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选择,判断,连线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2.(4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3.(2分)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 。
4.(2分)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 。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5.(2分)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B.萤火虫C.月亮
6.(2分)潜望镜制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射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7.(2分)沙漠中的抬尾芥虫会在有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的抬起屁股,整个身体迎着风呈倒立的姿势。很快,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它的嘴里。抬尾芥虫背部水珠的现象属于( )
A.雾B.露C.霜
8.(2分)潜望镜里的两块镜片的摆放方式是( )
A.平行,反光面相对B.垂直,反光面相对
C.平行,反光面不相对
9.(2分)下列热传递的现象中,不属于热辐射的是( )
A.坐在火炉边觉得很热
B.炎炎夏日,在阳光下觉得很热
C.用手握住勺子搅动热粥,觉得勺子很烫
10.(2分)露、霜、雾都是由水蒸气( ) 而成的。
A.遇冷凝结B.受热蒸发C.自然
11.(2分)彩虹是( )形成的。
A.白天雨前B.白天雨后C.白天雨中
12.(2分)用金属做锅主要是考虑到它的( )性能好。
A.传导B.对流C.辐射
13.(2分)水烧开后冒出的“白汽”相当于自然界中的( )
A.水蒸气B.雪C.云和雾
14.(2分)为了方便观察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我们可以在水中加入( ),再给水加热。
A.盐B.木屑C.石块
15.(2分)人工降雨更适宜在( )的条件下进行。
A.晴空万里B.云量较大C.任何时候
16.(2分)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会发现镜片变模糊( )
A.镜片,上面有尘土
B.室内有热空气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变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
17.(2分)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 )
A.热对流B.热辐射C.热传导
18.(2分)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
A.弱B.强C.一样
19.(2分)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 )
A.处理信息B.建立模型C.分析数据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反射光则是沿曲线传播的。
21.(2分)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说明雨和雪形成的温度是不同的。
22.(2分)地暖使屋内空气升温的主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
23.(2分)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是利用了光折射的原理。
24.(2分)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
25.(2分)杯子里倒入温水,由于热传导,杯子壁会变热。
26.(2分)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
27.(2分)用喷水壶制造彩虹时,要选择面向太阳。
28.(2分)雪和霜的形成都是在0℃以下。
29.(2分)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四、连线题(每线2分,共10分)
30.(10分)下列物体中,哪些属于光源?哪些不属于光源?连一连。
五、实验探究(共30分)
31.(8分)为了探究光传播途径的特点,聪聪设计做了如图的实验。观察图片,完成后面的题目。
(1)如图1所示,三张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第1张硬卡纸的小孔,从第3张硬卡纸小孔所在的方向 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A.能
B.不能
(2)如图2所示,将第2张硬卡纸稍稍向右移动,再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第1张硬卡纸的小孔 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A.能
B.不能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32.(6分)如图所示,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1)①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发现火柴掉下来的顺序是从 到 。
②假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中间加热,会发现火柴掉下来的顺序是从 向 。
(2)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热的传递方向是从温度 的地方传向温度 的地方。
33.(6分)请你分析如图中的热传递方式。
(1)壶中的水烧开: 。
(2)炉子的热传到水壶: 。
(3)炉子的热传到手掌: 。
34.(10分)实验探究露和霜的形成。
(1)如图,往桶里加冰块,一会儿之后发现桶的外壁出现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以上)形成的 。
(2)如果继续向冰块上撒盐,一会儿后发现桶的外壁出现 ,撒盐是为了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知道, 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更低。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五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答案】直线
【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都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故答案为:直线。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中,在高空的是云。
故答案为:雾;云。
3.【答案】雨。
【解答】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主要是水的三态变化形成的,漂浮在高空中形成云,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就是雨。
故答案为:雨。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太阳的热不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地球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
故答案为:热辐射。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5.【答案】C
【解答】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属于光源,能反射太阳的光。
故选:C。
6.【答案】B
【解答】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故选:B。
7.【答案】B
【解答】露的形成;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形成的小水滴,这些小水珠就是露。
故答案为:B。
8.【答案】A
【解答】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这一特性,镜面相对呈45度角放置组成。
故选:A。
