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第1课时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第2课时生态破坏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30页。
第一章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专题归纳·思维深化目录索引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知识网络·整合构建①工业社会 ②信息社会 ③资源枯竭 ④水污染 ⑤固体废物污染 ⑥生态破坏专题归纳·思维深化专题一 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矿产资源为例1.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2.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矿业为主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1)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矿产品附加值。(2)延长产业链,使区域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3)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4)消除污染,改善生态。(5)改善交通,提升区域科技水平。【典例1】 [2023广东茂名期中]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据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B.资源人均潜在值超过全国平均的19.2%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2)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湿热 B.河流众多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BC思路导引第(1)题1/4 19.2% 高 石油 第(2)题 小有利专题二 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材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区域分布等。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如环境污染类的防治措施,如下图所示:5.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典例2】 [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见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时间段Ⅲ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减少水土流失 ②减轻风力侵蚀 ③阻拦沟谷泥沙 ④保障粮食供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从植树造林到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这种变化说明( )A.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B.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C.恢复黄土高原生态不应人工干预D.生物措施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CA思路导引第(1)题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淤地坝耕地第(2)题 因地、因时制宜没有应治水治沙学科素养·实践拓展资源、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了哪些自然资源,各属于哪一类别;该资源来自本地区还是从外地输入等了解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能结合实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典例3】 [2023江苏南京六校调研]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频“出圈”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适宜生存区缩小B.象群数量增加,生存空间不足C.水源短缺,寻找充足水源地D.保护区破坏严重,食物来源减少B(2)此次野生亚洲象群迁移路线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表明象群是为了( )A.加快迁移速度B.获取食物和水源C.扩大种群规模D.辨别和确定方向(3)本次野生亚洲象能长距离“出圈”并平安回归栖息地主要得益于( )A.沿线食物充足 B.沿线地形平坦C.人类保护加强 D.野象破坏较小BC思路导引第(1)题高纬食物季风第(2)题 慢农作物第(3)题 山区【典例4】 读世界某地区农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形成该农田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热 B.地形C.土壤 D.水源(2)该地区农田景观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方式不同B.水资源的数量不同C.饮食习惯的差异D.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D B思路导引第(1)题,由图知,该地区农田基本上呈圆形,且中心处有水井,因此该地主要靠 灌溉,故可判断形成该地农田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第(2)题,该地区农田基本上呈圆形,农田中心处有水井,周围是裸地,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田除了受河流分割外都集中连片分布。造成两地区农田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 ,该地区水资源 。 井水水源丰富缺乏
第一章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专题归纳·思维深化目录索引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知识网络·整合构建①工业社会 ②信息社会 ③资源枯竭 ④水污染 ⑤固体废物污染 ⑥生态破坏专题归纳·思维深化专题一 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矿产资源为例1.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2.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矿业为主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1)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矿产品附加值。(2)延长产业链,使区域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3)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4)消除污染,改善生态。(5)改善交通,提升区域科技水平。【典例1】 [2023广东茂名期中]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据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B.资源人均潜在值超过全国平均的19.2%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2)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湿热 B.河流众多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BC思路导引第(1)题1/4 19.2% 高 石油 第(2)题 小有利专题二 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材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区域分布等。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如环境污染类的防治措施,如下图所示:5.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典例2】 [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同阶段,治理的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见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时间段Ⅲ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减少水土流失 ②减轻风力侵蚀 ③阻拦沟谷泥沙 ④保障粮食供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从植树造林到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这种变化说明( )A.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B.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C.恢复黄土高原生态不应人工干预D.生物措施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CA思路导引第(1)题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淤地坝耕地第(2)题 因地、因时制宜没有应治水治沙学科素养·实践拓展资源、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了哪些自然资源,各属于哪一类别;该资源来自本地区还是从外地输入等了解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能结合实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典例3】 [2023江苏南京六校调研]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频“出圈”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适宜生存区缩小B.象群数量增加,生存空间不足C.水源短缺,寻找充足水源地D.保护区破坏严重,食物来源减少B(2)此次野生亚洲象群迁移路线与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叠,表明象群是为了( )A.加快迁移速度B.获取食物和水源C.扩大种群规模D.辨别和确定方向(3)本次野生亚洲象能长距离“出圈”并平安回归栖息地主要得益于( )A.沿线食物充足 B.沿线地形平坦C.人类保护加强 D.野象破坏较小BC思路导引第(1)题高纬食物季风第(2)题 慢农作物第(3)题 山区【典例4】 读世界某地区农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形成该农田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热 B.地形C.土壤 D.水源(2)该地区农田景观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方式不同B.水资源的数量不同C.饮食习惯的差异D.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D B思路导引第(1)题,由图知,该地区农田基本上呈圆形,且中心处有水井,因此该地主要靠 灌溉,故可判断形成该地农田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第(2)题,该地区农田基本上呈圆形,农田中心处有水井,周围是裸地,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田除了受河流分割外都集中连片分布。造成两地区农田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 ,该地区水资源 。 井水水源丰富缺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