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看拼音写词语。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坚劲(jìn jìng) 剥削(xuē xiā) 追悼(dià dà)
嚼了一会儿(jiá jué) 哽咽(yàn yè) 抽噎(yē yè)
3.鲁滨逊离开那个岛时,己在岛上呆了多久( )?
A.27年B.28年C.29年D.30年
4.尼尔斯的父母为什么把尼尔斯一个人留在家里,他们去了哪儿?( )
A.公园B.教堂C.农田
5.阿卡决定送尼尔斯回家的时候,尼尔斯为什么不愿意回去了?( )
A.因为他想和雁群一起到拉普兰去探险。
B.因为大雄鹅舍不得他走,他要陪大雄鹅。
C.因为他觉得阿卡看不起他,他要留下来报复他。
6.鲁滨逊在岛上最危险的是( )。
A.断粮B.遇上野兽C.落入吃生人番手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到事情已经被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C.哥哥离开家时奶奶嘱咐再三,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的。
D.这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终于被执行了死刑,总算是死得其所。
8.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良药 口 聚 会神 言逆耳
全神 注 无独有 随心 欲
(2)形容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词语是 。
(3)人们都知道 利于病, 利于行。(选词填空)
9.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
(2)弈秋,通国之 。
(3)树欲静而风不止, 。
(4) ,事非经过不知难。
(5)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粉骨碎身浑不怕, 。
(7)莫道君行早, 。
10.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与本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写“盼望”。)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派。(改为反问句)
(3)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是一种遗憾。(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二、口语交际。
11.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一个作即兴发言。
场景一:班里来的新同学叫李强,请你代表全班同学对他表示欢迎。
场录二: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祝寿。
我选择场景 :
三、阅读。(30分)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2.选文的作者是 。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选文: 。
13.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你的理由。
14.父亲脸上的神情为什么是安定、沉着的?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父亲已经与“我们”撇清了关系
B.因为父亲有着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C.因为父亲没有被敌人的器张气焰吓到
D.因为父亲有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15.通过选文中对神态和言行的描写,你觉得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外阅读。
蜀鄙二僧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⑥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⑨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⑩者,自败者也。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④恃:凭借,依靠。⑤钵:僧人用的饭碗。⑥买舟:租船。⑦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⑧顾:难道。⑨而:但是。⑩学:努力学习。
16.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吾欲之南海
①相当于“的”: ②往,到……去: ③代指他。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①欲望,欲念; ②喜欢,爱好: ③想要,希望。
17.与这篇文言文表达的主题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买椟还珠B.掩耳盗铃C.刻舟求剑D.愚公移山
18.结合注释翻译画横线的语句。
19.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去告诉富和尚……他们两人可能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洒满汗水的“路口”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句名言:①“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是对成功之路的高度概括。然而,这么多的汗水,都洒在了攀登“顶峰”的路上吗?不尽然,事实上,所有成功者无不在寻找②“路口”的过程中洒下了大量汗水。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从梯子上掉下来,人们惊慌失措地跑向爱因斯坦,可谁想到,爱因斯坦已经完全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正思考着另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哦,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这一小小的事故对他研究“广义相对论”带来了很大启发。
也许你同时想起了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和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吧?这三个故事有个共同点,就是有人能对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进行思考,从而有了重大发现和发明。这三个主人公都被后人称为③“科学巨匠”。他们是否三生有幸、福星高照呢?请大家想一想,谁没有见过重物下落呢?谁没见过沸腾的开水产生的蒸汽顶开壶盖呢?谁没见过从高处摔下来的物体呢?为什么真理没被我们发现呢?
一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男孩来找空军上将,问他怎样成为一名飞行员。上将没有回答他,而是带他一-起去郊游。回来后他对男孩说:“我发现四件小事会妨碍你成为飞行员:一是你只知道敲门,没发现有门铃;二是你在车站忘记了车粟搁在哪里;三是由你做记录时,你不确定是否带了铅笔;四是你把我的住所门号记错了。你说,人们会把一架飞机交给一个这样的④“细心人”吗?”
事实证明,从偶然中发现真理的科学家们并不是运气好,大自然对每一个人未说,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用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20.短文中标序号的引号分别表示:① ;② ;③ ;④ 。
A.讽刺或反语 B.直接引用 C.特定称谓 D.特殊含义
21.找出短文说明的观点,与这句话意思最接近的一句名言是( )。
A.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D.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22.短文第一自然段引用了爱迪生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短文内容说说.
