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小明同学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的某日地球上局部经纬网图,其中线段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新一天的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月22日 10时B.6月22日 2时
C.12月22日 10时D.12月22日 2时
2.根据题干信息,当天( )
A.北京日出最偏北,昼长夜短B.该日过后北京昼渐长,夜渐短
C.北京的日影长度最短D.北京与惠灵顿(41°S)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17:55分在华北地区(E,N)旅行的李老师在某景区拍摄的日落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该日夜长为( )
A.10小时30分钟B.11小时30分钟
C.12小时10分钟D.13小时30分钟
4.拍照当日( )
A.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运动
B.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C.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
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张家界地貌的母岩为石英砂岩,其经历多次抬升,裸岩接受流水侵蚀,流水下切中受到“铁帽”(砂岩长期风化,形成红色铁质风化壳)的阻挡,下切转为侧蚀、拓宽作用,最终在“铁帽”层顶部形成了“武陵源期剥夷面”。之后再次经历抬升,山体侧面裸露,流水从山顶向下侵蚀,在山体侧面的山麓形成剥蚀平台,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剥蚀平台切割成方山、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据此完成5~7题。
5.“武陵源期剥夷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下蚀作用B.溯源侵蚀作用
C.流水侧蚀作用D.岩层裂隙发育
6.影响剥蚀平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砂岩垂直节理的疏密
B.山麓的坡度与大小
C.砂岩的岩石硬度
D.降水强度及降水量
7.近80万年来张家界地貌景观的发育过程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南海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半封闭深水海盆之一,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南海近乎封闭的地理特征使得局地形成南海环流,另外该区域风场的作用亦很重要,受季风影响,海洋环流结构呈明显季节差异。下图为南海及附近海域表层水平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南海冬夏季表层环流对应相符的是( )
①a—冬季—呈气旋型②b—冬季—呈反气旋型③a—夏季—呈气旋型④b—夏季—呈反气旋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海南岛东侧夏季渔业资源丰富,按洋流成因属( )
A.风海流B.密度流C.上升流D.下降流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下图示意东南信风不同强度作用下,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洋混合层的厚度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赤道太平洋正常风、弱风及强风时,混合层厚度排序正确的是( )
A.a—b—cB.b—c—aC.c—b—aD.a—c—b
11.当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时,该海域( )
A.渔业增产B.均温变高C.降水增加D.密度降低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内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下表为该河流流量季节分配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为6
( )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湖泊水D.地下水
13.该河流(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B.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C.枯水期河流含沙量较小D.径流量与降水量同步增减
感热通量是海气交换热量的重要参数,是由海气温差产生的热量输送量。下图为某海域1月平均感热通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甲处等值线发生弯曲,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洋流C.太阳辐射D.冬季
15.图中等值线北密南疏,最主要原因是( )
①北侧单位距离海气温差较大②南北水温温差大③北侧受强冷空气影响南北气温差大④北侧单位距离太阳高度差值大,海水温差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月21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当地正午,在小区①号楼楼顶测得纬度为N经度为E,楼高度为45米;并且发现此时①号楼阴影正好遮住②号楼前四层(见下图)。
(1)为保证冬至日太阳能的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a应为______。(2分)
(2)①号楼在②号楼的______方。(2分)
(3)22小时后,①号楼阴影高度比前一日同一时刻较______(高/低);主要遮挡②号楼的______(东部、中部、西部)。(4分)
(4)若①号楼每层楼楼高3米,计算①、②号楼的楼间距约为______。(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我国陆地地势最低(-154.31m)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形成绿洲农业。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岩层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山体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曲折雄浑,寸草不生。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和火焰山景观图。
