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中考语文冲刺专项
13、中考语文:诗歌文本的整体把握技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13、中考语文:诗歌文本的整体把握技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 统编版,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作者,知结构,抓用典,抓关键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抓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人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张继枫桥夜泊》;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如:张籍《秋思》、李绅《悯农》;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如:曹操《观沧海》、杜甫《春夜喜雨》;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沙府之任蜀州》(送别诗);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看标题 4 种常见的标题类型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乌衣巷》《赤壁》《黄鹤楼》等。往往是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历史沧桑、世事变迁、人事飘零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壮志未酬、人生渺小、青春蹉跎)。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石灰吟》《海棠》《子规》等。往往是咏物诗,托物言志(赞美、讽刺);或单纯写景、摹写物态。3.以人物为标题如:《卖炭翁》如果是下层人民:同情、悲悯,关注民生、底层。如果是历史名人:怀念、景仰或寄予同情,怀古。
4.与节日有关的诗歌标题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寒食寄京师诸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十五夜望月》《清明》等。往往是表现节日风俗、诗人处境、思家念亲、羁旅漂泊、伶仃孤苦。
3种知人论世的常见分类一、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二、境遇不同,诗情有别1.作者被贬谪、被排挤时所作主要感情有:①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②对朝廷不满、愤懑;③寄情山水2.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地,游学宦游,主要感情有: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3.作者是南宋诗人(或前朝灭亡,仕于新朝)主要感情有:收复失地、志存恢复、思念故国、亡国之痛。4.作者是辛弃疾、陆游、岳飞、陈亮、陈与义、顾炎武、文天祥主要感情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国恨家仇,感时伤世,壮志难酬。三、时代不同,精神迥异1.初唐时期诗歌初唐前期,宫廷诗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注;初唐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登上诗坛,诗人力反齐梁宫廷诗风,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刚健有力。其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2.盛唐时期诗歌盛唐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3.中唐时期诗歌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异常突出。其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刘禹锡等。4.晚唐时期诗歌晚唐诗歌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散发出秋华的晚香。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内涵上,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主要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等。
5.北宋时期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其代表诗人有柳永、王禹、钱惟演、林逋、欧阳修、梅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6.南宋时期诗歌这一时期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词)风也随之一变。其代表诗人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姜夔、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感 旧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作者提示了哪些信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陆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这首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作者是南宋人。 ②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 ③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 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2)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诗意疏通 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中与田地山野为伴。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同前往?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阅读下面这首诗,指出注释包含了哪些信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 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注释①:__________________。(2)注释②:__________________。(3)注释③:__________________。(4)表达的诗人情感: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作者提醒弟弟远在朔漠莫忘朝廷和京城岁月。(2)解释“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不要忘记国家,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不要忘记亲人。(3)暗示此联表现手法(用典)及本诗主旨: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4)诗中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热爱邦家民族、努力维护朝廷声誉的深厚感情。诗意疏通: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近体诗:以自然段为层.古体诗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
2 基本特点:情景结合①前后内容(即写景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②前后内容(即写景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对应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人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饮酒陶渊明秋菊有佳色, 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2下,聊复得此生。【注】 ①(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分别结合陶渊明其他诗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秋菊象征高洁,表达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喜爱和高洁品行的追求。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悠闲采菊,抬头见山,这两句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突出了诗人的追求和向往。②写日落鸟归山林,象征自己退隐田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的向往。如“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并序》),比喻作者厌倦了官场,无意出仕所以归隐,表露出本人的高洁志趣和找到归宿的愉悦感。诗意疏通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用典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典籍等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表达效果,当然也可以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既使诗歌语言含蓄,洗炼,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可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④使文辞典雅,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借古讽今。
请找出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显性词语:___________.表达情感:______________.(2)隐性词语:____________表达情感: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忽”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2)“悔” 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诗意疏通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 统编版,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考点知识形象意境类,鉴赏诗歌的意境,考点知识情感主旨类,考点知识表达技巧类,考点知识语言炼字类,考点知识开放题型类,评价题型,比较评价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5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 统编版,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懂诗歌的方法,抓标题,看作者,不要忘记国家,不要忘记亲人,对苏辙的担心,知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中考语文:艺术手法之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技法 (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 统编版,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