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及综合运用,诗歌鉴赏,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羁绊(bàn) 蛮横(hèng) 挑拨离间(jiān)
B.抉择(jué) 竹篙(gā) 掺入(chān) 出类拔萃(cu)
C.眩晕(xuàn) 寒噤(jìn) 蠕动(rǔ) 草长莺飞(yīng)
D.漩涡(xuán) 堕落(duò) 萦绕(yíng) 风雪载途(zǎi)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刚才还在手舞足蹈呢,突然就戛然而止了。
B.餐桌上美不胜收的饭菜,让大家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C.五四运动的爆发,如同暴风骤雨,掀起了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
D.甲流疫苗接种期间,接种疫苗的市民周而复始,接种剂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旅局长说文旅”系列短视频在全网播放量超3亿多次。
B.冕宁挑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已成为冕宁民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C.本届消博会,旨在以打造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为目的,对扩大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D.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只要努力坚持下去,才有机会通向更好的未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何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B.”滑雪不是每天去打仗的样子,”谷爱凌说,”滑雪本来是飞翔,本来是好玩,是创造。
C.21世纪以来,《长江七号》《未来警察》《流浪地球》等带有科幻元素的影片陆续登陆院线。
D.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诗、词、曲、文诸方面具有良好素养。
5.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讲话讲道理亦是如此,说的再多,若无点睛”之语,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②只有巧妙”点睛”,所讲道理才会更有启发力,让人记得住,感悟深。
③”睛”点的好,龙就活灵活现。
④一位画家画龙,画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他的点睛之笔。
A.②①④③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分为赋、比、兴三大类。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二、古诗文默写(5分)
7.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二首》)
(2)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颂,写出洞庭湖波澜壮阔,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 。
三、名著阅读及综合运用。(6分)
8.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根据提示,将A、B、C三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
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9.端午节到了,你想给参加中考的哥哥设计一件T恤,你会选择下面哪个主题?请说明图案设计的具体样式和寓意。
主题:A.连”粽”三元B.不负”粽”望
四、诗歌鉴赏(5分)
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望”字。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阅读理解(3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母亲用秤
潘军
①家里有杆老秤,是母亲用来称东西的专用品。这杆秤不知使用过多少年,也不知存放了多少年,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躺着,要不是搬家,还真想不起它。
②母亲没念过书,可玩秤比有文化的父亲还精明。父亲开玩笑说,母亲天生就是耍秤杆子的料,比他耍笔杆子强。
③早年间家里穷,父亲说有秤也没用;但母亲说,家里有杆秤还是比较方便。一番争吵过后,还是母亲坚持已见——这秤,我买定了! 此后,母亲经常晌午间跑去山里刨药材,刨了许多天,才凑齐了买秤的钱。秤买回来了,但母亲并不识秤,那上面没有数字,只有点点金星。母亲跟村里认秤的人学,让人教她,学了很久总算学会了用秤。
④很长时间里,秤是家里唯一的度量工具,每天做饭,母亲总会用秤称一称,几口人吃饭,下多少米面,她都要心中有数,既够吃,也不浪费。就连亲戚之间走动,母亲对来往的东西也都要称一称,她说不占人家便宜,咋来咋走,宁肯做那吃亏的一方。母亲用秤最多的地方,是邻里之间一些米面的借用与归还。用秤称完,母亲还要用她独特的方法记上账,那账单我完全看不懂,都是点点,像秤杆上面的准星,有大有小。母亲告诉过我,那些点点,大的是斤,小的是两,准确率不差分毫。若是母亲借东西,还账时定是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母亲风趣地说,这叫抬头见喜。
⑤后来,山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寂静到后来的喧嚣。母亲的心也有几分不安分了——她是村里最早耍秤杆子的人,知道秤上的学问。母亲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儿,自家地里种植的,山野采摘的,都成了母亲小摊儿上的货品。母亲不喜欢叫卖,可东西卖得比谁都快,特别是那些回头客,总会争着抢着再度购买。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添上,只多不少。有时候,不等母亲做这道”附加工序”,顾客自己就上手了,母亲也只是笑笑,像是默许了。
⑥有一次,一位城里来的女游客站在母亲的小摊儿前,望着一篮子山桃发呆,想买又想走的样子,母亲见状,就和她闲聊起来。那人说,她母亲曾在这里插过队,就喜欢吃这里的山桃,如今她母亲患病卧床,还想着吃这山桃呢,自己很想买一些带回去,可钱包不知啥时丢了……母亲默默地将山桃装了一大袋,外加10元钱,一同递给了那位女游客,那人连连摆手,母亲轻声说:”出门在外,谁都可能遇到难处,帮一把,不算事。”
⑦母亲用她那杆秤做了十几年买卖,和邻里、游客都处得很好,可我家的日子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反倒是家里的土产特产再没有了积压和库存,每年都早早”被打发”得干干净净。我们笑说母亲瞎忙活,母亲很认真地说:”挣多少是多?够上碗边儿就行了。”
⑧母亲最大的”业绩”,就是磨光了那杆老秤.上面的星星点点。我一直奇怪,没有星星点点之后母亲咋称斤论两呢?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了母亲,母亲笑笑,透露了谜底:”其实,我压根儿就不识秤,手里拿杆秤,不过是让人对我信任,做人厚道,人心是秤,不用称。”
⑨母亲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啊,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凭良心做事,都要懂得感恩,都要敬着别人,都要把吃亏当成一种福分!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卖东西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添上,只多不少。
14.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5.请谈谈你对文章第⑨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把吃亏当成一种福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竹钢究竟是竹还是钢
①11月7日,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大会上,”竹钢”引人瞩目,它走南闯北,大显身手,不仅现身北京冬奥会建筑,还亮相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那么,竹钢究竟是竹还是钢?小小”竹子”为何坚硬如钢?
