁绪。(1)去:离开。(2)方:正。(3)欲:想要。(4)还:回去。(1)吾盾之坚:坚固。(2)吾矛之利:锋利。(3)或曰:有人。(4)弗能应也:回答。(1)履:鞋子。(2)操:拿。(3)宁:宁可。(4)罢:集市已经解散。
07 古诗文【阅读点津】古诗文阅读分为古诗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是考查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方面。阅读古诗时要注意:①掌握字音,读出节奏;②推敲字义,理解诗句;③理解全诗,体会情感;④朗读欣赏,注意积累。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借助注释,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了解全文内容,这样才能轻松、准确地答题。【典型例题】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的大自然美景的喜爱、热爱之情,也从侧面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单元测试题】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4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意思: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弥漫着满天的霜华,只有对面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渔船上闪烁的渔火,伴着我的愁绪,使我难以入眠。【解析】本题是对词义及诗句意思的考查。有一些古诗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字典中的意思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时,我们可将诗句中的词语分别解释,然后再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对其进行恰当地修饰再加工,确保翻译的句意既准确又通顺。2.《枫桥夜泊》这首诗中诗人看到的景物有月亮、霜、枫树、渔火,听到的声音有乌啼和钟声。(4分)【解析】本题考查从诗句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我们只要在翻译古诗的基础上找到与题目对应的答案即可。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所听、所见的江上秋景;后两句写了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的情景。由此可知,所见之景为月落、霜、枫树、渔火,所听之声为乌啼、钟声。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感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触发了这位游子羁旅之愁,孤寂思乡的情感油然而生。【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小学三年级期中测试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江南春》是一首赞美江南春天(季节)的诗。(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把握。诗题“江南春”中的“春”已点明描写的季节是春季,诗句中的“莺啼”“绿映红”也从侧面交代了所写季节。2.翻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3分)答:辽阔的江南大地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解析】本题是对诗句翻译的考查。翻译诗句时,我们可先逐字逐词予以翻译,最后将词语的翻译串联起来,即是诗句的意思。注意,串联之后应认真读一读,确保其通顺、连贯。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这首诗是整体着眼于江南的特有景色的作品。( √ )(2)“千里”是对江南地理范围广阔的概括。( √ )(3)“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江南有四百八十座佛寺。(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大意的能力。诗句中“四百八十寺”是概数,形容佛寺数量很多,并不是真的有四百八十座佛寺。故第(3)题说法错误。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这足以说明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题】主题:离别惜情【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乙】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甲诗中,诗人送别的友人是孟浩然,友人要去的地方是广陵(扬州);乙诗中,诗人送别的友人是元二,友人要去的地方是安西。(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文的能力。两首诗的题目都点明了送别的友人及友人要去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甲诗中的“广陵”就是扬州,从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可知。2.甲诗与乙诗中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天,用“ ”画出古诗中能点明季节的诗句。(3分)【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甲诗“烟花三月”直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三月,从季节上来说是春季。乙诗需要从描写的景物上来判断,第二句中“柳色新”的意思是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春季。3.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千古传诵的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4分)【解析】本题是对诗歌类别和思想感情的考查。两首诗都是送别朋友的,我们一般把描写送别朋友及亲人的古诗归为送别诗。体会每首诗的后两句,我们就知道这两诗表达的都是恋恋不舍的感情。4.两首诗的不同点:①作者不同,甲诗的作者是李白,乙诗的作者是王维;②表达手法不同,甲诗是A(A.先叙事后写景 B.先写景后叙事),乙诗是B(A.先叙事后写景 B.先写景后叙事)。(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两首诗不同点的分析。李白和王维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创作的诗篇数量颇多。我们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作者不能记混。后两空从表达手法上进行比较;甲诗一、二句写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这是叙事;后两句写了江面上的景色,借景抒情。乙诗前两句写渭城早晨下雨后的景色,是写景;后两句交代了人物、事件,是叙事。【黄冈市红安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题】_____________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答题时,我们应先弄懂文段的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再仔细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不要用现代汉语习惯来解读,如把“方”解释为“方形”。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我们应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并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此外,注意句中“感”要译为“被……感动”。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3分)答:铁杵成针。无论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做成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本文写了李白小时读书不顺,弃学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针,这对他触动很大,便返回发奋读书,最终学有所成。这个故事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做事的经典。【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三年级测试题】 弟子规(节选)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4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叫我们的时候,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先解释重难点词语,然后逐词翻译,最后连成通顺的句子,做到不漏词。2.仿照下面句子,完成一组新编《弟子规》。(4分)于父母 善沟通 于同学 要友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认真观察例句,所写句子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句式相同,意思要连贯。【武汉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期末测试题】《论语》两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思而不学则殆:疑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有些词语古代意思与现代意思有很大差别,如本题中的“殆”,在现代汉语中是“危险、几乎”的意思,在本句中是“疑惑”的意思,平时学习时要多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务必译出关键字词。如句中“三”是概数,表示几个人,而不是三个。3.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强调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古文名句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学习与思考”可将第一、二空答案锁定在第一则;由题干中的“虚心向别人学习”可将第三、四空答案锁定在第二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古文中的名句佳篇,记准字形,了解句意,这样方能提高我们的综合运用能力。4.你还知道哪些出自《论语》的名言?请写出一句。(4分)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本题是对名句积累的考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有意地对名句系统地分块归类积累,这样,在遇到类似的题时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三年级阅读竞赛试题】 自相矛盾楚人①有鬻②矛与盾者,誉之③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④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⑤陷也。”或曰:“以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注】①楚人:楚国人。②鬻(yù):卖。③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④陷:穿透,刺穿。⑤无不:没有。⑥以:用。⑦弗: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时,我们先要了解所给词语都有哪几种意思,然后将意思分别放入句中进行选择。注意,“或”在文中译为“有人”,不能翻译成“有时”。2.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那个人回答不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这句话中的“其人”指卖矛与盾的人,“弗能”是“不能”的意思,“应”是“回答”的意思,“也”是语气词,可不译。理解了这几个关键词,句子的意思便通晓了。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分)答:那个人让楚人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来比较是盾坚固还是矛锋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找出那人说的话,即“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将其译成现代汉语即可。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4分)答: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篇短文用卖矛与盾的人自说自话地对矛和盾进行片面夸大,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前后抵触。【西安市实验小学三年级期中测试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词语。(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任何一个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思,因此我们可以因文定义,也就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一个词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6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最终没买到鞋子。(2)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先解释重难点词语,然后逐词翻译,最后连成通顺的句子。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答: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建立在对内容的准确把握上。本文讲了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是不会成功的。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很多,请再写出三个。(3分)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解析】本题是对成语积累的考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归类积累成语,如将成语按描写花鸟的、出自神话故事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描写人物动作的等进行分类记忆。这样就会减少错误,提高我们的答题准确性。啼:啼叫。愁:愁绪。(1)去:离开。(2)方:正。(3)欲:想要。(4)还:回去。(1)吾盾之坚:坚固。(2)吾矛之利:锋利。(3)或曰:有人。(4)弗能应也:回答。(1)履:鞋子。(2)操:拿。(3)宁:宁可。(4)罢:集市已经解散。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