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2.7 二次函数y=ax²+k(a≠0)的图像与性质(知识讲解)(附答案)
展开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能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并结合图像理解抛物线、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等概念;
掌握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与y=ax2+k(a≠0)之间的关系;(上加下减).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及性质
1.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
(1)
(2)
2.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的性质
关于二次函数y=ax2+k(a≠0)的性质,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函数值的增减性以及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等方面来研究.下面结合图像,将其性质列表归纳如下:
3.二次函数与y=ax2+k(a≠0)之间的关系;(上加下减).
的图像向上(k>0)【或向下(k<0)】平移│k│个单位得到y=ax2+k(a≠0)的图像.
特别说明:抛物线y=ax2+k(a≠0)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c),与抛物线的形状相同.函数y=ax2+k(a≠0)的图像是由函数的图像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的,顶点坐标为(0,k).
抛物线y=ax2(a≠0)的对称轴、最值与顶点密不可分,其对称轴即为过顶点且与x轴垂直的一条直线,其顶点横坐标x=0,抛物线平移不改变抛物线的形状,即a的值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已.
【典型例题】
类型一、
1.如图,已知抛物线.
(1)该抛物线顶点坐标为________;
(2)在坐标系中画出此抛物线y的大致图像(不要求列表);
(3)该抛物线可由抛物线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得到;
(4)当时,求x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2)见解析;(3)上,4;(4)..
【分析】
(1)求出对称轴得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先确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4),与x轴交点为(-2,0)和(2,0),然后利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3)根据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即可求解;
(4)结合函数图像,写出函数图像上x轴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
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0
令x=0,y=4
则顶点坐标为(0,4);
(2)由(1)得,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4),
令y=0,
x=±2,
则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2,0)和(2,0),画图得:
(3)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得,y=-x向上平移4个单位可得出y=-x+4;
(4)根据图像得,当y>0时,x的取值范围为:-2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二次函数与.
(1)随着系数和的变化,分别说出这两个二次函数图像的变与不变;
(2)若这两个函数图像的形状相同,则______;若抛物线沿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就能与的图像完全重合,则______.
(3)二次函数中、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表中、、的大小关系为______.(用“”连接).
【答案】(1)见解析;(2),;(3)
【分析】
(1)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变化会影响开口大小,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图像的具体影响.
(2)由于函数图像形状相同,可以得到;根据二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可求得函数,再由题意就可得到c=-2.
(3)将表中数值代入二次函数即可分别得到m、n、p含未知数c的代数式,比较大小即可.
解:(1)二次函数的图像随着的变化,开口大小和开口方向都会变化,但是对称轴、顶点坐标不会改变;二次函数的图像随着的变化,开口大小和开口方向都没有改变,对称轴也没有改变,但是,顶点坐标会发生改变.(只要学生答对变与不变各一个点就给满分).
(2)由于函数与函数的形状相同,
所以,即.
抛物线沿y轴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即得到抛物线.
因为该抛物线与的图像完全重合
所以
故答案为;
(3)表中数值代入二次函数可得;
,,
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上点的坐标特征.特别注意(2)时两个函数图像形状相同.
【变式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和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抛物线经过怎样的平移才能得到抛物线?
(2)函数,当x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其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试说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答案】(1)抛物线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才能得到抛物线;(2)>0;=0,1;(0,1),(-1,0)和(1,0);(3)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3).
【分析】
(1)根据作出的图像,即可得到平移方向和单位;
(2)由,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解:函数和的图像如图所示.
(1)抛物线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才能得到抛物线.
(2)函数,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1;其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1,0)和(1,0);
故答案为:>0;=0;1;(0,1);(-1,0)和(1,0).
(3)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3).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做出图像后即可得到平移的单位和方向.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已知二次函数y=ax2与y=﹣2x2+c.
(1)随着系数a和c的变化,分别说出这两个二次函数图像的变与不变;
(2)若这两个函数图像的形状相同,则a= ;若抛物线y=ax2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就能与y=﹣2x2+c的图像完全重合,则c= ;
(3)二次函数y=﹣2x2+c中x、y的几组对应值如表:
表中m、n、p的大小关系为 (用“<”连接).
【答案】(1)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随着a的变化,开口大小和开口方向都会变化,但是对称轴、顶点坐标不会改变;二次函数y=﹣2x2+c的图像随着c的变化,开囗大小和开口方向都没有改变,对称轴也没有改变,但是,顶点坐标会发生改变;(2)±2,﹣2;(3)p<m<n
【分析】
(1)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由函数图像的形状相同得到a=±2,根据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即可求得函数 y =ax2-2,根据完全重合,得到c =-2.
(3)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然后根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即可判断.