②竹钢既不是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钢材,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竹和钢的组合体,竹钢是一种新型重组材料。它以竹材为主料、树脂为辅料,两者结合,既有竹材的成分,又有像钢一样的强度,其”比强度”是普通碳素结构钢材的5倍。
③竹材的直径小、中空壁薄,存在容易虫蛀、腐朽、干裂等缺陷,这制约了工业化利用的发展。但将竹材制备成竹钢后,其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④研究发现,竹钢经过28小时水煮干燥循环后不开裂,在热带自然环境暴露10年老化周期内,厚度变化率维持在2%范围内,其尺寸稳定性优于红木。达到强耐腐等级Ⅰ级,可以抗白蚁侵蚀,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材料没有甲醛释放,达到绿色产品标准要求,保温效果是混凝土的10倍。
⑤目前,已经开发了以毛竹、慈竹、白夹竹、寿竹、刚竹,以及淡竹、雷竹、绿竹、红壳竹等22个竹种为原料的竹钢产品。
⑥由竹钢制成的产品外观鲜艳,色泽亮丽,深受市场的认可,不仅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户外地板栈道铺设、城市景观建筑、室内装修装饰、门窗家具产品等,也可用于高速交通护栏、城市景观交通护栏、风电叶片等多个领城。产品先后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北京世园会、上海园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竹钢”。
17.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以竹材为主料、树脂为辅料,两者结合,既有竹材的成分,又有像钢一样的强度,其”比强度”是普通碳素结构钢材的5倍。
18.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显著”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19.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说明思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解释下列加点字。
具答之
乃不知有汉
此中人语云
欣然规往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②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这样的结尾合理吗?
六、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脑海里便争先恐后地浮现出一些往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让人快乐,有的让人欣慰,有的让人悔恨……
请以《难忘那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1.B
2.C
3.B
4.A
5.B
6.C
7.(1)君子好逑
(2)但余钟磬音
(3)缥缈孤鸿影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①C;②A;③B
9.示例一:我选A,在T恤上画呈阶梯排列的三个粽子,寓意”连中三元”,希望哥哥中考时正常发挥,名列前茅。示例二:我选B,在T恤上用粽子的图案排成”众”字形状,寓意”不负众望”,希望哥哥心想事成,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10.”望”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1.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12.开门见山(点题),由眼前的老秤切入,巧妙地引发回忆,开启下文的叙事。
13.这个句子写母亲卖东西时”总是先掂一掂,然后再称,完事再抓一把添上,只多不少”,通过这一”掂”一”抓”的动作描写,把母亲那种绝不能短了人家斤两的习惯做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母亲诚实、善良的形象也在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中,变得异常清晰。
14.①敢想敢做:母亲和父亲为买秤起争执,母亲坚持要买秤,然后用了很多个晌午的时间去山里刨药材,终于凑齐买秤的钱并买回了秤;②节俭:母亲做饭总会用秤称一称,既够吃又不浪费;③懂得感恩:母亲借用别家的米面,归还时总是让秤杆子仰头,有时秤砣都站不住:④心地善良:母亲卖东西总是秤好后还要抓上一把;母亲送山桃给丢了钱包的女游客。
15.”把吃亏当成一种福分”,其实就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吃亏是福”,我的理解是:一个能吃亏、懂得忍让的人,他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16.竹钢是以竹材为主料、树脂为辅料的一种新型 重组材料,它既有竹材的成分,又有像钢一样的强度。
17.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5倍”,把”竹钢的强度”和”普通碳素结构钢材的强度”进行了比较,说明竹钢的强度更大。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说明更具体直观,更有说服力。
18.”显著”有非常明显、突出的意思,在文中表达了:将竹材制备成竹钢后,它的性能就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这种新的性能是普通竹材无法具备的。”显著”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19.首先由第二届世界竹滕大会上”竹钢”引人瞩目写起,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竹钢;接着具体说明了竹钢强度大、高稳定性、高环保性及保温效果好(高耐候性)的特点;最后说明目前已开发的竹钢产品深受市场的认可。
20.详细;竟然,居然;告诉;打算,计划
21.①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②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人访求桃花源了。
22.合理,因为文中的”世外桃源”是作者虚构的,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所以后来刘子骥是不可能找到的。
23.略 经典
观点
《汉书》
①
《离骚》
②
《左传》
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昧书法,自成家言。
《尚书》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古诗文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