(1)指出觉罗塔格与火焰山岩层的新老关系并分析判断依据。(4分)
(2)指出吐鲁番盆地的类型,分析其形成过程。(6分)
(3)分析火焰山顺坡沟壑的形成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塔额盆地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北疆,准噶尔盆地西侧,南、北、东三面环山,最高峰2818米,西部敞开。额敏河纵贯盆地中部,最终注入阿拉湖,汛期,额敏河在库鲁斯台草原形成季节性湿地,并有大量野生鱼类借助上涨水势逆水洄游至此繁殖,持续大约两个月。下图为额敏河流域示意图。
(1)说明库鲁斯台草原能形成季节性湿地的条件。(4分)
(2)据图描述额敏河的水系特征。(4分)
(3)简述额敏河流域水体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3分)
(4)指出野生鱼类逆水洄游至库鲁斯台草原湿地最可能的时间并用水体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原因。(3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海平面气压场可以判断天气系统,准确的预测天气变化,从而指导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下图为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单位:百帕)。
(1)指出图中甲地附近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2)比较甲地16日08时和16日20时天气特征的差异。(4分)
(3)说出16日08时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风向。(2分)
(4)简述16日08时至17日02时朝鲜半岛附近天气系统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本题以某日地球上局部经纬网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时差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阴影部分表示新一天的范围”,90°E地方时为0时或24时,AB表示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且根据区时计算方法得AB所在时区地方时为:时;根据材料“其中线段ON表示晨昏线”,AB与0°纬线相交处为6时或18时,共同得出AB与0°纬线相交处为6时,90°E为0时,ON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半球,日期是12月22日。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时。综上,D项正确。
2.B 本题以某日地球上局部经纬网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日影长度最长;惠灵顿地处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A、C、D项错误;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昼渐长,夜渐短,B项正确。
3.D 本题以某景区拍摄的日落景观为背景,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17时55分,该地经度为110°E,位于120°E经线的西侧,经度差为10°,结合时差计算公式1°=4分钟可知,两地时差相差40分钟,即该地日落地方时为17时15分,结合昼长计算公式可得,该地的昼长为10小时30分钟,故夜长为13小时30分钟,D选项正确。
4.B 本题以某景区拍摄的日落景观为背景,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昼短夜长,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印度洋的洋流为逆时针运动,A错误;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发生方向偏转,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B正确;此季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C错误;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半球,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D项错误。
5.C 本题以张家界地貌为背景,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剥夷面的形成是流水对岩体侵蚀时遇见难以侵蚀的“铁帽”层从而改变侵蚀方向形成,故形成的主要原因应为流水侧蚀作用,A、B、D错误,C项正确。故选C项。
6.A 本题以张家界地貌为背景,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剥蚀平台切割成方山、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可知,流水形成剥蚀平台时,受到岩体的节理和裂缝影响,出现垂直节理的数量越多,剥蚀平台越易受侵蚀形成其他地貌景观,使得剥蚀平台变小,故砂岩垂直节理的疏密是影响剥蚀平台大小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剥蚀平台的形成和山麓关系较小,主要是沿着节理侵蚀,B项错误;砂岩质地整体较软,其硬度对剥蚀平台大小影响较小,C项错误;张家界区域范围较小,区域内降水无明显差异,不会使得区域侵蚀出现差异,不是影响剥蚀平台大小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综上,A项正确。
7.D本题以张家界地貌为背景,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张家界地貌经历多次抬升后,受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多种地貌景观,所以其发育过程可从图示景观岩石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方山受流水侵蚀作用力度较小,岩体较完整,为该地地貌发育初期的景观;峰林岩体多为立柱状,林立状态似森林,密度较③大;残林岩体多为立柱状,林立状态似森林,密度较②小;峰墙岩石呈残壁状,存在较多节理裂缝。结论:张家界地貌景观发育过程为方山→峰墙→峰林→残林,即①④②③,D项正确。