23.你还知道哪些人付出辛勤的汗水后,发现了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呢?请举例说明。
四、习作。(30分)
24.生活有许多滋味:难过的、愤怒的、愧疚的……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清楚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少于5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幼稚;五湖四海;恐怖;不可思议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幼稚”不要写成了“幻稚”;“恐怖”不要写成了“恐布”;“不可思议”不要写成了“不可思义”
故答案为:幼稚 五湖四海 恐怖 不可思议
【点评】考查读拼音,写词语。仔细拼读词语,寻找答案。拼读时要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拼音和后鼻音的区别,声调的不同。一定拼出声音,最起码自己要听到;一定要把词语拼准确。如“kǒng bù”这个词语中的“kǒng”,就得把后鼻音拼出来。还要注意写字要准确,最容易错的是“幼稚”
2.【答案】jìng;xuē;dà;jiá;yè;yē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坚劲”的”劲“应读”jìng”,意思是劲健有力。读时,多表示力气,如使劲、用劲。“剥削”的“削”应读“xuē“,意思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读“xiā”时意思是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截。"追悼"的"悼"应读“dà”,意思是沉痛地怀念(死者)。“嚼了一会儿"的“嚼"应读“jiá”,意思是上下牙齿磨碎食物。读 “jué”时,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如“咀嚼”。“哽咽”的“咽”应读“yè”意思是因极度悲痛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读“yàn”时,意思是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抽噎”的“噎”应读“ yè”,意思是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地哭。
故答案为:jìng xuē dà jiá yè yē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4.【答案】B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的内容可知, 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一个人留在家里,他们去了教堂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的内容可知, 阿卡决定送尼尔斯回家的时候,尼尔斯为什么不愿意回去了 , 因为他想和雁群一起到拉普兰去探险。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知, 鲁滨逊在岛上最危险的是落入吃生人番手里 。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
7.【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喜出望外”意思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符合语境;
B.“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符合语境;
C.“三长两短”意思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符合语境;
D.“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不符合语境;罪犯执行死刑,应为“罪有应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看在语境中是否运用恰当.
8.【答案】(1)药;精;忠;贯;偶;所
(2)随心所欲
(3)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良药苦口:治病的好药吃起来很苦。比喻中肯的劝诫听起来刺耳,但很有益处。聚精会神:集中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忠言逆耳:诚恳劝告的话,往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无独有偶:独:单独,一个。偶:成对,一双。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法,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书写时注意“聚、贯、偶”等字的写法。
(2)随心所欲:形容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符合语境。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神益。
故答案为:(1) 苦、精、忠、贯、偶、所;(2)随心所欲;(3)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点评】考查了补全词语、词语理解与辨析,选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9.【答案】(1)苟利于民;不必循旧
(2)善弈者也
(3)子欲养而亲不待
(4)书到用时方恨少
(5)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6)要留清白在人间
(7)更有早行人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的“不必法古”,可知填写的上句是“苟利于民”;结合题干中的“苟周于事”,可知填写的下句是“不必循旧”;
(2)结合题干中的“弈秋,通国之”,可知填写的下句是“善弈者也”;
(3) 结合题干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填写的下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4) 结合题干中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可知填写的上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5)结合所学可知,“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上句是人固有一死”,这句话是司马迁说过的 ;
{6)结合题干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可知填写的下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7)结合题干中的“莫道君行早”,可知填写的下句是“更有早行人”,
故答案为:(1)苟利于民 不必循旧 (2) 善弈者也 (3) 子欲养而亲不待 (4) 书到用时方恨少 (5)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 (6) 要留清白在人间 (7) 更有早行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名人名言,还有课文的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答案】(1)我们盼望着开学那天的到来,简直望眼欲穿啊!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派呢?
