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30分)
1.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书本的墨香让人沉醉,眼前花团锦cù( ),美不胜收。
徜徉其间,跟朱自清在yùn( )酿着花香的春风中散步;和老舍一起去济南欣赏秋天澄清的水;随莫怀戚在散步时完美解决家人的分qí( );与鲁迅一起畅游人迹罕至却别有趣味的百草园,感受三味书屋孩子们读书时的甲,看老师陶醉地吟哦;还分享了海伦·凯勒顿悟“杯子”和“水”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时的激动和喜悦,感受莎莉文的欣慰……
(1)给加点字注音
澄( )清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团锦 cù( ) yùn( )酿 分qí( )
(3)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熙熙攘攘B. 络绎不绝C. 人声鼎沸D. 吵吵闹闹
【答案】1. chéng
2. ①. 簇 ②. 酝 ③. 歧 3. 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
澄清:读音是chéng qīng,表示清晰明了、不含糊。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注意“簇”与“蔟”的区别,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杏 MXSJ663 酝酿:yùn niàng,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注意“酝”与“耘”的区别,
分歧:fēn qí,是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注意“歧”与“岐”的区别。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句中说的是“三味书屋孩子们读书时”情况,可知该成语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句中说的是“三味书屋孩子们读书时”情况,可知该成语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
C.“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句中说的是“三味书屋孩子们读书时”情况,与语境相合,使用恰当;
D.“吵吵闹闹”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句中说的是“三味书屋孩子们读书时”情况,可知该成语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
故选C。
2.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⑦《〈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 潮平两岸阔 ④. 枯藤老树昏鸦 ⑤.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⑥. 应傍战场开 ⑦. 学而不思则罔 ⑧.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枯藤、芦管、罔”等字词容易写错。
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等。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D.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选项中“现实主义诗人”表述有误;
故选C。
4. 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来临标志是什么呢?
①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④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用了“绿”字。
⑤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A. ②③①⑤④B. ⑤③②④①C. ②①④⑤③D. ⑤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⑤句“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中的“这”指的是前文的问题“春天来临的标志是什么呢?”,为第一句;③句“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与②句“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应③句“唐、宋人的诗中”为第二、三句;④句“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用了‘绿’字”承接②句,为第四句;最后①句来总结;故排序为:⑤③②④①;
故选B。
综合性学习
5.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同学们参与。
(1)你们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诗文、名言等,你认为不妥的一项是( )
A.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B.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C.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你们小组的同学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你推敲后发现用词不妥的一项是( )
敝班将于11月8日(周二)下午3点到5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届时同学们将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发表拙见,赐复为盼。
A. 敝班B. 莅临C. 拙见D. 赐复
(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想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提哪些建议呢?
有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甚至有些中学生因为不注意保护自己隐私,在与网友聊天时被不法分子在网上敲诈勒索。
【答案】5. D 6. C
7. 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偶尔上网释放压力是可以的,但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经常去网吧同网友聊天;网上交友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家长和专业人员求助……(至少两条,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与交友无关;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用语分析。
C.“拙见”是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用在这里不恰当,应改为“高见”;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建议。解答时,要针对材料中中学生网络交友出现的情况提建议,如针对“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可建议: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要考虑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示例:中学生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和正能量、志趣高雅的人结交,交友时要看清对方的本质,不要轻易上当受骗;不要对虚拟的网络和网友产生依赖心理,应多向现实中的朋友看齐;作为学生,不应该逃课或背着父母去网吧,不要轻信网络和网友,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隐私安全。
二、阅读与赏析(40分)
(一)名著阅读(9分)
6. 《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鲁迅强烈的“爱”与“憎”。请结合你的阅读和思考,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 ①. 郭巨埋儿 ②. 老莱娱亲 ③. 中国儿童 ④. 因为阳间太苦,没有公正,而无常相对善良公正。 ⑤. 山海经 ⑥. 惊喜(高兴,兴奋) ⑦.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的“骂人”和“看不惯”都是源于对儿童、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的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分析。
(1)根据《二十四孝图》中“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可知①②处可分别填写: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结合选文A“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可知③处可填写:中国儿童。
(2)结合选文B中的“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和《无常》中的“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可以看出阳间生活太苦,没有公正可言,而阴间的无常相对公正、善良,因此作者才喜欢。
(3)根据选文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⑤处填:《山海经》;结合文段中“全体都震悚起来”,可知表现得是“我”在得知阿长买来《山海经》后的意外、激动与兴奋。
(4)围绕《朝花夕拾》作品中先生的爱与憎,谈自己的认识即可。
