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与意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011107/0-17003886663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与意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011107/0-17003886663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上册四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四年级上册四 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教材从斑马线、停车位和路灯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并依据两条直线不相交,建立起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在建立平行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画平行线,进一步体验平行的特点,探究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并学会平行线的画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探究活动,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培养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3.通过引入平行的起源的数学史,加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会画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一起来看看(课件呈现情境图)。可以说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每个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
谈话: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当中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课件演示每幅图片中两条线),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每幅图片中交通设施都用两条线段来表示。
谈话:同学们,如果我们把每幅图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画下来,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交通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情境,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准确找到学生的起点,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搭桥铺路。
活动二:认识平行与相交。
1.画图感知,丰富表象。
谈话: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将情境图中这6组直线请到了我们的探究单上。
谈话:仔细观察探究单(一),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6组直线分分类吗?
分类——认识相交。
预设1:分为两类:①②③⑥一类,④⑤一类。
预设2:分为两类:①③⑥一类,②④⑤一类。
预设3:分为3类:①③⑥一类,④⑤一类,②一类。
谈话: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分类方法?为什么?
预设:我同意第2种分类方法,如果把②中两条直线延长就会相交。
谈话: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延长直线,两条直线相交。所以应该分为两类,①③⑥一类,②④⑤一类。刚才同学们提到了相交,像这样交叉在一起的两条直线,数学上叫相交(板书)。相交的点,我们称为交点。①③⑥这三组直线就是不相交的了(板书:不相交)。
归纳——认识平行。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将①③⑥这3组的两条直线延长会相交吗?再延长呢?无限长呢?(课件演示)
谈话: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谁能说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谈话:知道了什么是平行线,你能判断下面哪组的两条线互相平行吗?
感知同一平面内。
谈话:你能从我们教室中找出平行线吗?
预设:教室窗户的相对的两条边是平行的,桌子相对的两条边是平行的
谈话: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平行线,可见,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这两条边在这个平面内,它们是(平行的);这两条边在这个平面内,它们是(相交的);那这两条边是怎样的关系呢?
谈话:既不相交也不平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他们在不同的平面内。
谈话:噢!原来问题出在这儿。是呀!我们研究的相交和互相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而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难怪它们既不是相交的,也不是互相平行的。
谈话: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见,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谈话: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平行与相交(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分歧,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自己的知识。
活动三:学画平行线。
1.自主动手,尝试画平行线。
谈话:你们能画平行线吗?下面请你在探究单(二)中尝试自己画一画平行线吧。
2.全班交流,形成画法。
预设1:我在点子图上画。
预设2:我用两把直尺画……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画平行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画平行线必须保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
谈话:怎样保证作图的准确和规范呢?老师也画了一组平行线,认真观看视频,看老师是如何画的平行线?
谈话:下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在探究单上再画一组平行线。
谈话:对比几种作图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创造一组平行线,当用不同的工具画出平行线以后,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就使学生的个体经验在交流与共享中得以丰富,思路在碰撞与沟通中得以融合。
活动四:拓展数学史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从平行的角度去看我们以前学过的四边形,哪些线段是平行的?你能把这些四边形从“平行”的角度进行分类吗?
谈话:关于平行,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平行。2300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墨经》中说:“平,同高也。”谁能解读这是什么意思?
预设:应该是说两条直线之间一样宽。
谈话:对,《墨经》中打了一个比方,“平,谓台执也,若兄弟”,意思是说,两直线相平,好像身材差不多的两个兄弟抬的物体与地面相平一样。
谈话:《几何原本》中说,在同一平面内的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在不论哪个方向它们都不相交,那就是平行。
预设: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意思差不多。
谈话:你也许不会想到,欧几里得关于平行的一个想法,“也许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几何学的发展正是源自人类对平行的孜孜思索!
【设计意图】通过《墨经》和《几何原本》对平行的解读,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爱国情感。
活动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自主练习:折一折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手中的任意一张探究单,把它对折,再对折,现在打开,观察这些折痕是什么关系?
谈话: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命题30就解释了这一原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如果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a平行于直线c,那么直线b平行于直线c。进入初中后我们会详细探究这一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的设计,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提升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回顾整理,提升思考。
谈话:同学们,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同学们收获了这么多,实际上,平行与相交的知识在我们的周围应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还有很多平行与相交的例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伴乐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谈收获的过程中反思本节课的表现,引发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三 快乐农场---运算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设计意图数学广角找次品_人教新课标,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想尝试,方法择优,应用策略,拓展提高,质疑问难,归纳总结,自主练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平行与相交_青岛版,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