8.B 本题以南海及附近海域表层水平环流为背景,主要考查季风洋流的知识,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南海表面环流在风的作用下,具有季风环流的特性。南海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南海洋流向东北流,流向大致呈顺时针方向,即北半球反气旋型;在冬季期间,则大分洋流向西南流,流向呈逆时针方向,即北半球气旋型。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a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北半球气旋型,为冬季,①正确;图b洋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北半球反气旋型,为夏季,④正确。综上,B项正确。
9.C 本题以南海及附近海域表层水平环流为背景,主要考查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南岛夏季盛行西南风,岛屿东侧海域存在上升补偿流,大量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大量鱼群集聚,渔业资源丰富,C项正确。
10.D 本题以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水混合层的厚度变化为背景,主要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洋混合层是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混合层的厚度变化受东南信风的强弱影响较大,东南信风较弱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冷海水上泛较弱,太平洋表层的热流转向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混合层增厚,而赤道西太平洋水温则因信风减弱而自东向西暖流动力不足,导致混合层变薄,信风增强时,则东西混合层变化相反,D项正确。
11.A 本题以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水混合层的厚度变化为背景,主要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即赤道东太平洋到达赤道西太平洋暖海水减少,东南信风减弱,从而产生厄尔尼诺现象,赤道西太平洋冷海水上升增强,将深水区大量的海水营养盐(磷酸盐、硝酸盐等)带到表层;鱼类饵料增多,渔业增产,水温降低,降水减少,密度升高,A项正确,B、C、D项错误。
12.B 本题以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内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查陆地水体及相互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读图可知,该地区全年总降水量较小,只有夏季降水量稍大,故大气降水补给占比应较少,A项错误。4—6月份径流量占比明显大于1—3月份,但该流域4—6月份降水量小,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补给河流,B项正确;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径流量夏季占比大,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不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C、D项错误。故选B。
13.C 本题以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内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该河流流量季节分配统计表可知,夏季河流流量大,冬季河流流量较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项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故该河从上游到下游水量减少,B项错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为枯水期,枯水期河流径流量较小,搬运作用弱,河流含沙量较小,C项正确;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及河流流量季节分配统计表可知,4—6月份降水量较小,但是河流径流量较大,故径流量与降水量并非同步增减,D项错误。
14.B 本题以1月平均感热通量分布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日本暖流导致水温高于同纬度东西两侧,故海气温差较大,感热通量高于两侧,A、C、D错误,B项正确。
15.C 本题以1月平均感热通量分布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由“感热通量是由海气温差产生的热输送量”可知,北侧单位距离海气温差较大是北侧等值线密集的主因;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对来说赤道地区获得热量多,海气温度差异不大,但受西北冷空气的影响,北侧距离冷空气源地近,降温明显,故导致单位距离气温差异大,①③正确;南北水温温差大和等值线南疏北密关系不大,单位距离相同,太阳高度差值是相同的,故②④错误。故选C项。
16.(1)60°26'(或60.5°)(2分)
(2)正南(2分)
(3)低(2分)西部(2分)
(4)33米(2分)
本题以研学旅游活动为切入点,综合地球自转地理意义、公转特征的相关知识。侧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题,为保证冬至日太阳能的最佳利用效果需要保证正午太阳光线和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管所在的面垂直,光线和地面夹角为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此时该地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而角度a为其余角,也就是纬度差=60°26'。第(2)问,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一般面向正南方向,故①号楼在②号楼的南方。第(3)问,22小时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影子变短,①号楼阴影高度比前一日较变低,22小时后为当地时间10点,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影子向西北,故主要挡西部。第(4)问,由材料可知,①号楼高度为45米,2月21日时太阳直射大约位于8°S附近,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左右,此时影长和①号楼等长为45米,此时在②号楼的投影长度为1米,故两楼之间的距离为45—12=33米。
