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5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6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7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方式,政策的引导,技术创新,轻纺工业,变化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举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历程及原因。3.以上海市的发展为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
    知识点一 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升级
    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_______关系。
    3.作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主要表现(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_____________产业转移。(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___________,进而转向____________。2.作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3.升级的原因(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_____________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从全球来看,__________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问题探究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为了研究产业升级和转移对长三角地区整体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制作了下表。
    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三次产业结构概况表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地理实践力)绘制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结构扇形图。(2)(综合思维)据表分析,2008年到2018年两省一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3)(综合思维)分析2008年到2018年上海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变化的原因。
    提示:(1)绘图如下(第一产业4.5%,第二产业44.5%,第三产业51.0%)。(2)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江苏、浙江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上海三次产业变化最显著。(3)上海积极寻求先进发展模式,推动本地第三产业发展;上海经济发达,吸引众多第三产业入驻;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价、劳动力等成本增加,原有的低端制造业丧失竞争优势,转移出上海。
    归纳拓展1.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前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3)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区域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一般表现出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但在不同的区域可能会有差异。
    2.理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1)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区域管理者实施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为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通过因地制宜地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制定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3)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知识拓展]传统产业转型之路(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不断增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完成经济多元化。(2)产业更新:建立与原产业基本无关的全新产业群,将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建立替代产业。(3)综合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先产业延伸,再产业更新,后期经济实力强大了,区域功能完善后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4)技术突破:技术积累突破关键技术限制,实现产业转型的整体升级。(5)企业收购:通过国内外企业收购,获取技术或品牌,实现跨越式升级。
    典例剖析 1945年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C.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资金指向型的飞跃D.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2)下列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②人口众多,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第一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纺织、食品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A错误;第二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传统的重化工业等如钢铁、机械、炼油等工业,并未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B错误;第三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等高新技术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C错误;第三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等高新技术工业,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D正确。故选D。第(2)题,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①正确;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②错误;日本国土面积狭
    小,矿产资源不足,需要大量进口,③错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同时国内矿产资源及原材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所以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④正确;C项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目前,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从香港( )A.引进资金技术B.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调入能源资源D.输入传统工业制成品
    [解析] 第(1)题,图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下降,A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而香港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B错误;珠三角比重变化最大的第一产业,C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升高;香港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升高,说明两者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正确。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故为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应积极从香港引进资金技术。
    知识点二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问题探究初步核算,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为32 6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见下图),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 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 842.96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增加值的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3.50万元。下图为2014—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结合材料探究:(1)(综合思维)近现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是如何变化的?(2)(区域认知)今后上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提示:(1)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2)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归纳拓展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规律总结]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1)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般是由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②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一般是区域工业化高度发展引起的,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③第三产业比重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小。该区域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
    (2)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①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工业,当地工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的加工、物流产业等。②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产业类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在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量。
    典例剖析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1)~(3)题。(1)上海工业化初期发展轻纺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重点发展( )①高新技术产业 ②重化工业③金融服务业 ④纺织工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3)推动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政策引导 B.比较优势的变化C.技术创新 D.市场需求的变化
    [解析] 第(1)题,考查上海市发展轻纺工业的优势条件。工业化初期时上海市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使其轻纺工业快速发展,①②③正确,故选A。第(2)题,考查上海市工业发展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①③正确,故选A。第(3)题,考查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C正确。
    (2023·辽宁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此时主导产业是( )A.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20%,且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为主;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故A正确,B、C、D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珠三角的工业化。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进行了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故A正确,B、C、D错误。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方法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即三“要”和三“看”:一要结合图例,看三次产业比重的构成(如图3);二要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看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如图1);三要抓主导产业,看其内部的变化。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和一定为100%(如图2中①③④为三次产业,②为城市人口比重)。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另外,对产业结构示意图,在判读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分析产业的变化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2023·福建福清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产业结构趋于优化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2)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10年该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约为( )A.20% B.40% C.52% D.62%
    [解析] 第(1)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D错误;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时并不占主导地位,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小,A错误;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且所占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所占比重较大,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C正确。第(2)题,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为转出地产业升级提供空间,①正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②正确;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不涉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能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④错误;化工、机械项目都属于第二产业,大量引进这类项目不能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该市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约为6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约为40%,故选B。
    一、选择题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1~2题。
    1.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是( )①物流业 ②房地产业③高铁运输业 ④家政服务业⑤旅游业 ⑥金融业A.①⑤⑥ B.②③④C.①②⑥ D.③④⑤
    2.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A.资金严重不足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D.交通通达度低
    [解析] 第1题,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运输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大,宜发展物流业和金融业;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大做文章,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主要面向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当地无高铁线路,人口少,不适宜发展高铁运输业,故①⑤⑥项正确。第2题,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A项错误;产业结构升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环境对其影响相对较小,B项错误;鄂尔多斯是服务等级较低的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选项C正确。交通通达度低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次要因素,D项错误。
    下图为四地某年的产业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地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的是甲地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的是丙地C.乙地的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D.丁地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4.四地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甲地,A对;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丁地,B错误;乙地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C错误;丁地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D错。故选A。第4题,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之一:城市化的兴起繁荣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之一,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城市化的水平最高。故选B。
    (2023·江西抚州高二期中)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苏州市的产业格局由“二、三、一”逐渐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结合苏州市1990年和2018年的产业结构饼状图,据此完成5~6题。
    5.1990—2018年,苏州市( )A.经济发展速度缓慢B.产业结构得到升级C.第一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D.制造业已经完全退出6.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城乡差异扩大 ②比较优势的变化③政策的引导 ④劳动力资源短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1990—2018年,苏州市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由17.3%下降到1.2%;第二产业比重由61.0%下降到48.0%,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由21.7%上升到50.8%,可见,苏州市经济发展迅速,且产业结构得到升级,A错误,B正确;1990—2018年,苏州市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没有发展空间,第一产业可逐渐向高科技、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C错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退出,D错误。第6题,据图可知,苏州市的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转变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原有的比较优势减弱或者丧失,新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加上政策的引导,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②③正确;随着苏州乡镇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异不断缩小,①错误;苏州市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二、综合题7.(2023·北京101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
    (1)《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有序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说出该区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2)读“河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下图),说出河南省1978年—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3)读“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绘制统计图表示201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情况。对比河南省和全国2010年产业结构情况,提出河南省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答案] (1)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便宜;周边市场潜力大;中部交通枢纽,交通便利。(2)第一产业明显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波动性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或发展较慢。)(3)绘图略。建议:充分重视商品粮核心基地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对接沿海或海外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制造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全省及其周边省的部分地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可知,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便宜。“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周边市场潜力巨大。并结合所学知识,中部有郑州等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第(2)题,读“河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可知,第一产业明显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波动性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或发展较慢。第(3)题,根据表格中数据绘图如下

    相关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知识概览,一地区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升级,典例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片课件ppt,共39页。

    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知识点,地区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知识点,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