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0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1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1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19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22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26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29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5011206/0-170039019032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观)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1.矛盾的含义?两个基本属性?各自含义?关系?[难点]2.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和表现(原理)?4.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难点]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含义和地位?辩证关系(原理)[重点]?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和地位?辩证关系(原理)[重点]?7.两点论和重点论含义?关系?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
阅读课本P36-43页,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做好标记。
议题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对立)
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本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②“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③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生活矛盾混为一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中美之间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合作关系——统一属性(同一性)冲突关系——对立属性(斗争性)
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谁也离不开谁”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的同一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否极泰来,泰极否来。——《周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注意:①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不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②矛盾双方转化是需要条件,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矛盾向不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对立(你是你,我是我)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 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与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一切差异和对立 共性
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个性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C.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同一性: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B.同一性: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1、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相同)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①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探究二:根据下述材料,分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2、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猫的脚下则生有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马克思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A.区别:含义不同;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强调斗争性)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强调同一性)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总结: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
【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性。
1.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 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不能将矛盾的两个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4.矛盾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 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议题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含义: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注意: ①“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②“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但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③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分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④解决矛盾不等于消灭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为缓和状态。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善于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e)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rán)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yǎn) 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探究问题: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我国宋朝时期,京城有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衣服特别的合体,那么他有什么“秘诀”呢? 传说有一次,御使大夫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问:“请教御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 ”御使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 ”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42-43
①含义:②地位:③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思维逻辑: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和俗语归纳: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对症下药 量力而行 量入而出 随机应变 量体裁衣 入乡随俗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归纳: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张冠李戴 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 缘木求鱼 人云亦云 生搬硬套 答非所问 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依葫芦画瓢 一刀切 ……
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点,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
(1)也就是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思考: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不同类别、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含有果酸、味甜、糖类等水果的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强调普遍性)。
原因: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标志词:试点、示范、先试点再推广;抓好典型、解剖麻雀;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地方特色;在……理论 、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举一反三;借鉴…经验……
思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技巧点拨:区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
1.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5.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问题。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如果不能正确地确定“中心”,就不能真正掌握和推动全局;如果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全局都会受到损害。”任务1:思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情境一】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析事物的主次矛盾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绿水青山”保不住,经济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人民生存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前提条件。只有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稳定,才能为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当出现区域性环境污染或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呈扩散和蔓延的态势,政府和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将环境保护工作上升为头等大事。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条件,导致主次矛盾互变。
原先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了。
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国内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房地产市场走弱等因素冲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推动经济复苏。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重在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①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次要矛盾从属地位,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反对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主次颠倒;反对只看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总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判断主要矛盾关键词: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
下列俗语体现了什么方法论要求?
①打蛇要打七寸;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①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一个篱笆三个桩③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①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③十个指头按跳蚤;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均衡论);颠倒主次;只看主矛忽视次矛,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思考:“是药三分毒”说明药既可以治病,也有危害身体健康的负作用。既然药有危害性,人们生病了为什么还要吃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即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当缺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这个人就变成了“恶人”;如果一个 “恶人”痛改全非,当优点变成一个人的主要方面时,他就变成了“好人”。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药三分毒勿以恶小而为之
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错误倾向: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更不能颠倒矛盾主次方面、混淆事物性质。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白壁微瑕,瑕不掩瑜。
思考:下列说法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本质和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总结: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关键词:总的来说、抓主流、识大局、主体、本质、性质、辨方向、认清形势、评价功过、利大于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
如何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下面两组说法中哪些体现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哪些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2、含义(要求):①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3、联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含义不同:“一分为二”是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是指既看矛盾的这一方面,又看矛盾的那一方面。而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矛盾。(2)依据不同:前者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矛盾的概念;而后者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3)强调的内容不同:前者只强调两点,强调全面;后者强调的是有重点的两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a href="/zz/tb_c40034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说课课件ppt</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打造亮点,抓住重点,接续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ppt课件,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