9.【答案】C
【解答】A.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辐射;
B.炎炎夏日,在阳光下觉得很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这个过程叫热传导,觉得勺子很烫,不是热辐射。
故选:C。
10.【答案】A
【解答】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固态。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露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表面;霜是水蒸气遇到更低的温度变成固体附着在物体表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中,在高空的是云、霜、云、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故选:A。
1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彩虹是白天雨后形成的。下雨后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故选:B。
12.【答案】A
【解答】金属是热的良导体的特性,导热较快,主要是因为金属的热传导性能好。
故选:A。
13.【答案】C
【解答】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水开时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自然界中的水蒸气遇冷在低空形成雾。A错误,雪属于固态的水。
故选:C。
14.【答案】B
【解答】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的热对流运动不容易观察到,因为木屑比水轻,但是浸湿后密度变大。在加热的过程中,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取向中间并上升,可以看出热在水中传递特点,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石块比较重,不会漂浮。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B
【解答】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加快增大。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人工降雨更适宜在云量较大的条件下进行。
故选:B。
16.【答案】C
【解答】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结成小水珠。
故选:C。
17.【答案】A
【解答】热对流是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下降的相互流动。
故选:A。
18.【答案】B
【解答】物体颜色与吸热存在关系,通常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19.【答案】C
【解答】根据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得出结论。
故选:C。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比如平面镜成像在潜望镜上的应用,可知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
21.【答案】√
【解答】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100℃,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温度在0℃以上时;如果温度在0℃以下。所以夏天温度较高,冬天温度较低。故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答案】√
【解答】空气流动性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冷空气收缩下沉。地暖使得屋子下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屋子会暖和的更快一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3.【答案】×
【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脑后的头发,而不是光的折射。
故答案为:×。
24.【答案】√
【解答】解: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秋季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蒸发。
故答案为:√。
25.【答案】√
【解答】热是一种能量,热能可以沿着物体。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由于热传导,杯子壁会变热。
故答案为:√。
26.【答案】√
【解答】天空中的云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上升,就形成了云,飘浮在低空就形成了雾。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7.【答案】×
【解答】雨过天晴,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形成彩虹,要选择背向太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8.【答案】√
【解答】霜、雪和冰都是水的固态形式,它们的不同之处是霜是附着在物体上。
故答案为:√。
29.【答案】√
【解答】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
四、连线题(每线2分,共10分)
30.【答案】
。
【解答】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燃烧的火把自身能发光;眼镜、玻璃自身不能发光。
五、实验探究(共30分)
31.【答案】(1)A;
(2)B;
(3)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1)为了验证光的传播,设计如下实验,三张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从第3张硬卡纸小孔所在的方向能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2)如图2所示,将第6张硬卡纸稍稍向右移动,从第3张硬卡纸小孔所在的方向不能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2.【答案】(1)①右;左;②中间;两端;(2)高;低。
【解答】热是一种能量,热能可以沿着物体。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1)①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右边的火柴离火焰最近。
②假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中间加热,会发现火柴掉下来的顺序是从中间向两端。
(2)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热的传递方向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故答案为:(1)①右;左;②中间;(2)高;低。
33.【答案】(1)热对流。
(2)热传导。
(3)热辐射。
【解答】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1)壶中的水烧开的热传递方式是热对流,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
34.【答案】(1)小水珠;露。
(2)冰晶;制造更低的温度;霜。
【解答】(1)通过实验过程可知,往桶里加冰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以上)形成的露。
(2)如果继续向冰块上撒盐,一会儿后发现桶的外壁出现冰晶。撒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冰融化速度更快。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发现,霜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更低。眼镜
镜子
属于光源
点亮的手机屏幕
玻璃
不属于光源
燃烧的火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