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0)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0)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2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1)某品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编码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
(2)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Ⅱ、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方法Ⅰ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三种方法中最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原因是_____。
②方法Ⅱ中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F1)自交,假设只保留其自交后代(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其他植株的雄蕊全部去除),所有植株雌蕊全部保留且都能成功受粉和发育,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_____。
(3)在栽培玉米(2N)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利用2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亲本_____过程异常,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_____配子可育性更低。
2.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饲养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_____(填“同一”或“不同”)种群。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深,乙箱果蝇体色不变。将甲、乙品系果蝇混养时,发现果蝇交配择偶时只选择同体色的果蝇进行交配。以此推断,本实验中甲、乙品系果蝇是否属于同一物种?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_____不同,导致_____发生改变,形成两个群体的体色差异很大。
(4)如表统计的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中显性基因频率的数据:
第七代时,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可能较大的是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
3.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其序列很相似,但也有差别。下表所示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异,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请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____。
(2)从表中数据看,人和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____。
(3)你在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时,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_____。
(4)表中属于哺乳类的是_____,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_____进化而来的。
(5)上述对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_____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4.螺旋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螺旋蝇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在2代后逐渐上升的原因:_________。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2)螺旋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3:6:1。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子代随机交配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________。
5.有亲缘关系的亲本交配,可增大有害等位基因纯合的概率,导致适应能力下降,被称为近交衰退现象。植物中还存在生殖干扰现象:当远多于胚珠数目的花粉落到柱头上时(包括同种和异种的花粉),异种的花粉可堵塞柱头阻止同种的花粉受精。马先蒿属植物花冠管具有不同的长度,都由熊蜂传粉。与短管品种相比,长管品种的柱头表面积及花粉体积均增大。现改变马先蒿长管品种A生长条件,培育出短管植株,用以上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先蒿的原始花冠类型为短管型,由于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填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发生,出现了不同长度的花冠类型;熊蜂作为马先蒿的传粉者,该植物花形态的丰富变异促进了熊蜂_______多样性的形成。
(2)分析表中数据,支持近交衰退理论的依据是_______。长花冠管有利于应对生殖干扰,依据是_______。从文中可知,_______也是马先蒿属植物应对生殖干扰的策略。
(3)为解释马先蒿长花冠管的进化,有人提出“吸引传粉者”假说:长花冠管可通过提升花的高度来增加对传粉者的视觉吸引。为验证这一假说,请提供实验思路:_______。
6.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7.某地椿象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该地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椿象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椿象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1)椿象通过长而锋利的喙,刺穿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和_____。
(2)椿象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椿象_____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的结果,该过程中,椿象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
(3)椿象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可提供进化的_____,果皮较薄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上述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椿象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的结果。
8.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分别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能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
(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作用和突变,昆虫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GUU
(2)染色体(数目)变异;Ⅲ;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诱变很难得到具有目标基因型或性状的植株;1/6
(3)减数分裂;N-1型雄
解析:(1)由图1可知,以基因S中的b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中含有起始密码子AUG,故b链为模板链,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变为GUU。
(2)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培育抗倒伏抗病品种(hhRR)的过程。①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该方法利用人工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发生的频率很低,故Ⅲ诱变育种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②方法Ⅱ中F(HhRr)自交获得的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若只保留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即留下雄蕊的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hhRR:hhRr=1:2,产生的雄配子为hR:hr=2:1,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HR:hR:Hr:hr=1:1:1:1,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hhRR)的比例为2/3×1/4=1/6。
(3)单体的产生可能是亲本减数分裂异常的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单体为母本时,子代中单体的比例为25%,该单体为父本时,子代中单体的比例为4%,很可能是N-1型雄配子的可育性小于N-1型雌配子。
2.答案:(1)不同
(2)否;甲、乙品系果蝇交配时只选择与同体色果蝇交配,两品系果蝇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现象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与选择;基因频率
(4)甲;E;45.5
解析:(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被箱子分隔开,属于两个种群。
(2)由题意可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乙品系果蝇再混养时,果蝇交配择偶时只选择与同体色个体进行交配,两品系的果蝇都只和同品系的果蝇交配,即两品系果蝇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
