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
这是一张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仔细观察,说说这张地图有什么特点?
当时,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太平洋,不知道美洲,不知道大洋洲,更不清楚南极大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欧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零 15世纪之前:局限 闭塞
三 两次世界大战:冲击 破坏
二 两次科技革命:国际分工 贸易格局
一 近代以来/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
四 二战后:体系化 制度化
五 20世纪70年-80年代:多极化
六 20世纪90年代:加速全球化
(一)世界贸易网形成的过程
(1)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使各洲之间的贸易得到扩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商业革命出现,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及图片概括新航路开辟之后,国际贸易发展有哪些表现?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一方面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工业化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提供的产品大幅度增加。
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使产品运输更迅速、安全,载货量增加。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材料一: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 ——摘自《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思考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呈现出怎样的格局?
工业革命后,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
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现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逐渐密切,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说明: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经济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现象:世界市场受到冲击;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上图表现了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什么特点?并思考原因。
冷战期间贸易额增长较慢,冷战结束后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与二战前相比,世界贸易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景象。
此表又体现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呈现出什么新特点?
世界贸易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2.根据以上所学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5世纪后,西欧诸国先后开辟出新航路,在给欧洲带来财富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穿行在新航路上的商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搭起了沟通地区间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上述材料反映了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特点是什么?
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流动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在汉语里,茶又称“茗”。在中国,因地域和习惯的不同,喝茶的方式也不同。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
②蕴含了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
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万里茶道”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
“最甜蜜销魂的,莫过于捧在手心的一杯茶,化在嘴里的一块糖。”——俄国·普希金
天山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子上吱吱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浓酽的茶水在不停地流淌。”——普希金《叶普盖尼·奥涅金》
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身着中国服饰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此后,东方元素被逐渐融入到欧洲服装设计之中。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路易十四曾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这火热的场景,恰恰缩影了另一个历史真相:十八世纪欧洲的进步,部分来自他们对于中华文明的崇拜和学习。
18世纪时,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了法国的服装设计之中。
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对东方文化特别痴迷,他游历过东欧及东亚各国,在1913年设计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袍式外套,将其称为”孔子服”,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
这套服装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特色?
明治维新时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日本人穿洋衣、说洋话、行洋礼。此后,西服在日本流行开来。1887年,时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鹿鸣馆举办了约400人参加的大型化妆舞会,可以说是把欧化之风一气推向了高潮。
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口袋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
思考:试结合材料说说民国中山装哪些地方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哪些地方借鉴了西方文化?
钟表诞生于欧洲,作为礼品和商品的西洋钟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时,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装有钟表。
(四)20世纪文化交流发展
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
八十年代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
手拿大哥大,腰跨BP机
七八十年代,穿着牛仔喇叭裤,提着录音机到处蹦迪自娱自乐的青年
1981年,百人围观一台电视机观看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
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商品,电影、音乐、电视、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思维导图,高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图片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纲要下内容,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暴力掠夺,荷英法加入殖民争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全球贸易网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两极格局的结束,跨国公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