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设计
展开《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4、与经典对话,学习陶渊明,坚持初心,坚守本心。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本诗的情感。
2、 思考走近诗人陶渊明,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资料补充:
1、题解 :《饮酒》组诗小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嗜酒如命,这些诗歌都是酒醉后写作的。其实是借这些诗歌抒写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2、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田园诗的开创者。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41岁归隐田园。其田园诗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
3、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导入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语毕,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提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明确:陶渊明
二、初读作品知古韵
(一)诗意梳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二)诵读教学
1、学习诗歌,我们要善于诵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熟本诗,扫除字词障碍。
2、读诗要读出语气、节奏、停顿、情感(朗读诗歌最高层次要求)。
3、五言古诗朗读节奏是有规律的的“二\三”模式。
4、播放智慧课堂诗文朗读,要求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小结:诗歌既有诗的隽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读出是的音韵美。这首诗作为田园诗歌名篇,我们要以一种缓慢的、舒缓的语气去诵读。
三、品悠然诗意
(一)第一层:品味“心远地自偏”的超然物外
(1)车马喧仅仅是指车马的喧闹吗?有没有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车马喧代表的是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联系此时归田十余年与归田前“不为五斗米折腰”,可知车马喧是指官场的交往,追逐名利的喧嚣。
【背景信息补充】陶渊明做官经历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2)心远地自偏,远的是什么?
远的是官场、名利,概括来说就是俗世。
(3)怎么理解心远地自偏?我们有没有学过同样用主观心境改变客观环境的课文?
齐:“虽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因为心远离俗世,所以住处也变得僻静了,因为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也不陋了,这正是君子的修身之道。
(4)那么同样是心远与地偏,陶渊明和《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有什么不同?
虽然同样远的是俗世的名利,但陶渊明是无须地偏而心远,“鸢飞戾天者”是见地偏而心远。对陶渊明来说地是否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无论条件如何他的心都是远的。
(5)我们说,陶渊明的心远是无需地偏的,他的境界比鸢飞戾天者要高很多,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人生态度,是什么呢?
齐:淡泊名利|超凡脱俗|避世自得
也就是:超然——超然物外、超然世俗、保持本心
(二)第二层:品味“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
1、“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能否换为“望”,为什么?
不能,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适悠然的氛围相吻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望”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山气日夕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何深意?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呢?也应该返归这美丽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苏轼曾说这两句诗:“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什么叫做“不用意”和“境与意会”,有没有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用意是指陶渊明见南山并非有意,他与南山的相见是自然景物的美好与人物心灵的悠然相碰撞的结果,所以叫境与意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无我之境。即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感受不到“我”的存在。我“悠然”既指诗人内心的闲适安逸,也可以指山的悠然,“见”既是“我”见南山,也是南山见“我”。“我”与南山心意相通,融为一体,不是刻意相望,却是自然而然的呈现。
(三)品味“欲辨已忘言”的真意难道
1、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小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四、品诗识真人,悟人生真意
结合分析内容,请你说一说,从 中,我看到了 的陶渊明。
从结庐中,我想到了三顾茅庐,南阳诸葛庐。庐是简陋的房屋,作者在喧闹的人境中建庐,我看到了品德高尚、不慕名利的志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是高洁的象征,我看到了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隐士。
而无车马喧,车马指代达官贵人,我看到了摆脱官场的羁绊,不为名利所牵引的勇士。
……
教师总结:这是我们心中的陶渊明,他摆脱束缚、远离官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才华横溢、淡泊名利……那陶渊明又是怎样来介绍和定义自己的呢?让我们读一读陶翁的诗。
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羁(jī)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
《归园田居 其一》
翻译:守拙:清贫自守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其三》
翻译: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五、对话时空悟诗魂
今天我们读了《饮酒其五》,著名的历史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先生说“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而是学会欣赏,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一生中无穷的安慰”,时间已经过去千载,今天我们再读陶渊明,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了?请允许刘老师自大一次,给大家设计一道人生选择题,你会做出什么选择?请利用对陶渊明的理解来说一说你的原因。
人生选择题:
A、汲汲官场大丈夫
B、偏居田野一农夫
答案预设:
选择A,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当生活有压力,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逼的我们进不得、退不得时,读读陶渊明,坚持初心,坚守本心。这才真正读懂了陶渊明。
选B,寄情田园,悠然人生。与陶渊明成为知己。
修一座茅屋,
在那车马喧嚣的地方,
却丝毫感受不到俗世的吵嚷。
为何你的心境如此静躺?
那是因为,
青山间的流岚,
锁住迷醉的眼光。
藩篱旁的菊花,
守住了信仰。
清新脱俗归自然,
淡泊名利弃官场。
六、课外阅读延伸
1、摘抄陶渊明其它诗歌,比较诗歌不同。
2、积累古代隐士的相关材料,储备写作素材。
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板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叙事—对比——引出疑问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设问——心境高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联想—实虚——物我合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写—景物——返朴归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情—感受——得意忘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诗中音韵,赏诗中景致,品诗里情思,悟诗里人生,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对话,导入新课,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