示例:鲁迅先生在作品中,爱憎分明。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事情上态度也不一样。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知道了是阿长谋害了他的隐鼠时,就极严重地诘问她,并且当面叫她阿长。而当长妈妈给他买来了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鲁迅则对她充满了感激,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 结合诗句体会“乱烟笼碧砌”中“乱”的含义。
8.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二》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7. 乱的意思是乱糟糟(或者写烟雾弥漫),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写出了夜晚烟雾弥漫,看不真切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因和友人离别而心情迷乱。
8. 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王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孤寂怅惘、凄凉寂寞之情,李诗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思念、同情与关切。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乱”的意思是乱糟糟,“乱烟笼碧砌”意思是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乱”这里的意思是写烟雾弥漫,写出了夜晚烟雾弥漫,看不真切的特点,此诗是王勃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因此,“乱”字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因和友人离别心情的迷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诗人送别友人后孤寂怅惘之情。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二 》,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诗人借景抒情,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子规”是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同时又是春天独特的景物,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但从“杨花落尽”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从“子规啼”知,叫着“归去、归去”的子规,给人思乡之感。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首句的“杨花”和“子规”融情入景,表达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三)(11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④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⑤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 ④安:怎么。 ⑤炳:点燃。
9. 解释下列带点字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
(3)欲学,恐已暮矣__________
(4)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句中“之”与“臣闻之”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日中之光B. 曲肱而枕之
C. 友人惭,下车引之D. 其不善者而改之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2. (乙)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9. ①. 生气,恼怒; ②. 以……为快乐; ③. 想要; ④. 为什么 10. A
11. (1)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2)点燃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哪个更好呢?
12.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身学习,受益终身。(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
(3)句意为: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欲:想要。
(4)句意为:为什么不点燃火烛呢?何:为什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臣闻之”的“之”解释为:代词。
A.“日中之光”的“之”解释为:助词,的;
B.“曲肱而枕之”的“之”解释为:代词,代指胳膊;
C.“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代词,代指元方;
D.“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之”解释为:代词,代指缺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温,温习;可,可以;以,凭借;为,当作。
(2)重点字词:炳,点燃;昧,昏暗。行,走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首先理解三个比喻句的意思,“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三个比喻中都有了“光明”之物,意为“希望”,意为不论什么时候读书学习都是有希望的,都能得到光明;然后看本文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第一段说“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意思是“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由此可知,这段话是围绕“学习”展开,师旷用三个比喻告诉晋平公的目的是让晋平公知道晚年学习也不晚,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晚了,为什么不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燃火烛。点燃火烛行走,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好呢?”晋平公说:“讲得好啊!”
(四)(14分)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⑪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⑫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⑭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⑮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⑯“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⑰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⑱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13. 结合选文说说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
14. 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⑥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陈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
15. 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
16. 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作用?
【答案】13. ①诚实友善。如跟陈八碗坦言自己的家境、打工缘由及鱼头汤鲜美的奥秘;体惜老板困境,毅然点菜上饭,让老板开张;笑脸待人,嘴巴爽甜。②勤快能干。初到小店,即主动帮助老板洗菜、切菜、端菜;见店子生意萧条,便热情推荐“鱼头汤”,暗地加入秘方,使店子生意日益兴隆。③知恩图报。老板给她加工钱,她说老板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儿子刚进北京读书,便特地上门答谢店老板几年前的帮助;“一汤陈”重新开业。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④能说会道。她招待顾客时嘴巴爽甜,热情推荐“鱼头汤”。
14. 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当时陈八碗当时不仅感谢女人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理。
15.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或为下文做铺垫),因为不知道鱼汤好喝的机密,才有女人被辞退,小店倒闭等情节。
16. 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内容讲述了讲述市场竞争中“一汤陈”兴衰重振的故事,女人以一碗汤出名且姓陈;沿袭了民俗艺术中“泥人张”式的昵称传统,突出鱼头汤的招牌效应;简短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⑥段“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可知,她体惜老板困境,毅然点菜上饭,让老板开张,表现出她是一个真诚善良,热心助人的人;