(3)两箱分养造成了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各箱中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最终形成的两品系体色差异很大。
(4)分析第七代时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较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可能较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3.答案:(1)越小
(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比较法
(4)黑猩猩、猕猴、兔;古代爬行类
(5)分子生物学
解析:(1)通过比较题表数据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
(2)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多,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远。
(3)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4)表中的哺乳动物有黑猩猩、猕猴、兔。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5)对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以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
4.答案:(1)螺旋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诱变,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2)AA为36%、Aa为48%、aa为16%;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
(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减小
解析:(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抗药性个体增多,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维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
(2)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则A的基因频率=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60%)2=36%,Aa=2×60%×40%=48%、aa=(40%)2=16%。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种群足够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随机交配(题干中给出的特点)。
(3)如果突变的白翅性状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中拥有该性状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白翅基因频率会减小。
5.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遗传或基因
(2)异交受粉无论长管组还是短管组结籽率均显著高于自交受粉;混合干扰受粉条件下,长管组的结实率显著高于短管组的增大柱头表面积和花粉体积
(3)培育花冠管长度不同的马先蒿,统计熊蜂访问频率(访问次数/停留时间等)
解析:(1)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据表格数据可知,异交受粉无论长管组还是短管组结籽率均显著高于自交受粉,这支持“近交衰退”理论。据表可知,混合干扰受粉条件下,长管组的结实率显著高于短管组的,表明长花冠管有利于应对生殖干扰。结合题干信息“与短管品种相比,长管品种的柱头表面积及花粉体积均增大”可知,增大柱头表面积和花粉体积也是马先蒿属植物应对生殖干扰的策略。
(3)实验目的是验证假说——长花冠管可通过提升花的高度来增加对传粉者的视觉吸引,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长度的花冠管,因变量是熊蜂访问频率,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
6.答案:(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甲、乙分别与丙杂交,得到的F1的表现型不相同
(3)AABB、aabb;aaBB和aaBb;3/13
解析:(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由表格信息可以直接看出,实验①和实验②的亲本中都有丙,但得到的F1的表现型不相同,进而推出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
(3)实验③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13:3,13:3为9:3:3:1的变形,可推出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又知甲、乙都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由实验①F2中不成熟:成熟=3:1可以推出,实验①F1基因型中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一对等位基因纯合,再结合题中信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表现为成熟,实验①的F1表现为不成熟,可推出F1中的不成熟个体应该含有A基因,进而推出甲的基因型为AABB。由实验③F2的性状分离比为13:3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出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③中,F2的基因型为1/16AABB(不成熟)、1/8AaBB(不成熟)、1/8AABb(不成熟)、1/4AaBb(不成熟)、1/16AAbb(不成熟)、1/8Aabb(不成熟)、1/16aaBB(成熟)、1/8aaBb(成熟)、1/16aabb(不成熟),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3。
7.答案:(1)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环境的定向选择
(2)短喙;自然选择;发生
(3)下降;原材料;协同进化
解析:(1)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
(2)根据题图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由于其果实的果皮较薄,椿象也喜食,椿象中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椿象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椿象发生了进化。
(3)由于平底金苏雨树的引入使椿象种群中长喙的个体减少,会导致进食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椿象减少,进而减少了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导致其数量下降;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存在变异,为其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综上所述,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椿象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8.答案:(1)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如图所示
(3)基因库;生殖隔离;
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A、B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70%;42%
解析:(1)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是看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
(2)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因此在该岛屿生活的昆虫种群中,翅越长的个体越容易存活,因此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为翅长越长,个体数量越多。
(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等。
(4)最初迁入丙岛屿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所以繁殖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
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只
100%
0
64%
20只
100%
0
65%
第四代
350只
89%
15%
64.8%
285只
97%
8%
65.5%
第七代
500只
67%
52%
65.2%
420只
96%
66%
65.8%
第十代
560只
61%
89%
65%
430只
95%
93%
65%
生物种类
黑猩猩
猕猴
兔
鸡
龟
蛇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数/个
0
1
9
13
15
14
35
44
人工传粉类型
结籽率(%)
短管组
长管组
自交受粉(花粉来自同株异花)
0.29
0.25
异交受粉(花粉来自同种异株异花)
0.32
0.32
混合干扰受粉(混合花粉,来自同种异株异花的花粉和长管品种B的花粉)
0.06
0.16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分离比
①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②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③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8)实验与探究,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洋葱和新鲜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7)基因工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6)细胞工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8,4±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