17.(1)觉罗塔格岩层年龄大于火焰山岩层(2分)。觉罗塔格岩层在下,火焰山岩层在上(或根据图例判读)。(2分)
(2)吐鲁番盆地为构造(地堑)盆地。(2分)形成过程:地壳受水平挤压断裂形成断层;(2分)吐鲁番盆地两侧上升形成高地,中部下陷形成低地,周高中低形成吐鲁番盆地。(2分)
(3)该地风力作用强烈,山地降水形成坡面径流,外力侵蚀作用强;(2分)构成火焰山的岩性存在差异,岩层顺坡软硬相间分布;(2分)在风力和流水的双重作用下,山体坡面较软的岩层容易被风力和流水侵蚀搬运,形成排列紧密的“V”字形冲沟。(2分)
本题以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和火焰山景观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岩层判读、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
(1)本问可结合图文“图例”,或者结合岩层的上下关系可判断,觉罗塔格岩层在下,火焰山岩层在上,故觉罗塔格岩层年龄大于火焰山岩层。
(2)吐鲁番盆地中间存在断层,前期受水平挤压发生断裂形成断层,火焰山及西侧觉罗塔格地势变高,而中间的艾丁湖下陷形成盆地。
(3)该地地处西北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故可围绕风力侵蚀不同岩性的岩石,后期加之流水侵蚀,从而形成排列紧密的“V”字形冲沟。
18.(1)该地西部敞开,利于北大西洋气流深入,降水相对较多,气候湿润;位于塔额盆地中心地带,地势低洼,利于地表水汇集,水源较丰富;额敏河受降水、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大,河流流经此地,流速减慢;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河流汇集于此,蒸发消耗少,形成了大面积的季节性湿地。(每点1分,共4分)
(2)额敏河支流多;流域面积较小;整体落差较大;为向西南、向西流向的内陆河流。(每点1分,共4分)
(3)主要类型:陆上内循环。(1分)环节:蒸发(植物蒸腾);(1分)降水、地表径流等。(1分)
(4)5—6月。(1分)原因:汛期水位上涨水势逆水洄游至湿地繁殖,额敏河流域地处西北地区,最高海拔仅2818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及西风带来的雨水,故水量在5—6月上涨至最高的可能性最大。(2分)
本题以额敏河流域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水循环、水体相互补给关系、水系特征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第(1)问,本问可结合图文材料,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以从气候条件、地势特征、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额敏河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内年降水量少,且额敏河最终注入湖泊,属于内流河。由此可以得出额敏河的水系特征是:支流多、整体落差较大、流域面积小、为向西南、向西流向的内陆河。第(3)问,由题意可知,该河流主要处于内流区,故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为陆上内循环,主要水循环的环节为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地表径流。第(4)问,据材料可知野生鱼类借助上涨水势逆水洄游至湿地繁殖,因而当额敏河水位最高时最可能有鱼类的洄游,额敏河流域最高海拔仅2818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及西风带来的雨水,故水量在5—6月上涨至最高的可能性最大。
19.(1)冷锋。(1分)原因:西北侧低温气流短时间迅速向东南方向推移;(2分)遇到东南侧原有暖空气,两者相遇形成冷锋。(2分)
(2)16日08时,甲地天气晴朗,温度较高;(2分)16日20时,甲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凉爽。(2分)
(3)山东半岛:偏西风;(1分)辽东半岛:东北风(或偏北风)。(1分)
(4)16日08时,朝鲜半岛西侧有一温带气旋,中心气压低;(1分)朝鲜半岛吹偏东风,可能形成狂风大雨的天气;(1分)17日02时,朝鲜半岛西侧温带气旋消失;(1分)附近气压略有升高,自西北向东南为一低压槽,可能存在不太明显的锋面。(1分)
本题以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的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第(1)问,本问可结合图文材料,西北侧低温气流短时间迅速向东南方向推移,而东南侧气流相对偏暖,故形成冷锋。第(2)问,根据图文材料可知,16日08时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炎热;16日20时为冷锋过境,天气转阴、气温下降,有降水产生。第(3)问,风向的判读先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就是原始风向,然后在原来风向的基础上向右偏,从而结合风向标判读出风向。第(4)问,据材料可结合天气系统过境变化组织答案,从低压系统到低压槽的过境,故天气从狂风大雨的天气向不太明显的锋面过度的气压升高和天气好转。时间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
流量占全年比例
7%
31%
54%
8%
湖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在该岛旅行的游客在旅店感受到,雾凇多发生于,与雾凇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计划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计划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地理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