根据第⑥段“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可知,她跟陈八碗坦言自己的家境、打工缘由等,体现了瓜脸女子是一个诚实友善的人;
根据第⑥段“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可知,初到小店,即主动帮助老板洗菜、切菜、端菜,表现了她是一个勤快能干、做事麻利的人;
根据第⑦段“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可知,她招待顾客时嘴巴爽甜,热情推荐“鱼头汤”;体现了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根据第⑫段“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第⑮段“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第⑰段“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等可知,老板给她加工钱,她说老板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儿子刚进北京读书,便特地上门答谢店老板几年前的帮助;“一汤陈”重新开业。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可见,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
根据第⑥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可知,“抓”“扔”这两个动词,是运用了动作描写;
根据第④段“‘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第⑤段“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可知,瓜脸女子帮老板开张,给老板带来希望、自信;
根据第⑥段“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可知,陈八碗多抓肉是对瓜脸女子的感激和回报。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叙。
补叙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根据第⑯段“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可知,本该在前文介绍却没有介绍,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第⑮段“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可知,因为不知道鱼汤好喝的秘密,才有女人被辞退,小店倒闭等情节。所以,此悬念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第⑯段“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可知,为下文解释鱼汤好喝的原因做铺垫,同时,表现出瓜脸女子的热心善良,表达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通读文章可知,本文讲述了市场竞争中“一汤陈”兴衰重振的故事,可见“一汤陈”标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同时也以“一汤陈”贯穿全文,“一汤陈”标题,是本文的线索;
根据第⑰段“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可知,女人以“一碗汤”出名且姓陈,标题沿袭了民俗艺术中“泥人张”式的昵称传统,表现“一碗鱼头汤”的口碑。标题简短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根据文章第⑱段“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可知,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希望能传递历史传承,不忘传统技艺。
三、作文(50分)
1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可避免地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也有躲闪不及的风雨。但请相信,它们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失败彷徨的苦痛,让我们懂得坚强。未来生活就这样在成长中一一展现它的奇妙远景。在你十四、五岁的年纪里,一定有一些事、一些人;一抹微笑、一个拥抱;抑或是……永远地刻在了你的记忆中,对你的成长起着非凡的作用。
请以“ 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读书让我成长
一张桌子对着窗户,窗外阳光明媚,挺拔的树木在窗外站立着。这是理想的读书环境。那儿常坐着一个男孩——那就是我。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记得看的第一部书是《中国神话》。精卫填海,我感受着她的执着;牛郎织女,感受他们对爱情的坚定追求。还有童话,《皇帝的新装》告诉我们要诚实。我还曾经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而痛苦过。
我慢慢地长大了,接触了四大名著。《水浒传》让我领略一百单八将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看三国人物豪情壮志,诸葛亮巧施妙计;《西游记》看师徒四人如何完成取经之路;《红楼梦》解读封建社会中每个人的悲惨命运。
现在,我有接触了外国文学。奥斯特洛夫斯基告诉我们要坚强;海明威告诉我们要无惧困难,执着;法布尔带给我们一个昆虫世界,告诉我们细心并坚持着;听高尔基诉说他悲剧的童年。
我爱读书,书不是航船,却能带我们环游世界;书不是眼睛,却能让我们开阔视野;书不会说话,却能让我们与作者交谈,理解他的感情。在读书中,我们成长。我们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就从读书开始吧。鲁迅曾说过:“尚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从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牛角挂书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位成功者都是离不开读书的。侯宝林抄书的事你一定早就知道,他正是凭着对读书的渴望,才能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你进步了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让我成长,读书让我们成长,读书让每一个人成长。从现在开始,读书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 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前有提示语。读提示语可知,题目中可补的内容很多,可以补词,如有些人、微笑、拥抱等;也可以补短语,如“幸福宁静的生活、失败彷徨的苦痛”等。不过,不管补什么,都应该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写出自己有了哪些“成长”。
第二,选材构思。如补写提示中的“懂得坚强”,由此联想开来,还可以写出懂得了亲情、友爱,懂得了什么是艰辛,明白了师长们的良苦用心,明白了成长在付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挫折并不可怕,关键要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等。然后想一想,自己最想写的是什么,有什么相关的素材,写出来可以反映什么主题,所反映的主题是否积极向上。当然可反映的主题可以有很多,如体现亲情、歌颂真情、发出呼吁等。但不管选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熟”的原则,即:素材熟、主题熟、结构熟,要选择自己易于驾驭的材料,平时擅用的结构,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这样,思考周全之后再将题目补全,最后落笔成文。原文
我的理解
【选文A】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 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1)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的憎恨,特别是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的憎恨,对封建教育的抨击,对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的诅咒,都是源于先生对_________的爱。
【选文B】
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于是乎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2)研读选文 B,结合《无常》一文,谈谈鲁迅喜爱“无常”的原因。_________
【选文C】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 选文中的“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得到向往已久的《________》时_________的心情,这件事让“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
(4)很多同学以前觉得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是在“骂人”,总是语带带讥讽和嘲笑,不懂得为什么先生总是看不惯这,看不惯那的。经过对《朝花夕拾》中先生“爱”与“憎”的品读,你对鲁迅先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
19,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9,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主观题必须用0,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阅读与赏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