(3)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是一种遗憾。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例句中 “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利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
(2)考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删掉否定词“不”,在 “会惧怕反动派”之前加“ 怎么 ”,之后加“呢”,句号改问号。
(3)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不合逻辑 ,删掉 “不能”。
故答案为:(1) 我们盼望着开学那天的到来,简直望眼欲穿啊! (2)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派呢? (3)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是一种遗憾。
【点评】(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11.【答案】二;我会说:“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知识点】祝贺感谢
【解析】【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个场景,然后组织语言,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故答案为:二;我会说:“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点评】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答案】12.李星华;法庭上的父亲/父亲被审时
13.“父亲仍旧穿着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会影响。理由:因为删去外貌描写就无法表现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坚贞不屈的样子,也就无法表现父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14.A
15.遇事处变不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父亲关爱孩子,对家庭负责;热爱革命事业
【知识点】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妖气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根据所学内容灵活作答相关题目。
12.结合语段内容可知,本段选自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本片段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表现。
故答案为:李星华 法庭上的父亲/父亲被审时
13.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理解。熟读文段可知,“父亲仍引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样的脸”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这样写突出了李大钊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和对家人充满爱的形象。如果删掉,语言比较平淡,就体现不出这种效果了。
故答案为: 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是“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日棉袍,可是没成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如果删去这些内容,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因为删去外貌描写就无法表现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坚贞不屈的样子,也就无法表现父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14.A.“父亲已经与“我们”撇清了关系”说法错误,为了让母亲、“我”和妹妹安心,不让“我们”为他担心,所以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结合文中语句“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5. 结合文中语句“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可看出父亲遇事处变不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从“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可看出父亲关爱孩子,对家庭负责。从“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看出父亲热爱革命事业。
故答案为:遇事处变不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父亲关爱孩子,对家庭负责;热爱革命事业
【答案】16.②;③
17.D
18.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19.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出发了。一路上越过了高山,经过了村庄...…."富和尚听后,不由得有一种惭愧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没用。穷和尚拍拍富和尚的肩膀说∶“你虽然没有去过,但我说给你听,你一样有收获。"富僧人听了之后,红着脸使劲点了点头。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本题考查短文及寓言故事的理解,根据题干的要求写出相对应的成语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4)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译文∶
四川的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要租船顺江而下,但到现在还没有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事情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方的那个和尚吗?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但是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①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之:往,到……去。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我几年来都想要租船顺江而下。欲: 想要,希望。
故答案为:②;③
17.文中作者分别举了“贫僧人"“富僧人"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坚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A.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B.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C.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D.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综上四个成语的意思,该文章讲的是不怕困难,有意志前进的故事,故选D。
故答案为:D
18.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蜀:四川。鄙:边远的地方。 顾:难道。句意: 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故答案为: 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19.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出发了。一路上越过了高山,经过了村庄...…."富和尚听后,不由得有一种惭愧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没用。穷和尚拍拍富和尚的肩膀说∶“你虽然没有去过,但我说给你听,你一样有收获。"富僧人听了之后,红着脸使劲点了点头。
【答案】20.B;D;C;A
21.A
22.短文引用爱迪生的生活,便于说理和表情达意,为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证据,增强短文的说服力。
23.居里夫妇历经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元素和钋元素。
【知识点】议论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引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2)考查了名言警句的运用。名言警句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0.考查了引号的用法。“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引用爱迪生的名言,因此第①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第②处“路口”“路口"的意思是研究的问题。此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第③处引号“科学巨匠"专指三个主人公即爱迪生、爱因斯坦、瓦特,此处引号表示特殊称谓。第④处引号“细心人"是反语,反讽文中那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男孩粗心。
故答案为:B、D、C、A
2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概括。熟读文章,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短文通过4个真实的示例说明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用心研究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故答案为:A
22.考查对举例论证方法的鉴赏能力。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用活生生的事例或名人名言做论据最有说服力。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在短文第一自然段引用了爱迪生的话,便于说理和表情达意,为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证据,增强短文说服力。
故答案为:短文引用爱迪生的生活,便于说理和表情达意,为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证据,增强短文的说服力。
2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能力。围绕付出辛勤的汗水后,发现了成功的“路口”,举例说明即可。如∶居里夫妇历经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元素和针元素。
故答案为:居里夫妇历经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元素和钋元素。
24.【答案】成长的滋味 有人说,成长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认为,成长的滋味并非如此简单。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涩,可细细一品,总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
还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为有些事,老师晚了一会放学。教室门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层水,而原本干燥的土地这时也与水汇成了淤泥,让人看了莫名的烦躁,仿佛要将心绪拧成结。我怀着如乱丝般的心绪走出了校门。
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爸爸。此时天色微暗,校门口家长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见爸爸的头发上、衣服上、自行车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校门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带疲惫地冲我笑了笑,拿出一个棉垫垫在有些湿的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车,我也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吃力地蹬着车子。一阵略带寒气的风从我耳边掠过,我微微仰头,看见爸爸那乌黑的头发里不知何时闪出了一抹银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涩,不由自主地一低头,那垂在自行车一侧的双腿已接近地面了。我仿佛一瞬间猛醒︰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该这样让爸爸劳累了。
想到这里,我让爸爸停下了车,在爸爸那一抹略带讶色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车,仿佛我就是在推着成长的车轮向前走
到家了,我将沉重的车把靠在墙上。走进家门,轻轻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彻好的茶,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品着它那清苦的味道,仿佛是品味着成长。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既可以写成长过程中阳光雨露的呵护,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珍惜;也可以写寒风雪霜的相伴,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超越。在这些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作文素材要从生活中撷取,不要凭空虚构编造,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无论写哪种“滋味”,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路写,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及收获,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事例叙述生动具体,且与前面的比喻成长的滋味就像品一杯苦茶一脉相承。最后,作者再次将茶与成长完美自然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这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首尾呼应,点明中心。yòu zhì
wǔ hú sì hái
kǒng bù
bù kě sī y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看图写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话小舞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5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花园,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