解:(1)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随着a的变化,开口大小和开口方向都会变化,但是对称轴、顶点坐标不会改变;二次函数y=﹣2x2+c的图像随着c的变化,开囗大小和开口方向都没有改变,对称轴也没有改变,但是,顶点坐标会发生改变;
(2)∵函数y=ax2与函数y=﹣2x2+c的形状相同,
∴a=±2,
∵抛物线y=ax2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y=ax2﹣2,与y=﹣2x2+c的图像完全重合,
∴c=﹣2,
故答案为:±2,﹣2.
(3)由函数y=﹣2x2+c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
∵1﹣0<0﹣(﹣2)<5﹣0,
∴p<m<n,
故答案为:p<m<n.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图形平移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形.
(1)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形状、对称轴、顶点等方面说出两个函数图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说出两个函数图像的性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解答即可;
(2)从开口大小和增减性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解:(1)解:如图:
,
与图像的相同点是:形状都是抛物线,对称轴都是y轴,
与图像的不同点是:开口向上,顶点坐标是(0,1),开口向下,顶点坐标是(0,﹣1);
(2)解:两个函数图像的性质的相同点:开口程度相同,即开口大小一样;
不同点:,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抛物线的图像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变式2】 二次函数图像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的对应值如下表:
(1)m= ;
(2)在图中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
(3)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 ;
(4)当时,y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0;(2)见解析;(3)x≤-4或x≥2;(4)-4≤y<5.
【分析】
(1)先确定出对称轴,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即可求得;
(2)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作出图像即可;
(3)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4,5)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是(2,5),根据图像即可求得结论,
(4)根据函数图像,写y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1)由图表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3,0)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是(1,0),
∴m=0,
故答案为:0;
(2)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3)∵(-4,5)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是(2,5),
由图像可知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x≤-4或x≥2,
故答案为x≤-4或x≥2;
(4)由图像可知当-4<x<1时,y的取值范围是-4≤y<5,
故答案为-4≤y<5.
【点拨】此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数形结合.
类型二、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y轴上一点A(0,2),在x轴上有一动点B,连结AB,过B点作直线l⊥x轴,交AB的垂直平分线于点P(x,y),在B点运动过程中,P点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
【答案】抛物线 y=x2+1
【分析】当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1,连接PA,作AC⊥PB于点C, 则四边形AOBC是矩形,由 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得PA=PB,进而可用y的代数式表示出PC、AP,在Rt△APC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y与x的关系式;当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用同样的方法求解即可.
解:当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1,连接PA,作AC⊥PB于点C, 则四边形AOBC是矩形,
∴AC=OB=x,BC=OA=2,
∵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y,
在Rt△APC中,AC2+PC2=AP2,∴x2+(y−2)2=y2,整理得y=x2+1;
当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2,同理可得y ,x满足的关系式是:y=x2+1,
∴y ,x满足的关系式是:y=x2+1.
故答案为:抛物线、y=x2+1.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和求解图形中的二次函数关系式,难度不大,构建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在线段上取点,分别以、为边在的同一侧构造正方形和正方形,点、分别是、的中点,连接,若,则线段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4
【分析】过点Q作QH⊥BG,垂足为H,求出PH,设CG=2x,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Q,根据x的值即可求出PQ的最小值.
解:如图,过点Q作QH⊥BG,垂足为H,
∵P,Q分别为BC,EF的中点,BG=8,
∴H为CG中点,
∴PH=4,设CG=2x,
则CH=HG=EQ=x,QH=2x,
∴PQ===,
则当x=0时,PQ最小,且为4,
故答案为:4.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勾股定理,线段最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表示出PQ的长.
【变式2】请你写出一个二次函数,其图像满足条件:①开口向下;②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得a0,c=3,即可设出解析式.
解:根据题意可知a0,c=3,
故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是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属于简单题,熟悉概念是解题关键.
【变式3】写出一个对称轴是y轴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_____.
【答案】y=x2+2,答案不唯一.
【分析】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所以b=0,只要抛物线的解析式中缺少一次项即可.
解:∵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即直线x=0,只要解析式一般式缺少一次项即可,如y=x2+2,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y=x2+2.
【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
图像
开口方向
向上
向下
顶点坐标
(0,k)
(0,k)
对称轴
y轴
y轴
函数变化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小)值
当时,
当时,
1
5
x
﹣2
1
5
y
m
n
p
x
…
-4
-3
-2
-1
0
1
…
…
5
0
-3
-4
-3
m
…
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21.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40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1.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随堂练习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抛物线y=ax2,已知点,关于二次函数 y=﹣14x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下册5.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733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5.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作业</a>,文件包含522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与性质二大题型原卷版docx、522二次函数yax2+ka≠0的图像与性质二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2.9 二次函数y=ax²+k(a≠0)的图像与性质(巩固篇)(附答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2.9 二次函数y=ax²+k(a≠0)的图像与性质(巩固篇)(附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抛物线y=x2+1的对称轴是,若二次函数y=mx2-,抛物线y=-1+3x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二次函数在内的最小值是,已知函数经过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